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菁
摘要: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是巴罗克时期的小提琴著名作品之一,该曲由《春》、《夏》、《秋》、《冬》四首作品组成,其中的《春》是第一首,描绘了春天降临后的鸟语花香以及仙女和牧羊人共度春光的景象。乐曲以特有的手法表现了春天的气息,的确是小提琴的佳作之一。
关键词:维瓦尔第 四季 春 音乐分析
维瓦尔第在曲子前面用大写的英文字母标注了作为标题的诗句:“A令人喜悦的春天降临了,B鸟儿以欢乐的歌声欢迎春光。C缓缓小溪像甜蜜的耳语般流动,D此时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预示着暴风雨的来临。E当风雨平息,鸟儿又再度高唱和谐悦耳的歌声。F树叶在沙沙低吟,在百花盛开的草地上牧羊人睡着了,忠实的牧羊犬依偎在身旁。G随随着乡村牧笛的愉快曲调,仙女和牧羊人在他们所喜爱的盛景中共舞,以欢度灿烂的春光。”①这与乐曲中每乐段上的字母是相对应的。
一、第一乐章的音乐分析
第一乐章为快板乐章,采用E大调。整乐章采用五次乐队全奏,在这之间穿插进四次小提琴主奏的回归结构形式。在开始部分音乐显得欢快明朗,衬托出了春天的来临让人心情喜悦。开始的主题由两种既联系又不同的A、B组成(见谱例1、2),主题在进行的过程中以力度进行对比,旋律表现出了异常的清新与明朗。
第一插部表现了诗句的B部分,把鸟儿歌唱的场面表现出来。乐句旋律优美流畅,通过颤音的演奏方法来模拟鸟儿的歌唱情景。(见谱例3)
第二次全奏部分只是缩减了前面B部分的素材,后面接着的第二插部是在表现诗句C的内容,由独奏小提琴和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通过上下三度的音程进行,模仿出了潺潺小溪的波光粼粼(见谱例4)。第三次全奏依旧使用B段素材,表现的是诗句中雷雨交加的场面,此处弦乐群的较强力度与小提琴的主奏声部急促而热烈,形成雷鸣闪电的效果。
二、第二乐章的音乐分析
第二乐章为广板乐章,采用升C小调写成。该乐章从诗句的F开始,表现了三种形象:一是给人恬静的舒适之感;二是微风轻柔摇曳之感;三是不断反复的同一之感。三种形象以复调的形式呈现出来,维瓦尔第还在曲中标出了三种形象的名称:“沉睡的牧羊人”、“树叶沙沙低吟”、“牧羊犬的低吠”(见谱例5)。该乐章在配器上省略了大提琴声部,由中提琴来代替的低音声部,这也成为维瓦尔第的常用的配器手法。
三、第三乐章的音乐分析
第三乐章是一首具有舞曲风格的快板乐章,采用E大调写成。第三乐章表现的是诗句中G的场景,即乡村的欢乐风俗舞蹈场面。乐曲开始的12/8拍以及带有附点性质的节奏,把我们带到了欢快的舞蹈场景。(见谱例6)
这一乐章中,小提琴的主奏部分与前面出现的插部材料联系十分密切,在协奏的部分,由于只有古钢琴在演奏数字低音,所以音乐的情绪并没有那么强烈,从而与全奏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见谱例7)
全奏的第一次再现,在调性上做了明显的对比,虽然在旋律的形态上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但是调性由以前的E大调转成了升C小调,以至于这一段落的舞蹈风格更加柔和优雅。
全奏的第二次再现,是原来的E大调在出现三小节以后转去了e小调,这是一种远关系转调,显示出了乐曲的特色之处,从而让乐段之间的对比更加明显。紧接着出现的第三插部依然在e小调上进行,插部之后出现的全奏又马上转回到E大调,全曲在欢快热烈、明朗激昂的旋律中结束。
在整体上看,第三乐章并不像第一乐章那样具有非常明显的对比性内容,如果从音乐的内容来说,第三乐章略显单一,只是表现了乡村中风俗性的舞蹈内容。但如果从音乐的形式来看,第三乐章却是十分丰富的。在这种全奏、独奏的反复变化中,可以感受到舞蹈场景的欢快。
纵观整首《春》,是把器乐曲与标题性内容结合的尝试,也为西方标题性器乐曲的创作做了很好的探索性工作,不愧是小提琴作品中的佳作。
注释:
①[英]爱德华·唐思:《管弦乐名曲解说》,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第515页。
参考文献:
[1]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李吉提.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4]黄明.曲式分析教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5]李秀军.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