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华
[摘 要]诗歌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具有优美的语言,高尚的情操,能够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产生灵魂的共鸣。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会遇到许多的诗歌,如何进行诗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教师需要探索的问题。从诗歌的重要性入手,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歌教学 教学效率 诗歌鉴赏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6-0013
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无论是近现代诗歌,抑或是古代诗歌,都需要学生认真学习,认真感悟,也需要教师一定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进行诗歌教学呢?本文将进行探究。
一、诗歌教学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从思维的角度而言,想象力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特质,是学生学习包括语文在内的所有学科知识以及今后继续深造的前提,是科学创造的基础,是学生在小学时候教师就注重培养的一种思维能力。诗歌中具有大胆且丰富的想象力,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又如毛泽东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与“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等。这些诗词都能让人浮想联翩神思飞扬。指导学生多诵读、多鉴赏上述诗词,可以培养与提高学生丰富的联想力与想象力。
(二)培养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纵观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全国卷与各省市卷均要求考生用通顺流畅的语言赏析诗歌的主要内容、主要艺术形象、语言的修辞与表达技巧等。可见,对诗歌赏析的考查方式,近几年的高考比之前几年高考的选择题之类,难度要大许多:不仅要求学生把诗歌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味运用自己的语言真切地言传出来,还要求语句通顺,语言表述准确,辞藻华美等,否则无法得高分。
二、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一)加强诗歌阅读
诗歌阅读与散文、记叙文、小说等其他体裁的阅读方式不尽相同。我们只有授予学生与之相适应的阅读方法,学生才能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感知作者的写作目的、诗歌的思想内容,才能在此基础上鉴赏诗歌中的语言、艺术形象以及表达技巧。
1.阅读诗歌写作背景
诗歌是作者心声的外在表现形式。故此,阅读诗歌,首先必须学会“知人论世”。“知人”就是了解作者的社会经历以及思想情感,“论世”就是在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时必须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联系起来。以阅读指导陆游《卜算子·咏梅》一词为例,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金兵入侵,朝廷主降,陆游积极主张抗金却屡遭贬谪等。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准确把握《卜算子·咏梅》的深层意蕴。
2.阅读诗歌的题目
有的诗歌在诗题中透露了做诗的时间、地点、缘由等,有的还透露出作者的某些情感。比如我们仔细阅读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个诗题,就会捕捉到下列信息:作者因为左迁至蓝关而写作此诗,这首诗歌是作者写给侄孙湘的。指导学生深刻理解诗题,有助于指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注重阅读诗歌注释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每首入选的诗歌下面均会有一部分与之对应的注释。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这些注释,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因为诗歌大都含蓄委婉,再加上与当代学生生活的时代相距久远,学生必须借助于诗歌的注释才能准确理解诗歌内容,特别是诸如李商隐的《锦瑟》等思想情感比较含蓄多义的诗歌。
4.找出情感表达的字眼
学生在阅读理解诗歌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抓住词眼或者诗眼,就比较容易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韦应物《寄李儋元锡》,颔联中“春愁黯黯独成眠”句中的“愁”字即是全诗的诗眼,具体“愁”的原因,只要认真阅读诗歌就能把握住了。
(二)创新诗歌学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形式上教师也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能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就能参与进来,从而有所得、有所悟。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枯燥无味的古诗文教学课变得生动活泼。在学生充满求知欲时,就会由兴趣转化为想学,由想学转化为能学,由能学转化为会学,学生很快就能感知课文内容,从而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如,将情境创设与感情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创设情境作为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和铺垫。同时又通过读来引导学生领悟诗情,进入诗境。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诗歌教学之余,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可以在课外举办一些诗歌朗诵会、诗歌比赛、诗歌征文大赛等,号召学生踊跃参加。学生在积极参加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时,不仅会被瑰丽的意境吸引,也会被优美的诗句感染,学习起来印象深刻,兴趣浓烈。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