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林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在培养人才中所占有重地位和作用已经非常清楚。但是,目前各学校重知识的学习、重课堂内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课堂外的体育运动和学习,导致学生的体制不断下降,学习文化课能力也不断下降,因此,改革学校体育工作已经成为大家共同的话题和课题。
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故而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一、把握体育锻炼的现状,认识体育课的重要意义
体育是人生的基本课程,也是青少年最重要的课程,身体素质下降引发的青少年疾病已经比比皆是,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不幸。另外,科技的发展、食品的多样化和食品安全的隐患造成孩子身体素质的下降已经不容忽视,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孩子身体素质已经刻不容缓。目前,很多教师不参加体育锻炼,只是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而已,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不高。体育教师个人的综合体能素质不高,没有紧迫感和危机感,没有竞争意识。学校教学管理中也不能科学有效的跟踪量化细化管理考核,体育课处在被冷落的境地。学生家长也不重视体育锻炼,在家庭中形成氛围也是不重视体育锻炼,给孩子的模范带动作用没有发挥好,反而起到反面典型作用。
兴趣、爱好是心理学范畴的课题,在诸多心理学专著与教材中均有论述,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无疑也应是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人对外界环境一定的现象与事物在认识或实践中,产生的心理倾向。因此,兴趣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从事体育活动者的兴趣、爱好、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就十分重要。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对该活动没有爱,也就不可能对该活动有持之以恒的兴趣,而缺乏对某种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即使已形成的习惯,也会随着兴趣爱好的淡薄而逐渐消退。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可就越强。坚持终生体育,我们强调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从事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意义。
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的重要部分。
二、不断挖掘体育教学的潜能,促进兴趣爱好的形成
体育教学,锻炼学生身体和改善学生健康状况,促进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学会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体育乐趣,培养终生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勇敢顽强的精神,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它是作为学校的德育、智育、体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几个方面,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学校体育的重要工作环节。
学校的体育教学应同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等基本途径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掌握“三基”,具体目标是完成国家统一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其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而体育课却有各种类型的课,应根据各种类型课的特点与任务要求进行组织上课。具体衡量一堂课的质量,总的应从这次课的类型与具体课的任务考虑,而评定整个体育课的质量,却离不开学校体育课在整个学校体育中所占的地位作用这个大前提,因此确定学校体育课改革的方向,首先,就应明确学校体育课在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或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和建立相适应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再具体深入研究学校体育课的上法。
三、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培养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
围绕教材,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课的内容安排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方法不能太单调,呆板,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生体育,从感情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勤学,育体和育心相结合。体育课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充分調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安排一些新、易、乐的教学内容来 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因为学生对体育课并不陌生,在认识体育和学习体育的过程中,要经过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学习观念转变过程。加之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表现,尤其是部分女生根本不喜欢动,所以刚上课时应尽量安排些趣味比较强的练习,如在开始部分讲解本次课的内容与体育功能,作用。准备部分安排些游戏;基本部分练习时的组织方法多样化,同时要启发学生,教师可采取提问等方式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课堂学生时教学活动的主体,给学生一个自由练习时间,从而扩展了其体质、个性、能力发展的只有空间,“主动学习、愉快发展”就成为其主要方法论,自由地发挥,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既完成上课的内容,既觉得挺由趣味性,又把死气沉沉的体育教学过程变为快乐、愉悦的过程。学生慢慢地对体育产生兴趣。
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要强调这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因此,不仅要求在体育课中进行教育,而且,应课内外结合,校内校外配合,共同实现之,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于奏效。学校的体育课是按国家教委颁布的统编的体育教学大纲上课,完成该大纲的教学任务已十分繁重,体育教师在此条件下怎样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改进组织教法,并同课外相配合,促使学生对体育有兴趣、爱好,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使体育改革深入发展,良性循环,学生对参加学校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形成,是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的综合表现,是奠定终生体育基础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用综合“治理”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