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 吕晶
自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顺利召开以来,高校扩招政策的进一步扩展,民办高校的数量急速上升。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民办高校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作用,要有针对性地完成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够促进民办高校进一步的改革、发展、稳定。从整体来说,民办高校中的大学生有着当代青年共有的特点,概括就是“两多两大”,即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不同学校不同专业间学生差距不断拉大;学生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从主观角度分析,民办大学生呈现出“六强六弱”的趋势,即具有较强的使命感,同时责任心较弱;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但学习能力较差;具有较强的道德意识,但基本素质较弱;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自律能力较弱;具有较强的求生欲,但竞争力较弱;具有较强的个人进取观念,但集体荣誉较差。
一、“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新形式
1. 以手机媒体为主要形式的传媒载体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手机媒体的功能越来越多元化,手机网络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信息的收发,以手机短信为形式的各类方便快捷的查询方式方便了大众的生活。手机媒体方便快捷,还能安装QQ、微信等应用程序,扩充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由此可见,手机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并在使用过程中影响着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能够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来发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2. 以微博为主要形式的网络载体
微博是“微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平台。微博的适用范围广、信息量大、发布便捷,受到了众多大学生的喜爱,微博的内容信息量大、选择性强、形式多样,大学生能从其中自主获得想要的信息。但微博信息的字数有限,无法准确地对事实真相进行表达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扭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明确利弊,利用合理的方法和正规的表述来发布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信息,实时关注大学生的回复和评论,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确保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了解。
3.以微公益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载体
微公益是“微时代”的另一种重要载体。所谓的微公益就是指从微小的事件着手的公益活动。微公益的成本较低,投入较少,但是参与人数较多,符合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微公益也是大学生实践公益的重要平台,能够将微小的力量汇聚成一股大暖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大学生在参与公益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因此,微公益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重要活动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一个良好补充。校方应多多开展和组织微公益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微时代”给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微博主体打破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方式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是教育者,客体是受教育者。[1]在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载体向学生传达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使他们在内心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微时代”的到来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衡有所动摇,他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因为它是一个主客体的混合状态使得大家能在这个共同的空间内发表自己的言论。在微博中,教育者并不是以一种管理者的身份进行教育,而是以用户的身份来发表意见,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学习更加精通的网络技术,来提高自己在微博中的语言表述能力。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载体实现微博的多点互动功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实现在线互动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能够成为教育的主体,这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教师的权威性性正在被逐渐削弱,学生可以通过微博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成为教学主体的愿望正在逐渐实现。[2]
2.多点互动的传播方式使教育有效性减弱
传统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方法主要有理论灌输法、说服教育法、实践教育法、自我教育法等,其共同的特点都是点对点教育。在这些教育方式的开展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中心地位,通过单向方式传输知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没有合适的沟通渠道。微博的出现给这种点对点的教育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使其成为一种多点式、交叉式的教育平台,人们通过这个平台进行知识和信息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快于点对点的方式。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过程中,灌输式教学方式往往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单向式的教学方式难以得到学生的回应和反馈。在多点互动的微时代里,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传递信息,对于教育方式和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若是教师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了解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心动态,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就很难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改革。
3.微博淡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
有关学者认为,“微时代”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真正到来。人们的现实生活或许沉默,但是在网络平台中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展现自己的风采、彰显自己的个性。于是,在微博的使用过程中,出现许多网络流行语,这些词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虚假和夸大的成分。这些网络流行语对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无疑是有冲击的,这种张扬个性的做法是对教育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的一种挑战和动摇。
三、“微时代”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1.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微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来源于生活,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感知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诉求。“微时代”的到来给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娱乐都带来了极大的改变。随着微博的诞生,“微电影”“微小说”等衍生物也纷至沓来,但在网络的虚拟性和生活的真实性相互重叠的时候,就要求大学生能规范自己的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了解微博的功能,关注学生在微博上发表的言论,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特点,从而因材施教。同时教师要主动在微博上发表弘扬社会正气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关注和讨论,在网络上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走向成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微生活”,使学生对其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师生实现线上的互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构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宗旨。民办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积极应对“微时代”中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构建与之相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微体系”。首先,可以开通学校官方微博,使其成为连接学生、家庭和学校的中转站和枢纽带,使各方面人士都能从微博上了解到学校的近期发展。其次,开通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门微博,定期在上面发表弘扬社会正气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关注和讨论,在网络上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此外还可以更加细致地对微博进行划分,如招生信息、学生组织、班级团支部微博,使其成为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最后,开通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个人微博,教育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代言人,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就需要进入“微时代”,了解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特性,营造充满正能量的舆论,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学校也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适应“微时代”,构建符合这一时代特点的“微体系”。
3.增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力量”
教育者的个人素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微时代”的教育队伍中,对于凝聚力和团结力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学校凝聚专业教师、班主任等各方面的力量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精髓、治学精神、生活态度、成功经验等,通过微博的途径进行宣传和弘扬,使得大学生能对身边的事物有更深的感悟。教师要掌握“微时代”的各种技能,如新思维、新观念、新语言,最大程度地弘扬“微时代”的正面形象,极力杜绝网络生活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发动学校中的学生骨干、优秀学子的“微力量”,使其在学生群体中起到榜样先锋的作用,引领“微时代”的新风尚,帮助学生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教育者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4.丰富微博数量提升内容质量
一方面学校的宣传部门应该对开设的相关微博进行整体管理,通过合理的分门别类,有助于学生对于微博的信息更有选择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价值引导型微博,通过对事件的分析、利弊的阐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知识传授型微博,应该挑选当代学术界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发布,来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情感辅导型微博,针对高校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发布心理教育的话题和励志语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以正常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开展正常的社会交际;信息发布型微博,要及时发布班级、学校、党委的各种政策,让学生及时了解学校的动态,参与学校事务。另一方面,要提升微博信息的内容质量。只有提升微博质量才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提高情商,健全人格。若是微博内容良莠不齐,五花八门,就会导致学生在接收信息的时候受到负面影响,影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在“微时代”中,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手机媒体为主要的传媒载体形式,以微博为主要的网络载体形式,以微公益为主要的活动载体形式。“微时代”给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首先,微博主体打破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方式;其次,多点互动的传播方式使教育有效性减弱;最后,微博淡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我们应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微生活”,构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体系”,增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力量”,促进“微时代”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张 曼,龚 贺.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探析[J].华章, 2014(08) .
[2]李 琼,张 菁,马素伟.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路径研究[J].青少年研(山东省团校学报),2014(01) .
(作者单位:文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