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迎新
摘要:在教育过程中,试着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辩证地看待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情况,避免戴着先入为主的有色眼镜去评价学生,后进生的校园生活较于优秀生明显缺少关爱,你的恰到好处的真诚的关心会让你走进后进生的心理。除此之外,你还需要细心、耐心。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 爱心 耐心 细心
马斯洛也认为人天生具有归属与爱的需要。在教育过程中,试着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辩证地看待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情况,避免戴着先入为主的有色眼镜去评价学生,让他们成为“灰色人群”。显然这类后进生也渴望与集体中的人接触交往,也渴望隶属于集体,渴望赢得同学和老师的爱。只是他身上的这些需要被隐藏起来了。其实在他的心底,他同样渴求老师的关爱,渴求归属于集体。倘若你与其他老师一般认为,那么你也落入了窠臼。你永远没办法以自私的心去赢得这些看上去习惯不好,基础不好,甚至表现也不算很好的后进生的心。任何一只迷途羔羊都渴望你的关爱,后进生需要你“不抛弃,不放弃”。
一、解铃还须系铃人
误会常常不经意出现,让人猝不及防。误会很普遍,任何人都可能遇到。很多情况下,你根本不知道已经无意间伤到孩子幼小的心灵,直到你发现他课堂上眼神呆滞了,他的学科成绩开始下滑,态度发生了转变。这很可能就是误会没有及时解决的症状。很多研究表明,误会产生没有及时解决很有可能在学生心中播下怨恨的种子,并殃及学业。那么误会产生了怎么办?是视而不见以片面地追求自尊,还是勇于认错?片面地追求自尊,那么,你将换来一个宿敌,并且这个宿敌会“吸附”更多的“同道中人”加入他的团队,从而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勇于认错,那么,你将得到这位被误解学生的宽恕,并将收获学生的钦佩爱戴,成为学生直面错误的榜样。
二、后进生更呼唤细心、耐心
后进生的校园生活较于优秀生明显缺少关爱,你的恰到好处的真诚的关心会让你走进后进生的心理。除此之外,你还需要细心、耐心。
(一)细心——真诚客观地发掘他们的闪光点
所有的千里马都不忘慧眼识己的伯乐。著名日本作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一年级时就因淘气而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在巴学园校长小林宗作的爱护和引导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出色的人。后來她就在自己这本后来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书——《窗边的小豆豆》中表达了对这位“伯乐”的无尽的敬意。其实在成绩作为最重要的考评依据的中学里,那些在其他方面有优势的后进生往往被湮没在成绩出色者的光环里。“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如果老师能从把成绩作为主要评价依据的思维定势中醒悟出来,那些后进生身上的其他闪光点必将点亮你的眼睛。做一个慧眼识才者,让自己成为他们的伯乐。
一次,上自习,我刚坐到讲台上,一位男生缓缓走上来,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末尾还附了一张精美的笑脸的小贴图。一时间,一股暖融融的东西在我心中流淌,一种欣慰?一种感动?说不清楚。我微笑着说:“老师早忘这事了,你以后课堂上要注意纪律啊!”霎时间,我分明看到他眼中的惊诧和欣喜,他离开时,那眼神像是把我当作他一个亲切的朋友,再后来的课上我感觉他听得更专注了。
也许大家都曾遇到过类似的事情,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与这些少男少女相处,你会渐渐感觉到他们的独特的被赋予新时代特征的个性,也许他们的言语和表现少不了几许执拗、卤莽;也许他们的思维和行动欠缺几分理性和沉稳,但只要用心发现,他们其实很想与你接近,他们以独特的方式渴望着你的关注,企盼着你的关爱,在意你的关怀。如若身为教师的你忽略了这一点,纵然你有高深的学识,耀眼的才华,你在他心中也被打了一个大大的叉。化解这一叉的奥妙,便是“师德”中的一个字——爱。
(二)耐心——悉心地指导并培养他们的兴趣
后进生张超威在日记中写道:在我看来,对我最好的老师是英语老师,每次她叫我出去补作业,我总会做出一种不情愿而又略带气愤的表情,毕竟我也想和别人一样,不想走出教室。如果在走廊上补作业时被班主任或是年级主任看见,又会训斥我。但每当这时候,她总会耐心地和我讲道理,即使我血压上升抱怨几句,她也不会说要把我送到德育处。后来有一天,我没有做数学作业,不是我不做,而是因为我不会做,数学老师在对我近半个小时的单独辅导之后让我把作业补上。
由此可见,超乎寻常的耐心是会成为水滴石穿的力量之源。后进生之所以变成了后进生,原因之一在于他们的病症是非同寻常的顽疾。那么教育者要想攻克这座堡垒就要容忍他们一次次的“旧病复发”,鼓励他们一次次地战胜自己。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容易出现溺宠,友爱重在礼尚往来,情爱少了几多严谨。而师爱是严与爱的巧妙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主动积极的爱。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在以后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仍需要不断地探索完善,以春风化雨的姿态,静候每一朵花绽放的佳音。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高恩见.巧用教育学中的晕轮效应[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1,(4).
[3]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