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喆隽
小红摆了一个造型,顺手来了张自拍。她放下手机说,如果我能把朋友圈里的赞换成钱的话,大概已经发财了。她停顿了一小会,自嘲地笑了起来。每天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看一眼朋友圈里的赞。她接著说,可是我总等不到那个人的赞。如今,朋友圈成了人们的鸦片烟。
小明的眼圈略黑。他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朋友圈。通常他会合上眼睡三分钟回笼觉。然后手机的第二个闹铃就要响了。他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也根本不记得在朋友圈看到了什么。朋友圈是巴甫洛夫,人变成了狗。
小明讨厌那些每天转发无聊笑话的朋友;小红爱看被人转发的美容秘笈;小明从来不看保健养身帖;小红几乎每次都会点开那些打折促销广告;小明看见一些转帖的标题,心里就忍不住要“呵呵”;小红看着好友们周游世界的照片,心里就啧啧。朋友圈里,有些朋友总在云游世界,有些朋友一直在四处饕餮;有些朋友始终是愤世嫉俗的愤青,有些朋友已经纯熟地将自黑当作自夸;有些朋友每天定时吹捧上司,有些朋友是无所不赞的怪客。在这里,你看到朋友,看懂朋友,也容易看穿朋友。
小明愤愤地说:有一次我在同学群里转了一条时事评论,一些老同学居然问我为什么要转这样的东西,他们不喜欢看云云……朋友圈里不谈国是,却主义林立,有一种叫明哲保身,有一种叫皮里阳秋,不过最多的还是事不关己。人们不知如何反驳,也懒得反驳;除了点赞,也不知如何赞同。我们虽在同一个朋友圈里,却好像活在平行宇宙中。大家快乐地、莫名地、嘲讽地、愤怒地一起鸡同鸭讲。一开始有些人还会争吵,但渐渐地发言的人越来越少,慢慢就安静下来了。不过总会有下一个圈子吸引你。朋友圈是万花筒、照妖镜、名利场、风波庄、是非地。
朋友圈是撕裂的,个体无奈地在那里努力拼凑自己的碎片。它是时代的微小横截面,亦是集体心理的三棱镜。在那里,我们转发、点赞、评论,似乎总能寻找同好,却不愿多看一眼异类。
朋友圈原本只是一个玩具,但它已然成了无法脱去的盔甲。朋友圈最初只是一个面具,但久而久之,面具成了脸的一部分。
朋友圈,朋友圈,请告诉我,谁是世上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