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策略

2015-05-30 15:37张菊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7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材料

张菊

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无疑,探究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灵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许多先进的教学思想已深入人心,课程改革成果展示活动也搞得红红火火,但我们的不少教师对《科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科学探究"的理念和要求还不能很快适应和接受、理解和实践。于是一方面教师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当前的课程改革中,积极地在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一些令教师们困惑不解的、有碍于科学探究活动健康开展的问题。为此,谈谈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那么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科学教学的探究活动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让探究主题在创设的情境中形成,使探究活动成为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生走进科学世界,意味着他们要像科学家那样主动探究某个问题,这时候的思维与科学家的思维本质上是一样的。学生主动探究,有对问题的惊奇,有寻求假设的冲动,有验证假设的欲望,有发现的兴奋与激动,有成功的欢乐……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和核心是有一个感兴趣的問题,而探究问题的诞生则值得我们思索。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探究问题在创设的情境中产生,这样更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一般采用设置开放性问题,如“关于XX同学,你想研究什么”进行发散性提问,然后从中选择有价值的问题。也可以利用给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通过观察、实验,挑起学生的认知矛盾,“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如在种子里有什么一课,先出示干种子,让学生观察后,再提供用水泡过的种子,让学生进行比较,符合“有层次地提供探究材料”这一原则,学生自然会提出“种子里面有什么”的后续探究问题。又如在沉与浮一课中,通过演示“重的木块在水中浮着,而轻的橡皮却沉入水中”,与学生原来的认知水平:“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相矛盾,从而激起学生提出进一步的探究问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到底与什么有关系?”

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为学生展开活动提供场所和活动材料,在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的进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开展的活动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只有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时,才能真正激发起强烈的追根求源的欲望,才能真正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究活动。

二、创设充足的资源、时间,为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奠定丰厚的基础

1.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有结构式的自助餐式的材料

没有充足的材料,在较短的时间内想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是比较困难的,即使激起了探究活动,也难于开展和深入。因此,在每一次探究实验活动前,我都会精心钻研教材,预测探究活动中学生将要用到什么活动材料和工具,并组织学生也参与到有结构材料的准备活动中来。在组织学生参与准备材料的过程中,通过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准备材料,应准备哪些材料,以及如何准备材料等。这样做,既解决了由老师准备材料的精力、时间有限的问题,又避免了学生研究时需要材料,老师却无准备的现象,更会使学生因准备的材料不同,而设计出独特的观察、实验、制作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对材料的发放和使用,采用自助餐的形式,让学生自己选择需要的材料、工具进行探究活动。这样,既节约了教师分配材料的时间,又可以使学生之间准备的材料相互补充,更避免了因发放的材料相同而束缚学生的思维,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如在研究鱼鳍的作用教学环节中,对鱼鳍的固定方法,有用木夹子夹的,有用竹片夹的,有用泡沫板粘的,有用宽胶带缠的,有用硬纸片和回形针扣的……方法五花八门,实验结果却相同,这样得出的结论学生会更信服,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才会感兴趣。

2.给学生提供必要的鼓励和帮助

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特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障碍,这就需要老师洞察一切,适时予以必要的帮助。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提供“温馨提示”和“观察、实验提示卡”的方式,给学生以方法上的指引,在困难的时候,鼓励学生将探究活动继续下去。

四、给科学探究活动以有效的引导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同时还要强调教师的指导、引导和鼓励。完全放任自由的探究是很难获得有意义的结论的,更不用说探究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了。教师适时,有效的引导,可以把握教学方向,使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并使探究实践得到完善。

1.有效的引导,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点与关注点上

建立在学生兴趣点与关注点上的引导,才能使有目的的教学与学生的兴奋点相一致,将探究活动一步步引向深入,最终取得良好的探究效果。如在教学让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时,学生对“向水中加盐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很感兴趣,提出“向水中加糖或其它东西行不行?”于是,抓住学生关注的这个点,我又设计了“向水中加什么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实验探究活动,由于捕捉到了学生有价值的兴趣点,因此又引发了新一轮的探究活动。

2.有效的引导,必须是及时的

在引导学生探究时,必须注意介入指导的时机。指导过早,扼杀了学生的思考机会;指导过晚,学生会感到困难重重,失去探究兴趣。及时发问是判断是否应该指导的有效策略,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在什么地方产生困难,以利于切实有效的引导。

五、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

我们对孩子的探究要坚持用发展的评价观,应该用一种全新的、始终赏识的眼光来积极评价孩子们的探究活动。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特别是创造性的见解,我总是及时给予肯定,表示赞赏,并使学生知道:我们的科学学习看重的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你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的收获,你从中学到了哪些,这些对你今后的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激励性的评价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是进一步探究科学的信心和决心,又有谁敢说明天的科学家不是因为今天的科学活动成长起来的呢?不论孩子的探究活动成功与否,我们老师尽量要做到多关注,多鼓励,不偏心,要公平。同时,老师应多创设平台,提供探究活动比较出色的同学能在其他同学面前展示、交流的机会,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并能把他们成功的喜悦分享给同学,这对其他的孩子也是个很好的教育,使遭遇挫折和失败的同学增强信心,将失败转化为再探究再学习的动力。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把握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展开丰富多彩而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逐步逐步弘扬科学精神,领会科学的本质,创导科学方法,乐于探究,善于探究,从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材料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最美材料人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