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霞 王春霞
摘要:提升教育质量,是办学育人的关键之一,也是教改的目标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跟不上教育的发展、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资源以及生源的质量是制约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原因。对此,谈了几点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农村学校 教育质量 对策 德育
在教学理论的层面上,各位专家学者名师呐喊不止,听起来头头是道,颇有见地;而在教学实践的层面上,一线教师徘徊困惑,举步维艰,但仍在默默无闻地奋争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制约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呢?学校的办学理念跟不上教育的发展、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资源以及生源的质量是制约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原因。下面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谈谈对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看法。
一、农村中小学校要以德育工作为抓手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科学发展观强调规律,尊重实际,一切工作要从实际出发确立自己的工作思路。我校与其他农村中学一样,学生的基本素质都相当差,从学习成绩来看,我校08级秋新生入学成绩检测(语、数两科总分各为50分,而且题也很简单),结果是语文平均分为17分,教学平均为19分,还有近20人为双零分;从品行来看,新生入学一个月后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良习惯,表现为上课爱吵闹,爱打瞌睡,不交作业,留长发,乱丢乱扔,小偷小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个别学生还经常与社会青年混在一起,面对这些“后进生”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得从实际出发,强化对这些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注重德育管理,解决思想观念问题,促进行为转变。我校近两年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校情出发,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抛弃形式主义的花架子,没有让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真抓实干,严格管理,力争收到实效。比如说,朝会课既是班主任的课又是分管年级领导的课,分管领导必须经常深入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纳入学期考核。再比如,对留长发的学生,请理发师到学校对其进行强制性的修剪。如制定了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办法,惩罚分明,对学生行为规范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德立校工作收到了成效,学生的良好行为得以养成,行为好了,纪律好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学质量也相应地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搞好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校的发展,实际就是学生的发展,就是教学质量的提高。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但教师专业品质的提升必须通过积极有效的教研活动才能达到。近几年来,由于考调的影响,我校的师资水平大不如前,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新课改的理解不够,对新教法的运用不熟悉,个别教师有知识但却无教学能力,很难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需要。有个语文教师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本科生,知识有,但上课的能力却很差,曾经一个听过她课的进修校的老师说过,他走了许多学校,听过许多教师的课,但听得最差的课就是这位语文教师的课。对此,学校给予了这位语文教师真心的帮助和支持,就是通过语文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提高她的教学能力。在教研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围绕她上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集体备课,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上示范课,又让这位语文教师上公开课,通过不断地备课、听课、上课、评课,使这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他教师也获益菲浅,真是教学相长,使落后者不再落后,优秀者更加优秀。前不久,县教委视导督察组到学校检查工作,进修校的老师又听了这位语文教师的课,其教学效果得到了肯定和表扬。
三、努力实现各个学校师资配备的基本均衡
由于城乡的差异和办城区重点校的影响,不停地从乡下学校考调教师(据统计,从1998年到现在,从我校考调到城镇学校的教师有40人之多,现我校教师多为40岁以上的老教师),这样造成城乡学校之间师资质量和整体配套的差异,导致一些乡下学校进入恶性循环状态,即教师不配套,质量难上去;质量上不去,学生生源差;学生生源差,教学质量更差。而且师资配套严重失衡,其中物理科特别突出,专业物理教师基本被抽空,也就仅剩下一个专业物理教师了,目前上物理课的其他三个教师,一个是学政治的,一个是学数学的,一个是学生物的。因为理科专业性强,又无法从教师相对较多的语文学科和外语学科中抽人,只有让专业的生物教师上物理课,生物就只能当豆芽科对待,让英语教师和音乐教师上,直接导致生物学科质量的下降。本期政治专业毕业上物理科的教师因病请了长假,我们再也找不到物理教师了,向上级反映请求支持,上面也难以解决。好在分了两个学地理专业的顶岗实习的教师来,其中一个答应上物理课,问题才得以暂时解决。谁知一个月下来,这个教师的课再也上不下去了,学生听不懂要罢课,学生写出了抗议书,并派代表向学校提出了要调换物理老师的要求。教师课上不好,我们又不能批评,因为他当时顶岗补缺,我们就很感动了,哪知他物理专业知识太差,学生不买帐呢?教师有专业知识无教学能力,是可以通过校本培训等方式提高的,无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再好也上不好课,专业知识的获取不是短期行为,不是通过校本培训可以根本解决的。科学发展观是协调发展观,如果违背了科学,不把师资在学校之间进行有效的整合,注重师资均衡性,农村学校质量就上不去,就无法向城区重点校特别是重点高中输送优质生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入口优质生源保证,重点学校的师资再好,也等于浪费。
四、强化政府办学行为,积极为校长减负
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教育硬件设施的建设,更需要政府的统筹规划。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必须努力缩小城乡差异,特别是同级同类学校之间的差异,硬件设施也好,教师福利待遇也好,都要做到相对均衡。有差异很正常,但差异大了就会产生校与校之间的比较,有比较就会出现心态失衡,就会严重挫傷学校待遇较差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现在出现了一些学校发展较好,教师待遇较好,好像主要是来自校长的功劳的现象,校长的功劳主要是找得到钱,找得到钱的校长就是好校长。这样的形势下,校长的压力就大了,要想当个好校长,就得从抓学校内部管理中腾出手来拼命去找钱、要钱。办学是政府行为,政府的钱流向哪里,应有统筹安排,校长的行为应是反映情况的行为,而不是直接要钱的行为。但钱的问题当然不是教育部门自身可以直接解决的,需要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教师的绩效工资为期不远,势必有利于学校的管理,缓解校长的压力,但如果不摆正政府统筹办学的定位,校长的负重也减不了多少。从教育的发展来看,校长的定位应是教育的专家,而不应是要钱的能手,现时风气对校长角色的异化应得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