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2015-05-30 10:48龚彬蒋雪梅
教育与职业(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原则大学生方法

龚彬 蒋雪梅

[摘要]网络交往是大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新的重要渠道。针对当前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存在的交往原则问题,必须培养大学生具备正确健康的网络交往原则及交往方法,使他们合理使用网络“双刃剑”,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交往  原则  方法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指导——大学生网络交往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WLWH13-1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36-0071-02

当代社会,互联网的普及对大学生影响很大。网络信息既存在于虚拟空间之中,又反映在现实生活之内;网络交往既是真实主体的交往,又存在强烈的虚拟性特征。这种状况带给大学生更为复杂的社会交往环境和更加多样的人际关系。因此,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坚持什么样的网络交往原则、以什么样的方法应对复杂的网络交往和网络环境,是他们合理使用网络、促进自身健康成长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交往中存在的交往原则问题

当今世界已成为网络世界。在充满契机和严峻挑战的虚拟社会面前,大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才能,在新的生存、生活和交往领域里描绘新的色彩。但是,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存在一些交往原则问题,对网络交往产生一些不良影响。(1)在道德意识上,他们奉行道德相对主义、个人主义,认为“自己想如何干就如何干”,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他们认为,网络就是一个无法无天的地方,任何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原则说任何话、做任何事,进而导致无政府主义泛滥。(2)在道德规范上,他们对传统的道德规范不予接受,而网络道德规范又是非强制性,只有依靠个人内心信念维系,缺乏社会舆论的监督,导致规范约束力减弱。(3)在道德行为上,他们表现出一些不规范行为,如黄毒泛滥、版权侵犯、计算机病毒传播、黑客骚扰等。同时,由于网民的民族、国家等不同,对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截然不同,造成各种隔阂、猜忌、冲突,甚至导致发生网络犯罪行为。这些网络犯罪行为,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

针对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原则,以此来规范和指导他们正确开展网络交往,在交往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水平,通过网络促进自己健康成长。

二、大学生网络交往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网络交往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包括双方合作首要原则、双方互惠基础原则、双方相似条件原则、双方差异吸引发展原则。坚持这些基本原则,才能保证双方在合作、互惠的交往中,相互学习,相互吸引,共同进步,保证网络交往的正确方向。

(一)双方合作是网络交往的首要原则

网络交往的前提是人际交流的需要,交流需求是网络交往的首要前提。这既是人的社会属性,也是一种人类本性。“既然交流的需要是如此原始和基本的人性特点,我们就不能把它看作与思考和生存的需要分离的或是它们的附加物。每一个人都在自然的活力驱使下努力向别人表露他愿意表露的那一部分生活。”①交流的双方都必须具备交流需求,这就必然要求双方坚持合作原则。如果有一方不合作,交流需求就只能停留在观念上,无法实施为行动,交流无法继续。

(二)双方互惠是网络交往的基础原则

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交往都依赖于交往双方的存在,即交往双方的关系是相互依靠、相互制约,双方互不伤害、互惠互利。如果一方损害对方,则交流无法继续;如果对方不损害自己,则自己也不损害对方。双方只有共同遵守双方互惠的基础原则,才能使交往继续。网络的文字交流是看不到表情的,因而在网络交往中要不时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以适应互动情景的需要,同时表现出恰当的交往行为。由此,网络交往与现实中的交往一样都需要双方的协作,需要双方自觉地呼应、配合对方以实现双方的互惠与分享。

(三)双方相似是网络交往的条件原则

人际交往在网络与现实社会的相同之处是:寻求同阶层、同兴趣、同价值观的交往伙伴。当然,现实社会的社会交往在选择范围上受限于很多具体的实际因素,而网络交友是自助餐式的,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那些符合自己价值偏好的交往对象。只有在网络交往中,找到能与自己相似、可以进行互动的对象,才能使交往继续。因此,要坚持双方相似的条件原则。双方相似的条件原则要求双方具有相似性,如相同的年龄和经历、相同的地位和职业、共同的爱好、相近的家庭背景等,这些共同特点使双方容易相互赞扬和提供情感支持。

(四)差異吸引是网络交往的发展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双方的差异性可以引起他们交流的兴趣。“吸引力在于他人的观念与我们的观念相似而不相同,其意识状态可以被理解,但并不等于我们的意识状态。”②因此,要使交往深入发展,就必须坚持差异吸引原则。从人际吸引的角度来看,差异的吸引力无疑是源自个性的新鲜感。所有类型的互动交往其前提都包括互动双方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作为基础,同时又以一定的差异性作为吸引。个性差异既造成了人际距离,也促成了人际吸引。

三、大学生网络交往应当正确使用的方法

(一)正确选择网络交往的对象

网络交往尽管不属于面对面的交往,但人们在网上更依靠共同价值观而形成新的归属群体。因此,人们在网络上都会主动寻找和选择适合自己网络生存的网络归属群体,而选择标准则是依据自身特点,如生活经历、职业背景、年龄层、兴趣爱好等。

人们在选择交往对象时存在着因人而异的选择偏好。“人的感知有选择性,人不可能对周围环境中的一切都加以注意。”③选择性在网络交往中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一是选择与个体自身文化属性相近的交往对象。主要包括文化程度、文化素养。二是选择与自身社会属性相近的交往对象。包括诸如年龄、性别、职业、社会阶层等身份背景特征。三是选择与自我属性相近的交往对象。包括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审美标准等个性心理特征。网络交往中选择交往对象主要涉及人品、情趣、相合性或相投性。选择网络交往对象就是选择与自己的交友需求倾向及交友目的相符合的聊友。

(二)合理选择网络交往的模式

1.互动关系模式。网络交往的互动关系分为不同的类型。从交往时间的角度看可分为:初次交往、有数次交往、交往有较长时期、持续保持稳定的好友关系。从角色关系的角度看可分为:双方角色相近、角色互补、角色相斥。从个人互动风格的角度看,互动关系有六种类型:(1)倾诉型。倾吐心理苦闷,宣泄痛苦情绪。(2)倾听型。耐心倾听,不时给予宽慰。(3)斗智型。寻找对手,作为智力游戏。(4)侦探型。探索对方底细,搞清对方身份。(5)互通境遇型。有共同生活境遇,互诉苦衷。(6)互通观念型。有共同价值观念,在沟通中获得心理支持。

2.角色认定模式。网络交往中的角色认定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类别化。人们在网络交往中更多地使用类别化策略,即根据有限的信息在短时间内自动地把这些信息分门别类地划分到某个类别之中。由于网络交往的瞬时性、偶然性、去身份性,使类别化成为效率较高的角色认定策略。二是赋予一致性。人们在网络交往中会有意识地把对方的有限个人信息进行一致化处理,即从这些个人信息中提取出共同要素以形成一个统一的评价。“赋予一致性”是角色认定的重要参照系。三是反复纠偏。人们从网络交往中所获得的信息是不完整的、碎片化的,有时是含混不清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这对角色认定的判断构成了较大障碍。因此,网络交往中的角色认定是个反复纠偏的过程,往往需要不断根据新信息来推翻以前的推测。

3.互动策略模式。(1)查户口式,即一上来就问对方的身份信息或是与身份相关的信息,如年龄、职业、户籍所在地等;(2)投其所好式,即根据对方网名和个人资料透露的个性方面及爱好方面的信息开始攀谈,以寻求共同的兴趣爱好来发展共同语言;(3)调侃式,即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对方,在互动中愉悦自己。

人际互动过程是可以调控的,调控自己的言行不仅是调控了互动中的一方,也同时调控了互动中的双方。“如果我们把知觉看成一种交往与交流的形式,那么,控制被知觉的东西便是控制所构成的交往,限制和调节所表现的东西便是限制和调节交往。”④

4.周期衰减模式。与现实交往活动一样,网络交往也要涉及交往动机和心理预期等概念。

从交往的预期性和计划性来看,存在着互动双方的四种合作类型:(1)计划型,即交往双方都是有备而来,各自对交谈内容和交谈方式都有计划和预期的设想;(2)随意型,即双方都没准备,整个交往过程都是随机应对;(3)不对称型,即一方是有准备的,另一方却是相机而行;(4)综合型,即双方都有计划,同时又随机应变,包括根据情况改变计划,无论是聊天内容还是聊天方式都视情况而定。

(三)适当选择网络交往的方法

大学生如何扬网络之优势、避网络之弊端,充分利用网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法入手:

1.防御保护法。由于网络文化环境具有失范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等特征,因此,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要使用防御保护法,增强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和降低风险。目前,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活动的案件数目居高不下。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无论是采用网上交友、网络聊天、网络游戏还是采用BBS等交往方式,都不可掉以轻心,不要轻易进行视频或提供过多的个人信息,要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2.去伪存真法。去伪存真法是指大学生在网络人际交往中要增加理性思考,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由于网络自身的虚拟性、非现实性和间接性的特征,在网上博客、个人主页,甚至部分网站发布的众多信息中,存在着一定的混乱性和虚假性。特别是在个人交友方面,虚假信息出现的概率更为突出。在众多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信息中,辨别真伪是大学生进行网上交往的基本前提。由于网络交往具有随意性,随意和虚拟带给交往个体更多的是心靈的放松或肆无忌惮,甚至还有性格双重性的延伸,所以交往主体不可对这种虚拟的人际关系投入过多,更不要轻易将虚拟朋友拉入现实之中。

3.道德自律法。面对网络人际关系具有与现实人际关系完全不同的匿名、虚拟、间接等新特征,而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又跟进不力的情况,伦理道德的作用就尤显重要。为了使网络空间的使用正常化,为了让网络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大学生作为网络用户和网友在网络交往中,要使用道德自律法,严以律己,做到彼此尊重、不说污言秽语,做网络文明人。

大学生良好网络交往关系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大学生只要正确认识自己、评估自己,正确认识网络,掌握正确的网络交往基本原则和方法,在交往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那么构建良好网络交往人际关系的目标定能实现。

[注释]

①②(美)查尔斯·霍顿·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M].包凡一,王湲,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60,98.

③单兴缘,陈尤文.开放社会中人的行为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3:7.

④(美)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黄爱华,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65.

猜你喜欢
原则大学生方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