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

2015-05-30 15:37陆海峰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7期
关键词:意识小学生测量

陆海峰

【摘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观察、操作和实践,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更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有效的数学创新学习活动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在动中学,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探索中学到知识,并由此展开,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最终主动学习数学,取得好的成绩,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解答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操作启迪思维,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具有可观察性、易变性、可培养性、推测性以及稳定性等特点,且随着年级的由低到高特点也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1)夯实数学基础,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扎实的数学基础为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并非越多越好,关键是要让其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2)使小学生明确“提出问题”的意义。让学生了解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开始。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学习行为有很大的可塑性,要想使其做某事,首先要使其明白做某件事的意义,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提出问题”的意义,使其意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3)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数学情境的根本意义是诱发学生提出问题,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实现数学“再创造”,即引导学生寻找数学知识的源头、学习数学思想、探索数学发展的规律、从而真正理解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质疑问难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4)授人以渔,加强发散思维训练。要想学生会问,必须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技巧,改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爱提问的习惯,教师的引导示范非常重要,应当传授学生追问、反问、联想同类题、对比不同题、变化条件以及在反思中总结提问的技巧等;同时,应当注意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加强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方法的变式训练,根据数学教学内容设置开放性问题情境等。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良好地开展学习的必要因素、学习成功的秘诀、获取知识的开端是培养求知欲望的基础,小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思维活动就会积极、有效,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清晰,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全过程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教学全程中,依据与学生的交流了解的学生情况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1)课前摸底。为了能使教师依据学生知识储备的实际情况和對教学方式的好恶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应在备课前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

(2)课中答疑。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关注学生的反馈,从中获取他们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信息,在遇到学生没听懂或提出意想不到、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时,教师的回答应该机智、认真且谨慎,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要让学生丧失信心和学习兴趣。

(3)课后总结。课后,教师应该及时对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不仅可以拉近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2.因人而异教学策略。因人而异教学策略,是指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对数学学习兴趣等多种因素,对小学生进行有差异的数学教学。

(1)“双高”学生重保持。对于数学成绩好、兴趣高的“双高”学生,应该努力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针对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给他们出一些拔高的难题,让他们感受到学无止境及“数学王国”的奥秘、乐趣。

(2)“分高趣低”重激发。对于数学成绩好、兴趣低的学生,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增加一些关于数学史、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妙用、趣味数学谜题等教学内容,使这些学生逐渐实现有兴趣地学习数学。

(3)“分低趣高”多鼓励。对于数学成绩差、兴趣高的学生,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他们鼓励他们,同时有针对性地由易到难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逐渐让他们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及正确方法,体会到数学学习起来是有章可循的,如此,进入成绩与兴趣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数学问题的解决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揭示规律,再用于指导生活实践,体验研究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

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我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到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在用。

总之,新课程的深入改革为广大教师带来了诸多挑战,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密切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差异,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创新教学策略、灵活施教、才能永葆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

【参考文献】

[1]王丽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以《小数大小比较》课堂教学为例[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8):324

[2]吴小欢.小学开放性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建议和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7):43

[3]苟奕平.浅议教学艺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02)

[4]刘清.小学数学课堂激趣艺术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6)

猜你喜欢
意识小学生测量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我是小学生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