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 彭贵昌
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以来,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新媒体的兴起,特别是网络的诞生,给人类的传播方式造成了新的革命。这样的机遇,为佛法的传播提供了非常殊胜的机缘和手段。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学诚法师认为:“互联网、卫星电视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作为传播理念、交流信息、联络人际的重要媒介,为现代佛教参与社会、弘扬佛法、化导众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为灵活的手段。”1甚至还有法师通过网络成就了自己的出家因缘。2当传统的宗教遇到了现代化的网络,如何因势利导地利用网络进行佛教的弘法,是佛教传播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佛教网络传播的类型
(一)综合性佛学网站
自1997年第一个华文佛教综合性网站——中国佛教信息网建立之后,国内外陆续建立了许多佛学网站,其中不乏许多大型、综合性的网站,如佛教在线(http://www.fjnet.com)、中国佛教文化网络传播中心(http://www.91shiyuan.com)、凤凰网华人佛教(http://fo.ifeng.com)。这类网站大部分都是由具有佛教信仰的组织或个人自发制作,信息较为全面,是一个大型的佛教数据库,佛教新闻、佛教经典、经典释义、佛学问答、佛教影音等各方面均有涵括,试图通过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为佛教信众提供更便捷、更有价值的宗教生活。
(二)佛教论坛
佛教论坛有地藏论坛(http://www.bskk.com)、无量光明佛教论坛(http://bbs.gming.org)、竹林精舍(http://zhljs.com)等,主要供佛教信众交流与分享在佛学上的知识和关于学佛方面的心得体会,也有许多信众在论坛发布放生的活动信息和寺院的法会信息。以地藏论坛为例,这个论坛由论坛的创始人自费经营,已有十余年历史,目前有佛教资讯、经典勘校、法义辨证、佛法修习、放生论坛、医方提供等内容版块,为佛教信众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和资料,经常同时有超过5000人在线。
(三)专题网站
在综合性的佛学网站和论坛之外,还有佛教组织和信众创办的一些佛教相关的专题网站。这些网站同样是以弘扬佛法为目的,其出发点比综合性的网站更为具体。佛教的专题网站多种多样,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佛教慈善网站、素食网站和放生网站。推广慈善活动的网站有中国佛教慈善网(http://cs.zgfj.cn)、河北省佛教慈善基金会主办的弘德网(http://www.hdjy.org)、广东佛教慈善机构官方网(http://www.fjcsjg.org)等。
(四)道场网站
1998年五祖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重点开放寺院网站,3开始了中国大陆佛教道场的网络化之路。之后全国各大寺院网站纷纷建立,厦门南普陀寺、陕西法门寺、河南少林寺、广州光孝寺、上海玉佛寺、四川文殊院等道场都有自己的网站。网站为寺院的宣传和佛教的传播提供了方便,信众可以通过这些网站了解到主办寺院的各方面信息,并参与其中的部分活动。道场网站除了在介绍本道场的情况之外,还提供各方面的佛教信息,类似一个小型的综合性网站。以五祖寺网站为例,这个网站历经多次改版,除了基本的佛教信息之外,还利用了最新的网络技术,“开设寺院弘法、网络慈善、网上投稿系统及戒子身份认证系统,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网络弘法的作用。”3
(五)佛教视频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让网络视频得到迅猛发展,在视频网站和视频工具得到完善的同时,越来越庞大的用户群都将网络视频作为自己重要的信息来源。佛教电视台也是佛教视频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佛教网络电视台分为两类,一种是提供各类佛教视频的点播的网站,类似于一个佛教专题的视频网站,如佛教网络电视台(http://www.fjwltv.com/),网站中的内容涵盖了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纪录片、电影、电视剧、访谈、讲座等。另外一种是在线实时转播全球各个佛教电视台的网站,如江浙佛教网的网络电视台(http://www.jzfjw.cn/tv/),其转播的频道包括儒释道电视台、生命电视台、慧律电视台、妙音电视台、佛陀教育台、灵鹫山电视台、大爱电视台、华藏电视台、法鼓山电视台等。
二、佛教网络传播的优势
(一)信息量大、易于收藏
互联网庞大的数据库使信息储存不受容量限制,它为佛教传播的丰富资源提供了承载平台。如前所述,综合类佛教网站、论坛甚至道场网站都涵盖了多方面信息,更有林林总总的专题性网站有针对性地提供各方面的资料。加上视频网站、微博、博客等各方面信息来源,可以说今时今日的佛教传播已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网络的全球性使得所有这些资源都能被共享,只要轻点鼠标,以上的资源信息就能尽收囊中。网络的检索功能也是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信众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搜索引擎上主动搜寻相关信息,更好地体现了受众的主体地位。
(二)实时性、全球化
网络传播是数字化传播,网络信号传输技术让世界范围内的数据可以实现信息的同步共享,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海量的佛教信息和资源在网络化之后,得以在全球迅速传播。传统的佛教经典或佛经释义的印刷品传播,需要经过漫长的制作周期和运输周期,同时必须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传统的电台、电视台等制作佛教相关的节目播出,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网络传播则可以在瞬息之间无所不达,完全打破地理的隔离。佛教资源在实时传播开之后,可以长期保留在网络上,实现异步传播,随时被信众所获取。
(三)互动性强
传统的人际传播以面对面的形式进行传播,大众传播媒介如纸媒、广播、电视兴起之后,可以一次性向大量受众传播信息。佛教的人际传播以讲经、心得交流等方式进行,可以实现双向互动,但是接受者的数量非常小;大众传播以佛经刊印、佛教相关的书籍、广播电视节目传播为主,可以实现大规模的传播,与人际传播相比却又丧失了其互动优势。网络传播兼具二者之长,在大范围传播佛教文化的同时,也提供了便捷的互动交流与信息反馈机制。特别是网络论坛这种形式,将网络的实时性、交互性及匿名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为佛教信众们提供了信息交流与经验分享的平台。
(四)立体化
佛教资源的图片化、视频化有效地推广佛教文化。传统的佛教传播大多以单独的听觉或视觉感官获得信息为主,显得相对枯燥,立体化的网络传播融合了视觉、听觉、触觉为一体,可以同时调动起受众的多方面感官,更具吸引力,也更能让受众留下深刻印象。佛教网络传播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组合起来,全方位立体化地营造出生动的形式,更能契合现代人的喜好,这让佛教文化在年轻人的传播中更具有优势。
三、佛教网络传播的不足
(一)宗派传播发展不平衡
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主要有八宗:法性宗、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藏传佛教)。在网络传播中,各个宗派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通过对佛教网络资源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禅宗、净土宗和密宗这三个佛教宗派传播更具优势。禅宗跟中国文化紧密结合,禅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禅对精神压力极大的现代人来说有着缓解身心的作用,一如林清玄、星云大师等人对生活中禅意的阐释书籍的热销,网民们对禅宗的关注度也极高。净土宗更契合民间信仰,同时修持方法较为简单,加上净空法师等高僧大德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对净土宗的推动,净土宗成为当下信众众多的佛教宗派。从念佛往生、念佛感应的事迹在网络上大量传播,我们可以得知净土宗在网络上的盛行。具有众多明星信众的密宗在网络上也非常令人瞩目。
(二)信息过载
网络拥有海量资源,这是它的优势同时也是它的劣势。传统传媒在信息的选择和传播过程中会经过发布者的筛选,网络的信息容量和传播速度超越以往。大量的佛教信息充斥在各种佛教相关网站上,太多的信息有时候会让人在选择时无所适从。各种佛教资源都淹没在网络的信息海洋中,信众要选择真正需要的信息就必须要自己筛选。由于网络门槛低,任何个人参与信息发布都成为可能,网络上佛教资源也不一定都是正面的,部分别有用心的网民会借着佛教之名在网络上传播一些虚假、负面的信息。
(三)资源浪费
佛教网站过多造成资源重复率极高也是佛教网络传播存在的问题。各种佛教综合网站、专题网站、论坛、道场网站等遍布,造成大量信息的重复。如一些道场网站就像是小型的佛教综合性网站,除了极少的关于道场自身建设的图文之外,都是转载的佛教新闻以及其他佛教相关资源,每个网站的构架和内容大同小异。佛教慈善网站等分散的资源也可以被统一整合,以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虽然网络传播有不足之处,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是要更有导向性地利用网络为佛教的弘法服务。网络让佛教的理念和现实结合起来,为佛法的弘扬提供了殊胜的手段和环境,不仅为佛法的普及和传播提供了有效的新途径,其互动性还为信众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方便。网络让佛教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更好地被年轻一代接收。借着网络传播,佛教再一次展示了它的绵延相续活力和生机。
[1]吴俊、高路、赵博:《新媒体传播成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新亮点》,新华网,2012年04月27日,http://news.xinhuanet.com/gangao/2012-04/27/c_111856240.htm
[2]参见释慈惠:《佛教与现代传媒》,《法音》,2009年第3期,第13页
[3]见忍法师:《浅谈佛教网络的发展与运用》,转引自佛教导航网,2012年12月17日,http://www.fjdh.com/wumin/2012/12/172403198432.html
[4]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