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后工业景观改造浅析

2015-05-30 18:35谢巍帅
艺术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摘 要:论文以城市后工业景观的改造为研究对象,通过多角度阐述城市后工业景观改造的价值及意义,对国内如何实现城市后工业景观改造提出了新的认知态度及解决方法,以期城市后工业景观的改造能得到更多的认知、保护、发展和延续。

关键词:后工业景观;改造利用;可持续发展

后工业景观是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国家慢慢兴起的生态思潮对工业化时期遗存价值的发掘,它强调对老工业区进行生态改造。后工业景观改造运动在发达国家愈渐趋于成熟,并逐渐被发展中国家所重视。

1 城市后工业景观改造的发展

(1)萌芽时期。20世纪60、70年代,随着西方国家民众掀起了保护环境的思潮,人们对于工业遗留的经济价值取向有了深层的思考,设计师们更加注重融合其本身史料价值和文化情感进行景观改造利用,而不是单纯地推倒重建。同时,一些大地艺术家受到生态学的影响,也开始关注旧工业厂区的重建利用和改造。

(2)发展时期。20世纪80、90年代,以德國鲁尔区的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为代表的大量后工业景观公园的实践成功解决了景观生态改造的问题,对于工业遗留成功地进行了产业转型、景观转化。因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设计以多样性和人文色彩为主,改变了传统工业区丑陋和衰败的特征,开创了老工业区的休闲和旅游为特色的新形式,使经济衰退的旧工业区的精神内涵得以保留,实现了其新的美学价值。

(3)成熟时期。20世纪末,发达地区后工业景观转型成功,工业遗产旅游大规模兴起,旧工业区自然、可持续与城市融合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设计思想与技术手段日趋成熟并逐步向部分亚洲国家扩展。

2 城市后工业景观改造的价值

(1)场地精神再生、历史文脉传承。城市客观存在的事物和历史有机地组成城市精神。作为一个特殊的物质文化,旧工业区正是一个城市的印记,蕴含着无形的场所精神,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它见证了这个区域工业产生发展的过程,记录了这个特定空间的经济发展史,构成了城市工业发展的出色成就,从发展的眼光、历史的角度剖析,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设计多样化、多学科共同发展。旧工业区因历史原因大多严重污损破败,就设计而言,要求柔和尊重工业历史、实行工业文化保护、场地设施的再循环再利用、污染治理、生态改造、新技术的开发利用等多项目的共同发展,因此研究有一定的复杂与矛盾性,需要多学科人才的全方位发展。所以,后工业景观的营造需要设计师创造性地设计具有生态效益和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特色活动场所,对形成具有特色的创造性营造理论体系起到了推动作用。

(3)经济收益、科学的发展。城市旧工业区多样的价值造就了其较高的经济价值。旧工业区在具有特殊的艺术和文化魅力的同时,考虑其建造时的功能使用要求具有较高的稳固性,所以一味拆除会付出很大的代价。相对来说,将旧工业区改造成工业博览园、创意产业馆、后工业标志性公园不仅可以吸引游客,也可以减少城市建设的经济投入,这种变废为宝的方法可谓是一举两得,使城市工业记忆得以保留,人文情怀得以体现,从而将经济收益和科学发展有机融合,发挥其新功能。

(4)生态的价值、艺术的更新。城市旧工业区在不同程度打破了城市生态系统平衡,造成了城市的衰退和破坏,所以生态再开发的理念通过各种生态技术、手段重建和恢复工业地生态系统,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后工业景观改造注重景观改造的艺术性,如对于景观中形式与空间的塑造,现代景观吸取艺术的形式及语言,景观客观直接地体现了艺术的发展,二者可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3 城市后工业景观改造的国内外现状

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逐渐进入后工业时代,新兴工业的兴起使得旧工业区产生大量废弃地。为解决传统工业衰落后产生的各种问题,世界各地做出了大量的改造实验,从而推进了工业化景观的进程发展,也拉开了大规模重建景观园林艺术的序幕。经过一系列的发展,这些国家基本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模式。

在国内,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城市资源渐趋枯竭,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加剧发展,大量传统工业基地的经济随之衰落,废弃的工业化用地数目迅速增加。现阶段,后工业化在我国许多城市也出现了端倪,在可持续发展与节能、环保的背景下,综合运用景观设计的策略,并结合我国国情改造因过度利用而严重污染的工业废弃地,推进土地的景观更新,重新定义其功能并恢复原有的活力,对于这种生态破碎的空间进行全新的景观定位、再利用实现其价值将不可避免。

4 国内后工业景观改造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一些后工业景观营造实践起步较晚,仍处在初期阶段,主要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出现了一批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的成功案例,但仍有部分改造是对国外景观改造设计案例的形式套用和景观要素的重建,刻意地模仿及生硬地表现着工业历史文化,景观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偏低等问题普遍存在。从美学和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国内后工业景观并未掌握全面透彻的国外后工业景观改造的精髓,在设计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城市后工业改造的探讨也处于起步状态。在后工业景观改造上,公众参与力不足,在这一领域也缺乏专业机构的指导和监督,难以使之有效地进行。

5 城市后工业景观改造更新设计解决方法

(1)保留文化和场地精神再生。首先要对设计地域的文化价值进行挖掘,对其进行一个合理的评价,在因地制宜的设计基础上对现有工业景观环境进行塑造、选择性地进行保留,将工业文化的精神具体化、视觉化成人们可以感受到的城市工业物质环境,使场地所蕴含无形的城市文化和工业精神得到持续的利用和发展,使其起到表现历史、传播文化的作用。

(2)满足不同人群活动要求。公众参与是城市后工业景观的重要目标,应根据不同人群的活动需要和心理需求,以人为本,营造出满足人们行为需求的、多样的、复合的、灵活的后工业景观。标志性的景观改造体现了该区域的城市文化,要打造标志景观吸引游客,丰富人们的活动,注重人们在景观中的参与性,在设计中体现作品的新鲜感、亲切感。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城市工业景观应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场所,除此之外,还应满足当地人对改造后的城市工业景观中保有空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多元发展、生态发展的可持续。设计本来就是多种元素的综合,旧工业区的改造,实际是运用多种元素实现其艺术性与自然的发展共同进步。对闲置资源的功能置换、建筑空间的再分割,可以改变景观功能,实现城市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6 结语

后工业景观建设现阶段在我国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的关注,保护、利用、改造旧工业厂区已经成为许多城市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后工业景观的改造将会成为未来我国对工业废弃地生态保护的有效模式。尊重自然、生态,以人为本,结合中国的特色园林打造多元的、具有多学科发展特色的中国城市后工业景观的风格和理论,已成为当下我国风景园林设计领域的重要课题和设计师身体力行的设计实践命题。

参考文献:

[1] 宋兆娥.德国后工业景观改造方式与形成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2] 张静.城市旧工业厂区景观生态改造——以工业公园模式为例[D].青岛大学,2010.

[3] 蔡鹏飞.城市工业公园植物景观调查与评价研究——以沪杭两市五个公园为例[D].浙江农林大学,2012.

作者简介:谢巍帅(1992—),男,河南人,硕士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南极环境保护法律规制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