中国古代陶塑图像描绘在服装上的应用研究

2015-05-30 20:11田宝华杨韶斐
艺术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陶塑服装设计

田宝华 杨韶斐

摘 要:本文以陶塑为研究对象,结合现代服装的设计语言将其应用于服装之上,以探索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新思路。

关键词:陶塑;图像描绘;服装设计

陶塑艺术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塑的发展几乎伴随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史。陶塑艺术在漫长的岁月中从产生到逐步完善直至达到艺术的巅峰,期间产生了不计其数的不同风格、特点且类型各异的陶塑作品。

1 陶塑的历史

陶塑创作几乎与制陶技术同时产生,早在新石器时代,陶塑就以陶器上附属物的形式出现,主要的作用是用于装饰陶器。一部分用于生活器具上的装饰,还有一些被塑造成图腾与神像。发展至奴隶社会,陶塑开始大量以动物形象出现。在夏商周春秋以及战国早期出土的陶塑中,最常见的是陶羊头、陶龟,也有蛤蟆、鸟、鱼、猪和虎等。

到了战国末期,随着古代丧葬文化的发展,以活人为殉葬品的陋俗开始逐渐改变,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当时的王公贵族死后开始用陶塑的陶俑代替活人殉葬。古代陶塑创作也由此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

陶塑发展至秦,秦始皇陵兵马俑已向世人说明,此时的陪葬陶俑已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西汉陶塑在秦的基础上又融合了楚文化,创造了与秦代风格迥异的陶塑作品。东汉陶塑在风格上并无大的突破,但陶塑类型明显增多,如曲部俑、操作俑以及楼阁坞堡、仓灶牛厕,且不仅限于王公贵族,富商贵贾也开始使用。魏晋时期,出现了仪仗俑这样的新类型。到了唐朝,唐三彩的出现又将陶塑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宋代之后,随着人们丧葬习俗的改变,陶塑失去了其发展的基础,之前的辉煌也不复存在,更多以宗教世俗为题材。明清时期,以琉璃为代表的建筑陶塑逐步兴起。

2 陶塑的特点

陶塑艺术发展过程漫长,不同时期的陶塑各有其不同特点。先秦时期的陶塑以实用为主,早期多出现在陶器的盖钮、把手、器身等部位,造型淳厚、质朴,甚至有些稚嫩,外形概括简单,线条圆润。春秋时期,出现独立的乐舞俑,但捏制较为随意,体态微小,用色较为简单,造型概括性极强。

秦兵马俑规模庞大,气势磅礴,且形神具备,造型高大,平均身高达1.8米,细节刻画精细,线条感强,人物发式各异,表情丰富,非常写实细腻。

汉俑数量也非常众多,多以大规模阵列俑群出现,内容多为兵马、侍婢。虽无秦俑磅礴,却也不失气势。风格粗狂雄浑、古朴天真,且表情生动,造型充满力量感。

东汉的陶俑以俳优百戏、操作、曲部等内容为主,数量和精致程度上不如西汉,但造型更加生动,内容非常鲜活。五官与手脚都刻画精致,躯干与四肢刻画弱化,用线灵动,虚实结合,表达到位。

魏晋时期陶塑艺术虽然整体衰落,但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在这个时期成熟的青瓷文化陶俑艺术相结合,俑像通体捏造,保留大量泥条原型,这种手法塑造的俑像率直朴素却也不乏细节,造型虽小,但用线很多,有很强的画面感。

陶塑发展至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甲骑具装俑,整体造型转向丰润圆实的风格,线条简单,却也不乏趣味。

唐朝的陶俑继承了北朝俑较为丰满的造型,俑的类型非常的丰富,线条顺畅,表情灵动,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集陶塑艺术之大成的唐三彩也在这个时期出现,三彩陶塑色彩斑驳绚丽,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以黄、绿、白三色为主。一般可以分为生活用具、模型、人物、动物四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造型饱满圆润,写实。

唐之后的陶塑艺术逐渐衰落,再不复之前荣光。

3 陶塑的图像描绘

陶塑作品最大的亮点在于每个陶塑作品都拥有独立的灵魂,不同时期的陶塑各有其不同特点,同时期同类型的作品也都是千人千面,神态、动作、发式、服装各有不同。如此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只要将其三维的形态作为图案进行描绘,都会得出非常具有艺术感与文化感的图案,将其直接应用于现代服装上都是非常好的素材。且图像描绘的过程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一个二次创造的过程,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陶塑的不同特点判断用什么方法来进行图像描绘。以下是笔者总结的最常用且最初效果的三种方法:

3.1 线条表现法

即以线为图像描摹的基础单位,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刻画精细、写实、细节表现非常清晰的陶塑,如秦兵马俑以及唐三彩或是侍女俑;或是部分细节刻画较为精细的,线条感较强的陶塑,如东汉陶俑以及动物、建筑等。这些陶塑的共性在于它们造型都较为写实,结构感强,细节刻画丰富。

进行图像描绘,首先要确定3~4种粗度的线条,一般粗线是中等线的2倍粗,是细线的4倍粗。陶塑的外轮廓线用最粗的线表现,五官、衣褶、铠甲、花纹等主要的结构线用中等线表现,而眉毛、胡须、发丝以及细节花纹用最细的线表现。以此来表现图像虚实有致、张弛有度的秩序美感。当然具体情况应具体判断,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线的种类,来更加丰富描绘图像的视觉美感。

3.2 色块表现法

即用色块来表现所描绘的陶塑作品,适用于造型概括、表达抽象、细节模糊、结构不太明确的陶塑作品,如先秦和魏晋时期的陶塑作品。也适用于色彩保存较好的陶塑作品,如唐三彩等。前者需要进行颜色搭配,后者直接用陶塑本身的颜色就可以。

这种方法需要将陶塑作品进行概括,将主题部分概括成几个大的块面,填充单一的颜色,细节上用小的单色块面层层叠加进行表现,块面在外形上也不必拘泥于陶塑所固有的形态。这样描绘出来的图案生动活泼,趣味性强且统一之中富有变化,具有很强的现代感与设计感,是一种抽象性的描绘方法。

3.3 结构表现法

这种方法是基于陶塑的结构之上进行二次创作,是用点、短线段、几何形、数字、字符等类似于点的元素,通过疏密排列的变化来表现陶塑作品的体积感、光感、立体感等。适用于细节变化较少的陶塑作品,如先秦、魏晋的作品,这类作品体积感强,形象刻画抽象,此方法得到的图像细节丰富,有效弥补了陶塑作品本身的粗略与抽象。

以上三种手法都可以用电脑软件与手绘两种方法,笔者较为推荐软件绘制。

4 陶塑图像描绘在服装上的应用

在现代服装设计方面,将图案应用在服装上是最常用的设计手法之一,一方面可以把通过对陶塑进行图像描绘得来的图案看成是一种特殊的装饰,在服装的领子、袖口、口袋、衣角等地方进行装饰,也可以将图案大面积地用于服装的前片或后片。利用薄胶印、厚板胶印、玻璃胶印、植绒印、牙刷印、发泡印等现代工艺实现图案在服装上的印刷。这适用于休闲运动风格的服装或是潮牌设计。另一方面,也可以运用传统的刺绣、贴花、辩解盘绕等手法对图案进行表现,这种方法适用于女装设计、礼服、高定等设计。

将中国古代陶塑进行图像描绘并应用于服装上,是中国元素运用于现代设計中的新思路。一方面服装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于物质形态中最好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当代服装设计也需要不断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灵感与素材。

参考文献:

[1] 熊煜.中国陶塑艺术特征的初探及历史文化意义研究[D]. 2004.

[2] 刘雅丽.雕塑的起源——谈史前及先秦时期的陶塑艺术[J].景德镇陶瓷,2007,17(1).

[3] 王凯,刘海英.中国古代陶瓷雕塑的美学特征[J].中国陶瓷,2005,41(6).

作者简介:田宝华,副教授。

杨韶斐,女,山西原平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装设计,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陶塑服装设计
4000年长江流域发现最早人类指纹
虎啸山林,傲骨嶙嶙
——陶塑《虎啸山林》的外貌形态及内涵分析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沉淀”系列服装设计作品
《南牖纳新》系列创意服装设计
汉代陶塑审美特征对中国现代陶艺创作的启示探讨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黄河流域彩陶人形及相关陶塑研究
陶塑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