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
在小学阶段一提到作文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有点“谈虎色变”的感受。教师们教得辛苦,学生们学的也辛苦,但仍有不少学生视作文为“畏途”。每次作文不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就是东拼西凑、敷衍了事。写出来的作文,干干巴巴,既缺乏想象力,又失去了小学生原有的天真雅趣。如何攻克学生的这种写作心理障碍,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呢?《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指点迷津:“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仔细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真实、自然、愉快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在乐中学写,愉快作文。
一、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大家知道,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由感性到理性,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春天來了,一天,我布置了一个任务,告诉学生周日带着他们到田野里去挖荠菜,不过我没有说要写作文,全班学生几乎同时欢呼起来。
在田野里,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有的学生说这样的野菜叫什么名字,那样的野菜怎么开花,有时学生们还争的面红耳赤……春天就这样被发现了。
这时,我抓住有利时机提议:同学们,我们每人来吟一首有关春天的诗好不好?大家争先恐后,背起《咏柳》《江南春》《春日》《春晓》……一下子竟背了十几首。当我们满载着野菜、喜悦的心情准备回家时,我才宣布:“今天的作文课上的最好,每位同学都有收获。”“什么,上作文课?”看着学生们那疑惑的神情,我说:“同学们,谁说作文课一定要在教室里才能上?大自然就是我们最好的课堂,大自然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就是我们写作的源泉。难道你们不想把刚才的一幕写下来,当作我们永远的回忆吗?”“哇!作文课原来是可以这样上的!今天的作文我会写!”
再如在教学作文《我喜爱的玩具》,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把各种各样的玩具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变形金刚、机器人、电动玩具等;接着把跑动的圣诞车、跳舞的女孩、推宝宝的哈巴狗等拍成录像播放出来,配上美妙的音乐,加上教师动听的讲解,学生情绪高涨。此时联系生活实际,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玩具!进而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喜欢的玩具,想想它的外形、玩法。学生马上积极动脑,探寻自己心爱玩具的特点,把它说出来,写出来。
二、范文引路,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儿童模仿力强,当他们初步“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时,就需要有一个文字表达的榜样作为模仿对象。这时提供必要的例文可以让学生明确一定的写作方法,懂得怎么写。而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信息丰富的知识库、资料库,当然教师必须进行科学的引导。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如在学例文《奇妙的眼睛》时,我让学生想象写一篇《神奇的伞》。学生在文中的描述真是太妙了:我有一把神奇的伞,当黑夜来临时,它会为我点亮一盏灯;我有一把伞,当我寂寞时,它会为我唱起动听的歌儿;我有一把多功能的神奇伞,在炎炎烈日下,它不仅可为我遮阳,也会为我带来阵阵凉爽的风;我有一把梦幻伞,只要我心生愿望,就一定能实现……
此外,也可根据不同的内容,让学生写读后感、观后感、画想象画,以及编写童话,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创新思维。如联系当前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树木森林在减少,许多动物失去了自己的家园等环境问题,我要求学生编写童话故事《小狮子住山洞》,学生反响热烈,他们从不同方面收集到不少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懂得了绿化的重要性,保护环境的意识也悄悄地落足于他们幼小的灵,童话的编写也自然水到渠成。
三、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自由拟题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根据作文的需要,观察的对象可以是实物,可以是投影,可以是录像,也可以是照片。小学生观察要有顺序、有重点,才能达到观察目的,才能写出通顺、具体的文章。因此,教师的指导要在点子上,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如教学生《小鸭子得救了》一文时,我利用多媒体动画课件,让学生随着画面的更替、场景的转换,仔细观察小鸭子的相貌神态以及怎么掉进坑里的情景……观察与说话是分不开的,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我要求他们思考:大象、小熊和猴子能想出办法救小鸭子吗?小鸭子是被怎样救上来的?谁的办法最好呢?然后要他们将观察和思考到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
完成这篇写作后,我就要求他们自由拟题目,写一件类似于小鸭子遭遇的事,也可以写人,写爸爸妈妈,写好人坏人或写景。因为通过前面的观察、思考以及口头表达,在自由拟题目这个环节,学生们基本能够做到胸有成竹。有个学生跟我反映,以前写一件事,往住无从下笔,通过仔细观察“小鸭子得救了”的过程,她能够把她要写的事清楚地写下来。还有自由拟题是学生喜欢的习作方式,它不受他人的限制,具有想象空间。新课标指出“要加强学生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当然,指导观察是自由拟题的前提,特点是小学生,用他们的双眼去观察缤纷的外部世界,用他们的童心去感知真实的生活尤为重要。
四、提供交流机会,给予成功体验
学生的一篇篇习作要有表演的舞台,就要提供机会让他们才华尽显,让每位学生都领悟到成功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的确,作文交流,可以沟通思想,引起共鸣,产生令人陶醉的感觉,诱发写作激情。所以,每次习作结束,我基本采取让孩子大声自豪地将自己文章中的好词、佳句、美段奉献给大家,召开“新闻发布会”推荐好文章,让小作者答记者问等形式让学生交流不断,写作不断,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快乐。与此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个人习作展,开辟多阵地为学生的作文提供尽可能多的发表机会:孩子的作文可以在班级的“习作大擂台”、“加油站”上亮亮相,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作文竞赛,积极投稿,组织孩子出好习作汇编等这一系列的做法充分激发了孩子的写作热情,还能收获自信、快乐、激情等比写作更重要的东西。
“生活是习作的唯一源泉”,因此,作文教学应该回归走生活化的道路,引导学生时时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压制学生的思想,不限制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而快乐是作文的动力。在情境的创设与诱发上,我们要本着生活的真实,将学生带入情境,强化感受,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真正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