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津桃花源

2015-05-30 10:59李沁格
艺术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桃花源意象

摘 要:桃花源在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中是一种重要的意象,其意蕴丰富,是清明时节初春的到来,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则主要围绕明代时期以桃花源为表现主题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探求绘画中桃花源意象表现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桃花源;中国传统绘画;意象

在中国传统绘画意象中,“花意象”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意象表达,各种花卉都有自己的一套特有的语意系统,如被文人们赋予文人风骨的梅兰竹菊意象。桃花则与之不同,纵观中国传统绘画史不难看出,桃花题材的表现往往附带着轻快、愉悦、美好的感情。

决定桃花意象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情感基调的原因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桃花意象的表现上来看,是有迹可循的。最早使用桃花意象的文学作品是《诗经》中《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将桃花比喻为美好的女子。这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种重要的意象。“桃花源”作为桃花意象上衍生出的一个意象主体主要源自东晋陶潜作不朽佳作《桃花源记》后,他赋予了桃花隐逸和超脱的气质,“桃花源”已然成了中国文人的社会理想和精神家园,同时成为隐居避世的文化符号。

中国传统绘画与文学相互影响发展,自东晋陶渊明作《桃花源记》后,桃花源题材的绘画作品就逐渐增多,而明朝这一时期的桃花源题材作品数量最多。之所以有这样的现象,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这是科举制度的严苛性和画家队伍的整体素质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所以表达文学体裁的绘画也就屡见不鲜了。

唐宋时代以桃花源为主题的绘画虽然已经出现,但是数量并不多。根据文献的记载,唐宋元时期有李昭道、荆浩、关仝、李升、郭熙、李唐、马和之、赵伯驹、赵伯骕、刘松年、游筠庄、赵孟頫、钱选、王蒙等人的桃源图流传。从不同时代来看,桃源图的图式各不相同。但是明代画家所创作的桃源图却非常相似,文章就明代时期以桃花源为主题的绘画案例进行分析。

提起明代绘画,就不得不说起“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这四位明代画家的绘画作品有一种共性,他们选择的题材景观,无论是简陋还是宏阔的,都强调了一种清宁的环境和闲适的情致,这样的表现既是基于对客观环境的提炼概括,又蕴含了一定的象征意义。他们中表现桃花源题材的绘画作品也有很多。

文徵明所绘《桃源问津图》,文徵明一生当中约创作有七件以“桃源”为题的作品。《桃源问津图》为其桃源主题作品中最晚的一件。《桃源问津图》全图远山连绵,溪水横流,树木葱郁,房屋掩映其间。老者山道边策杖观瀑,妇人拄杖于院篱门口问路,屋内男子席地而坐,饮酒高谈。笔法线条粗细旋转富于变化,墨色浓淡干湿相宜,层次丰富。

明代另一画家陆治也绘有《桃花源图》。此图以陶渊明写的桃花源为题材,描绘了山穷水尽又一村的世外桃源景致。卷首良田村落,路上行人络绎不绝,亦有鸡犬相闻之热闹场面,石桥观者的视线引向画面后半部分,湖中似乎是武陵捕鱼人,山脚下的村落柴门敞开,现其夜不闭户的淳朴桃源乡风。卷尾处的山洞似是连接外部世界的唯一事物,洞中人似乎正在诧异于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色。

此外蓝瑛也绘有相似题材的作品《桃花渔隐图》本幅自题:“桃花鱼隐。法赵松雪画,拟似顾公翁兄长立粲。乙未二月朔。蓝瑛。”图中远山近石相互掩映,桃花灿灿。湖中,蓬船上红袍官员与高士相对而谈。全图构图稳重,用笔点染讲究,设色艳而不俗,植物描绘充满生机,巧得江南野趣。

通过以上三幅作品很容易就可以发现明代关于桃花源主题的绘画作品的相似性,《桃源问津图》与《桃花源图》这两幅作品都是长卷形式的绘画作品,而蓝瑛的《桃花鱼隐图》虽是中堂式图幅,但这些桃源主题的绘画作品上都体现在画家本人对人间的热爱上。在这几件作品中,画家笔下的景物都呈现出人间景物的平凡特性。既没有缭绕的烟雾,也没有肃穆的气氛,宁静平和是他们的主调。

反之,再来看明代另外三位画家关于桃花源主题的作品。首先是唐寅的《桃源洞天图》此画卷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虽布局疏朗,笔简意赅,但笔墨细秀,风格秀逸清俊,饶有意趣,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画家,但其题材也是桃花源主题绘画的典型代表作品,画幅中云雾缭绕,重山险峻,偏向与一种人迹罕至,与人间隔绝的仙境意境。

其次是仇英的青绿山水作品。《桃源仙境图》远处峰峦起伏高远,山间云蒸雾漫,远山深处庙台亭阁时隐时现。《桃村草堂图》此图画远山高远,凉亭掩映在桃花林中,宛若人间仙境。艺术表现上,画家勾勒精工,不管是植物还是人物动态表情都描绘得细致入微,用色艳而雅。

前人对于《桃花源记》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仙境,唐朝的艺术创作最早表现出这种立场,比如王维的《桃源行》中就多处出现“神”、“仙”的诗句;另一种是人间,宋人苏东坡就持有这样的立场。这样两种鲜明的立场在明代所绘的桃花源主题的绘画中也得以发展和表现。仇英所延续的主要是唐代以来的青绿山水的风格。换句话说,仇英所表达的主要还是《桃花源记》的仙境主题,唐寅在表现桃花源题材上这一点还是与仇英有所契合的。而之前所说的文徵明、陆治和蓝瑛对于桃花源主题的表现则趋向于构建一个人间美好和谐的理想世界。

无论从所绘画面的意境来说还是表现的人物特点来说,透露的都是画家内心对于桃花源明确的理解,或是仙境,或是理想人间的世外桃源。画家自身的认识虽是主观的,但每个人对于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的表现却是充满生动意趣的,并有着那个时代特有的艺术情感表达方式。自古以来无论是画家还是文学家,桃花源都是他们笔下的常青题材,这无不体现了艺术家们对于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参考文献:

[1] 张眠溪.文徵明《桃源问津图》考释[J].中国书画,2013(10).

[2] 由娜.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桃花意象[J].鸡西:鸡西大学学报,2012(7).

作者简介:李沁格(1991—),女,河南安阳人,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术(油画)。

猜你喜欢
桃花源意象
走进桃花源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再造“桃花源”
一场细雨,携着意象而来
《四季桃花源》独幅版
意象、形神
《桃花源记》
隐匿的桃花源
桃花源里的白天鹅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