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钰丹
【摘要】新课改对体育课提出了新的要求,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还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采取一些特别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增强学生身体体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实现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受益终身。
【关键词】初中生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而且竞争日益强烈,这就要求每个人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的学生所面对的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在处理不当的情况下就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身心健康作为初中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不仅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板块,它在教学目标、内容、组织、师生活动及人际关系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学生调节情绪、陶冶情操,培养合作与竞争的精神和优良的心理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为今后的社会实践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因此,体育教育教学,不仅重视学生身体健康,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个体心理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的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双亲父母都不在身边和单亲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学校和老师共同努力,引导好、解决好。
初中生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将很多心理能量用于内省。一方面,他们总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他们总是感觉别人用尖刻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们。小学阶段他们可以接受任何一个老师,初中阶段,他们开始品评老师,对自己喜欢的老师言听计从,对不喜欢的老师,则采取极端否定的态度。
初中生学习竞争开始激烈,每一次考试,担心考试会失败,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情绪十分低落,“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甚至出现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失去自信心。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基础和对不同项目的爱好,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进行个性化培养,特别是要根據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确定达到的目标,使每个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自我实现的快乐,从而增强自信心。另外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评价和赞美,从而使其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在我的体育教学中,有意让胆小不自信的孩子当体育组长。所教初一班级有位女生,从闭眼小声喊口令,到现在已经能精神抖擞,声音洪亮集合整队,积极有效的帮助我带领学生上好教学课。同时,在技术掌握练习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轮换担当小组长,负责本组练习。通过担任小组长这一角色,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组织,乐于表达,善解人意以及同学之间互相沟通的技巧,使每一个同学都得到锻炼。
(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增进“心理健康”,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勇敢拼搏精神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然而独生子女恰恰在这方面需要加强锻炼。在一些有难度的技术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有退却和害怕的心理,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利用各种外部刺激,如语言等,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锻炼者越能努力克服主观方面的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尤其是在素质测试中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达标。
(三)培养团结协作互助的精神
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之间的配合、协作,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在体验教学中,有些体育项目就是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善于相处的好内容,如接力跑、拔河、排球、篮球等集体项目,让学生体验到安全感,增强自信心,从而也削弱了自我意识的高涨情绪。
(四)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
我所教初一班级里面有个学生,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常常会因为同学的一句话拳头相向。发现这一情况,首先与班主任对这个学生情况进行了解,得知是受单亲家庭影响的孩子。在之后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语言上的激励,设计一些体育练习让他与同学相互帮助完成,现在已经能看到他能笑脸长挂脸上,性格开朗起来,逐渐学会了包容与互助。老师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小结
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及挫折耐受能力的增强是一个完全出自内心的自我动员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值得广泛重视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目的的,而要靠体育老师长期的不懈努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学生通过具体的言行所表现出来的意识、道德、品质、思想和毅力等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准确的把握学生的真实心理健康水平。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的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对心理健康的高度自觉性、坚定性这样,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通过注重强化身心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走出一条真正素质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 唐大容中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j].
[2] 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3] 季浏.认知心理学与体育运动[j].
[4] 王浩.《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的一些思考》,《教育与管理》.
[5] 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 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