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朗读教学

2015-05-30 11:39:53马庆欣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3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

马庆欣

【摘 要】 朗读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朗读,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给学生提供了体会、学习作者是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机会;使学生更深切地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略到文章的音乐美、含蓄美和形象美。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我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朗读教学;范读引导;寻机点染

【中图分类号】G6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1

一、范读引导,读中“激”情

朗读与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欣赏必经的步骤。读时对于写在纸上死板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的富有灵气。好的范读是最好的朗读指导,大有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的功效。声情并茂的朗读,对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兴趣作用很大。教师指导要切实中肯,在学生朗读前,根据课文特点,具体给予指导,使学生把握朗读要领。在学生朗读中,发现问题及时指正。除了教师的范读外,也可适当利用电化教学,让学生倾听录音和模仿进行朗读。范读确实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奇效。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学生的“情”因教师的“引”而被激发,又因教师的“引”而掌握了朗读的方法,深化了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进而才能获取切身的情感体验。

二、紧扣“情眼”,读中会意

任何一篇课文里都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感情,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认为,大凡优秀的文章,都有个“情眼”。这“情眼”集中表现在一两个词或句子上。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个“情眼”,深入地理解课文,就能掌握整篇课文的感情基调,顺利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

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课文《灰雀》第一自然段时,首先范读一遍。然后出示课件灰雀的图片。

师:“这三只灰雀漂亮吗?”

生:“漂亮。”

师:“哪表现了灰雀漂亮,谁能给读一读?”

生读灰雀的外形。

师:“棒极了,这么漂亮你喜欢吗?”

生:“喜欢。”

那就用你喜欢的语气给同学们读一读吧。”

师:“你们看见的只是图片,就这么喜欢这三只灰雀。列宁看见的是真的活生生的灰雀,他们还会在林间跳来跳去,婉转的啼叫。那么列宁喜欢他们吗?”

生大声回答说:“当然喜欢了。”

师:“那我们就再读一遍第一自然段,感受一下列宁对灰雀的爱吧。”

师:“还有三个词语也表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再找一找。”

生:“每次、都要、经常.”

师:“非常棒!就因为喜欢他们,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他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我们再找一个同学带着我们一起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吧。”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地理解课文,认真揣度,悉心征询,明了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对课文中描写的人、物、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通过朗读接受到各种情感陶冶。

三、寻机点染,读中品“韵”

曾有人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就是强调了点染的作用。在朗读中,学生有时会因缺乏生活或知识的积累,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必须寻机点染,迅速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存。点染实际上就是一种艺术的引导,既需要教师巧妙设置心灵的沟通点,使学生、老师、文本中的人物或作者产生心灵共鸣,愉快对话,使沉寂的资源“活”起来;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提炼有价值的问题,从而获得深度的美感。

比如,在教学《灰雀》3——10自然段时,让同学们体会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焦急的心情时,读一读列宁的语言描写。

生读:“孩子,你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学读:“孩子,你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你们听出列宁担心,焦急的语气吗?

生:“没有。”

师:“那可是最漂亮的一只,列宁非常喜欢。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他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可见列宁对它们的爱,现在灰雀居然少了一只,你说列宁着急吗?”

师(做焦急状)读一遍。:“哪位同学读一遍,让我们感受列宁对灰雀的担忧?”

生读。

师:“很棒!列宁还说了什么,哪几句还表现列宁对灰雀的挂牵呢?”

生:“那一定是飞走了或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生:“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刚才这句是列宁自言自语的说的,谁说一说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生:“自言自语就是自己跟自己说话。”

老师:“是大声说还是小声说?”

生:“小声音说。”

师:“老师示范读,听老师的语气,看老师的表情,一会我让同学读。

读完生读。

老师(微笑):“你那是自言自语吗?小声点好不好?列宁这是一步一步的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再用自己对灰雀的爱来感染小男孩,声音低沉还得读出对灰雀的挂牵。应该这么读。”

老师声情并茂读。

“谁再读一遍?”

生读。

“好极了,很棒。”

寻机要在和学生对话的过程中寻,积极捕捉学生的难点、疑点;点染要巧妙地利用学生的旧知,要少而精,要让学生读、体验、表达立体化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读出享受,品出韵味,使教学显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四、丰富想象,读中体悟

我们常说作家在创作时总是以情入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作家塑造的丰富的艺术形象来展示的。想象情境是体悟人物情感的前提,而体悟情感则可以深化对情境的感知。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作者的语言就好像成了读者自己的语言。与此同时,学生的头脑中会连续再现文章中的艺术形象。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所以,对能揭示情境的词句,如描写神态、动作的词句,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再现,辅助自己进入情感状态。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朗读教学在小语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作为小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地运用朗读的形式,使其在小语教学中真正展现艺术魅力!让学生陶醉于语文教学的朗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吧!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
关于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未来英才(2016年2期)2016-12-26 09:58:04
浅谈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
朗读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甘肃教育(2016年22期)2016-12-20 22:13:45
探究中职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与训练方法
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09:41:09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探究
农村初中英语朗读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