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2015-05-30 20:42杨宁军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语言训练思维发展数学教学

杨宁军

【摘要】在一年级教学中如何以语言发展为载体,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工作中需要着力思考的问题. 本文拟从数学语言的规范表达,在语言表达中体会数量关系两方面加以简单论述.

【关键词】 数学教学;语言训练;思维发展

一、在对比中完善,养成规范的语言表达习惯

刚刚踏入学校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大致处于6岁左右,口头语言在他们交流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对于部分语言能力发展较慢的学生来说,顺畅表达自己的意愿尚有一定难度. 正是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单纯直接,受到的负面干扰也少,其语言能力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进入学校,正式开始接受规范的学校教育,为他们在理想环境下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教师的交流、与同伴的沟通,都在不断激发着他们的语言机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时每刻,他们的语言能力都在如“夜雨剪春韭”般迅速发展着. 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抓住学生语言发展的这一黄金时期,自然渗透,循循善诱,采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想说、愿意说、要说好,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句话的规范做起,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习惯. 而单纯从数学角度来考虑,课堂中的引导,正是最适当的时机.

以北师大版教材中“高矮”为例:学生对于物体的比较有一定的生活基础,故而直观比较在学习中基本不构成障碍,但在语言表达上的准确程度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面对讲台上的两名同学,学生很容易判断出“女同学高,男同学矮”. 这是非常生活化的表述,为了让学生的表达更规范,我问:“谁能说得更完整一些?”有学生回答:“××高,×××矮. ”这样的回答仍然不得要领,但对于孩子而言,则已经比之前要相对准确一些了,起码在比较对象的指向上,已经相当准确. 然而在数学理解上,需要的是完整描述两个比较对象的相互关系,而学生的回答却省略了“比”后面的宾语,这样就显得要笼统一些. 为了刺激学生对于这一宾语的敏感,我走过去站到较高同学的身边,追问道:“她和老师比,谁高一些,谁矮一些?”学生马上回答:“老师高,××矮. ”我继续发问:“还是这名同学,为什么一会儿高,一会儿矮呢?”这一问题才是关键的,它将使学生对自己之前的认识以及表达作出思考,从而在思维冲突中激发他们对自己表达的修正. 有学生发言:“因为和她比的人不一样了. ”这时我再借机引导:“是呀,那我们应该怎么说更好一些?××比……高?”问话中留出间隙,聪明的学生们马上反应上来,应该是:“××比×××高,×××比××矮. ”请几名同学说过之后,全班再一起说一说.

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字的加入,但其中学生所应有的思考过程却不应该被忽视.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在特定的环境中约定俗成地使用一些省略语言(比如本节课中只有两个人比较高矮),一般不会发生歧义,然而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却需要学生非常准确地描述比较对象之间的关系,这是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之间的冲突,如果处理不得当,就容易使学生感觉生涩. 在前后两种说法的对比中,前一种说法的模糊以及后一种说法的准确判断明了,从而有意识地使用后一种表达方法. 从表面来看只是简单的一句话的整理修改,但对学生而言,却要通过矛盾思辨,发现自己前一种表达的欠缺,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整理重构,其思维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二、看图说话,在语言描述中培养问题意识,体会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我会在学生认真观察、准确描述场景图的基础上,针对表达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引导、更正,促使学生会看、会想、会说、会做. 以下图为例:

学生观察后,教师首先提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船上有6个人,外面站了2个,船舱里面有4个. ” 学生说得很全面,连图中没有告诉的“船舱里有4个人”都说出来了,这就说明学生对于题目中蕴含的问题不是很敏感——没有把这一点看作问题,那么解答问题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这可能会是学生准确列式的最大障碍(很多学生会因此而列出4 + 2 = 6 的算式). 为了让学生分清楚已知条件和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我进一步追问:“从图中你可以看到船舱里有4个人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这个‘?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不知道船舱里面有几个人. ”好了,不知道的自然就应该是问题了,再联系图中给出的其他两个条件,这幅图的意思就清楚了: “船上一共有6个人,外面有2个人,船舱里有几个人?”

在一次一次的追问中,学生渐渐明白了如何用数学的方式来描述图面意思,分清楚了什么是已经知道的,什么是需要通过计算来解决的,明白了已知条件和问题的表述方式以及在表达中的组合位置. 题目意思的指向搞清楚了,列出准确合理的算式自然也就容易多了.

应该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甄别是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口算的熟练以及题目的简单,学生往往一望而知答案,故而,在他们心目中,这样的问题不成为问题. 在这里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能说出“船舱里有4个人”,并不意味着他们是有意识地在解决问题(6 - 2 = 4),也许只是口算熟极而流的条件反射而已,学生对于这道题目中的条件(船上一共有6个人,外面有2个人)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船舱里有几个人)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并不一定清楚. 如果教师因为学生能说出“船舱里有4个人”的结果而忽略学生思考中可能存在的误区,从而不对列式加以纠正、规范甚至加以肯定的话,那么,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失去提高的机会,他们也许将习惯于使用合并的思路来思考类似问题,那他们的思维将停止在加法的阶段,很难完成从加法到减法的转化.

让学生多说一说,我们对于其思维状态就多了一点把握,也就更容易从中找到其思维的误区,一次一次的追问,一次一次的尝试表达,学生的思维也就在一点点接近数学思考的本质. 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需要从这样简单的题目中感知,在循序渐进中积累,从而才能在其思维和表达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感悟总结.

猜你喜欢
语言训练思维发展数学教学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为低年级学生搭建学习数学语言的平台
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善用阅读策略构建,回归语用能力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