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

2015-05-30 06:41陈鑫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7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情境探究

陈鑫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做数学往往比学数学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如何把枯燥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理解数学。下面,我结合《可能性》这节课,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借此与同行分享或可抛砖引玉。

一、教材分析:

概率问题与人们社会生活关系密切。“可能性”这部分知识是《统计与概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游戏公平等概率知识的基础。本课的内容在三年级“可能性”的单元中。本单元的内容包括“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不确定现象可能发生的结果”及“可能性的大小”,这些内容密切联系,前后贯通。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学例l、例2。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如果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因此,教科书中创设了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多数孩子能在具体情境中区分确定和不确定现象,由于他们的年龄和思维特点,他们多数是凭借已有积累、认识只能在感性的层面理解可能性的知识,对随机现象的认识不够全面,因此,我在备课时,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设计玩“石头、剪刀、布”、“ 摸球”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将例2安排在“学以致用”这一环节,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判断,进一步体验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最终建立起高于生活的可能性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解读结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生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些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培养学生猜测、实验和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了解数学知识探究的方法,并能阐述自己的观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愉快的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难点是判断生活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四、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中,我本着“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创设情境,引发猜测、实践等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激发他们探究新知的兴趣。创设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受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不確定性,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突出学习自主性。

(一)游戏激趣,初步感知

这一环节设计“石头、剪刀、布”游戏,引出课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教材呈现的主题情境是“抽签表演节目”,但由于我们的学生一般没有庆元旦表演,这样教材的主题情境学生就感觉到了陌生。所以我在设计时将其改为学生熟悉的“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目的。使“可能性”这个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石头、剪刀、布”这个学生所熟悉的游戏融为一体。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摸球活动,如果你特别想从口袋里摸出一个黄球,你会选择到哪个袋子里去摸呢?之所以这样设计,我认为例1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其中“一定”、“不可能”是确定性事件的表述词,相对于“可能”这一不确定性表述词学习起来要更容易些。由易到难逐层设计学习过程,并把重点放在“可能”的教学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来增加学生的探究体验,为形成正确的认识打下基础。

“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学生在摸球的游戏活动中,通过猜想、动手、验证等一系列活动,获得了对“不可能、一定、可能”的最直接体验。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装球活动:1.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绿球。 2.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绿球。3.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绿球。

设计意图:学生不仅需要在活动中体验,也需要在静静的思考中整理、提升自己的认识。这一环节的设计能给学生时间、空间、素材去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

(四)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在这一部分,我借助现实世界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哪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在描述、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在这种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做到学以致用,也让学生感受到当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如何去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要应用于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可能性问题在学生的生活中接触还是较多的,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这些事物,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在说的过程中联系了生活的实际,体验了可能性。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情境探究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