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惯用语的意义

2015-05-30 08:57克然木.苏来曼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6期
关键词:语义特征惯用语意义

克然木.苏来曼

【摘 要】惯用语作为语言组成的重要部分,是比较一种随意的语言表达形式,是用计较简明的文字表达深层含义的词汇,在日常的生活交流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往往通过最简单的词语进行交流,但却代表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因此,其在汉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简单的语言比较随性化,又使得交流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关键词】惯用语 意义 语义特征

色彩意义惯用语的发展有着很长的历史时期,是人们经过长期不断的积累而得到的语言的精华部分,是由各种特殊词汇所共同组合而成,但是其特殊之处在于,惯用语的含义并不是每个组成词汇的含义之和,而是我们更加重视其所隐藏的深层含义,如其比喻意以及引申义等等。它用最简单的文字表达出了丰富的含义内容。如我们日常常见的“眼中钉” “钻空子” “耳边风”等之类的词语。人类的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惯用语的存在,并且离不开惯用语的存在,这是所有语言的共同特性。在普通语言中大约70% 的表达方式要用惯用语,这种现象沉淀于常用语言中。

一、汉语惯用语的语义特征

1. 语义的双层性。汉语的理解不能单纯的从字面来看,要对其所包含的深层含义进行理解,这就是汉语言的语义双层特性。比如说, “交白卷” ,其表面意思是“上交问题完全未经回答的空白卷子” , 但其引申的含义为事情没有按时完成,再如, “露马脚”从字面意义概括“马不知什么原因露出了蹄子” ,其引申的含义为不小心将事情的真想显露出来了,还有 “敲竹杠” “走后门”等,因其双层的含义,就被用做惯用语,但是词语“对不起” 、 “陪不是” 、 “风和日丽”等并没有深层的含义,就不被称作惯用语。

2. 语义的变异性。惯用语的一大特性就是其所表示的意思并不是所组成词语的意思的加和,甚至词义完全不同。组成惯用语的词语意思加和往往只是其字面意思,但作为惯用语用时,其意思已经完全改变,其抽象的的比喻义才是其真正要表达的含义。如“穿小鞋”的字面意思就是“穿尺码小的鞋子” ,但是,在日常用语中,它的含义为“挟嫌报复,暗中给人以刁难,约束或限制” ,这就被称作为惯用语的语言变异型,其中往往会包含比喻等修辞在内。如“阳关道” 、 “背黑锅” “、开空头支票” 、 “分水岭”等都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段完成的,而“炒冷饭” 、 “抢手货” 、 “小儿科”等是通过引申的修辞手段完成的。此外, 惯用语语义还可通过对比、 夸张、节缩、婉曲、藏词等修辞手段来完成。

二、稳定中兼具灵活性和自由度

惯用语的灵活性主要是指惯用语在使用时可以发生结构和构成成分上的“变异” ,也就是可以进行内嵌或扩展,语序可以移动。这种“变异”主要表现在以动宾关系为组合方式的惯用语上。

(1)惯用语中间可以插入成分。如“考试前他开了一个月的夜车”中的“开夜车” , “哥哥为他背了二十年的黑锅”中的 “背黑锅”,“他一来就摆出理论家的架子” 中的 “摆架子” 。

(2)惯用语语序可以改变的。如“夜车不要开得太晚”中的“开夜车” 。

(3)惯用词中有的动宾式可以换。如“拖后腿”中的“拖”可以说“拉、拖” ; “泼冷水”中的“冷”可以说“凉” ; “脚踩两只船”中的“踩”可以说“踏” 。马国凡、高歌东在《惯用语》中指出,惯用语作为一种固定词组,从意义到结构都是完整的、统一的。

惯用语的组成与成语一样,都是由特定的形式以及词语组成,但是成语的含义在改变其结构或者成分的基础上,其含义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但是惯用语的结构和成分在使用时却是可以发生拓展以及改变的。比如说“开夜车”我们可以说“开了几天夜车” ,也可以说“开什么夜车,早点休息吧” ,还可以说“考试前夜车别开得太多”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惯用语在简单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扩展或者改变,并且虽然改变了其表面词语的组成,但是其所代表的意义并没有改变。

三、惯用语的色彩意义

惯用语的形成是在中国的历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累积而成,其必然带有一定的社会文化色彩,会对一些社会现象有着生动形象的体现,惯用语的褒贬色彩就由此而出。但是绝大多数的惯用语所表现的为贬义含义, 根据据钱理在《现代汉语惯用语研究》一文中对《现代汉语惯用语规范词典》中的惯用语考察结果统计,含贬义色彩的惯用语所占比例达到62%,如“耳边风、喝西北风、红眼病、拉下水、笑面虎、马屁精、吹牛皮、唱高调、穿小鞋、拍马屁、翘尾巴、钻空子”等,都是带有贬义色彩的。少数词语为中性词语,如开夜车、开绿灯、车轮战”等,褒义词语更是少之又少,如“传家宝、打抱不平、好样的、没的挑、打着灯笼也难找”等。

四、惯用语的比喻义

语言承载了文化的发展,惯用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作为多的词语,具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汉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问惯用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发展以及取之不尽的资源。从惯用语的来源看,包括古代文献,如“东道主”语出《左传 ·僖公三十年》,“空城计”、“走麦城”、“群英会”来自《三国演义》;来自各地方言,“吃豆腐”来自吴方言,“搞名堂”来自西南官话;来自各行各业,“开场白”、“跑龙套”来自戏剧界,“小儿科”、“红眼病”来源于医学界;来自其他民族或国家,如“三八线”、“替罪羊”等。惯用语中蕴涵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价值趋向,因此具有鲜明的褒贬色彩。惯用语作为汉语中独特的一类文化语汇,包含着很丰富的文化意蕴。汉语惯用语的形式与汉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以及文化心理,价值观,审美观有着密切。因此,对惯用语的研究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温端政 . 汉语词汇学教程 [M]. 北京 : 商务印书馆,2006

[2]何自然 . 语用学概论 [M]. 长沙 :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陈光磊 . 中国惯用语 [M]. 上海 :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4]王德春 . 新惯用语词典 [M].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

[5]乔卫平 . 中国宋辽金夏教育史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 : 58-65

猜你喜欢
语义特征惯用语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网络流行语“也是醉了”中“也”字初探
浅谈现代汉语中名词作谓语现象
浅析网络用语中的新兴结构“第二最NP”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