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少蓉
内容摘要:现阶段,多数的高校在学生管理的方面仍然沿用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即侧重于对学生管理的纠错化和制度化,而忽视了管理过程的引导和教育。本文针对高校学生教育的管理,以辅导员与班主任并行的机制为主要方法进行粗浅探讨。
关键词:辅导员 班主任 管理模式
一.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思想观念的渐趋成熟,独立自主的个性影响着他们的处事做人,但一些深层次难以独自解决而又无处宣泄的问题在心理长期积累,无异于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因而这就需要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引导与管理,然因种种原因造成辅导员与班主任的交叉责任不明使其处在两难境地。
1.辅导员与班主任分属于不同上级。高校中辅导员与班主任分属于不同的领导部门,原本的的领导部门因职权的不同使得其管辖的范畴不同,加之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工作性质的雷同,责任安排中又会出现职责交叉,分配不明的问题,长期以往难以统一管理标准,使得辅导员与班主任无法高效工作。
2.辅导员与班主任责任分工的分歧。在高校管理中,辅导员是专职进行学生管理的“人生导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它贯穿于学生的整个高校生活;而班主任虽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但其更侧重于对学生班级工作的管理,这样的交叉负责的责任分工就产生了分歧。
一方面,学生的高校生活主要的管理在于辅导员,如此一来,就免不了介入到班级的管理工作当中,班主任有职责被架空的危险;另一方面,班主任的班级工作管理深入不到学生生活及思想,其工作容易受到学生的抵制,使得班主任的工作管理流于形式。面对如此现状,更高一级的领导进行协调就无法避免,长期下来不利于辅导员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问题解决
“辅导员+班主任”的新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在高校中广泛实行,但面对辅导员与班主任工作中的现状仍需要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1.领导管理的统一。辅导员与班主任在高校管理中无论处于何种领导部门的管辖,其主要的“以学生为本”职责宗旨是不变的,两个部门的管辖要充分的认识自己的职责分工,统一管理思想;同时,中央对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也明确提出要求,即无论在何种领导管理体制下,必须建立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管理体制。
2.责任分工的协调。辅导员与班主任虽在管理职责上有交叉和覆盖,但二者并非“一山不容二虎”,两者在责任分工上进行有效的协调管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方面,在学生的高校生活中,辅导员处于主导地位,班主任则处于辅助地位。如学生的奖惩、评优及入党方面,需要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更多的综合评价,在这一方面,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辅导员则拥有更多的一手资料,更有利于学生切生利益的维护;另一方面,在学生的高校学习中,班主任处于主导地位,辅导员则处于辅助地位。这是因为班主任多为专业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上提供更具专业性的教学指导,有利于学生专业学习的提高。
辅导员与班主任要统一战线,班主任牢牢把持学生学业的主导为其出谋划策,而辅导员不但要负责学生的思想工作,更要串联起各个班主任的学业指导,他们就相当于在一支冲锋军中互为将领和军师,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3.待遇的制度保障。“辅导员+班主任”的高校管理模式的稳步发展,提高待遇是其制度保障。在高等院校的教师队伍中,辅导员与班主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既要负责学生的生活,又要管理学生的学业,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他们的身上。因而,在其管理中,既要提倡辅导员与班主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又要提高和不断改善其住房、工资和职称等福利待遇,让其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到教学管理的大潮当中。
三.结束语
“辅导员+班主任”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国家在科教兴国战略下开展的新型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其在不断发展和磨合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但这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该模式的制度等机制,以便更好的为学生的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马荣.高校“优生-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J].管理学家,2013,(11):230-230.
[2]高娜.论高校大一新生辅导员加班主任的管理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11):51.
[3]肖进,徐明嫣.辅导员工作模式下的高校班主任工作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3):18-20.
[4]段磊,苏静.浅谈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维工作体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17-18.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