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舞蹈中的聋人文化研究

2015-05-30 19:42季筱桅
北方音乐 2015年16期

【摘要】不同的舞蹈形态受到地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手语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舞蹈,是手语文化和舞蹈文化融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蕴含着深厚的聋人文化。本研究,试以一等奖手语舞蹈作品《拼搏》为例,分析手语舞蹈中不可或缺的聋人形象、聋人语言、手语语法以及文化渗透。

【关键词】手语舞蹈;聋人文化;拼搏

近几年,手语舞蹈作品在专业舞蹈大赛中出现,屡获大奖。手语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舞蹈,是手语文化和舞蹈文化融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蕴含着深厚的聋人文化。

一、聋人演绎拼搏形象 深刻体现舞蹈主题

经典的舞蹈艺术形象都是鲜明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来源于真实的社会生活素材。没有生活作为源泉就失去了情感最真挚的展现[1]。手语舞蹈《拼搏》就是源于这样一个典型又真实的故事:一个从小失聪的聋人——李昂,坚持自己梦想,努力奋斗,终于从一百多位参赛大学生中突颖而出,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生涯大赛总决赛一等奖。李昂的成长之路打动过很多人,李昂坚持不懈地拼搏与成功更是让所有知道的人都会为之震撼,作品体验其蕴含的精神力量,塑造出了聋人大学生的拼搏形象。一段舞蹈,不同的人跳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作品全部由聋人担当表演,这种构思把聋人文化和舞蹈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展现了聋人文化与思想情感,深刻体现了舞蹈主题,激发了观众拼搏意识和拼搏情怀。

二、手语语言表意独特 凸显舞蹈生命力

舞蹈语言是塑造艺术形象的主要手段,獨具个性的语言是舞蹈的生命。一方面,手语的本质是一种语言,在手语舞蹈中能够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手语舞蹈《拼搏》在介绍了李昂的真实故事后,用手语打出了舞蹈的拼搏精神:“我是李昂,是一名大学生,虽然我听不见外面的声音,可是我听得见内心的呐喊,我不愿做社会照顾的对象,我要用自己的才能回报社会,我要再次握住命运的火苗,把未来握在自己的手中。”它体现了聋人自强不息的真情实感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另一方面,舞蹈动作是舞蹈艺术的语言[2]。手语舞蹈中的动作,必然融入聋人文化的核心——手语,可在细节中去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比如,手语“我能行”(见图1)和“翅膀”(见图2)等,表现出独特的舞蹈生命力。

三、非手控特征延伸 ,营造舞蹈视觉效果

手语舞蹈《拼搏》,结合画板、灯光和服饰等营造了作品环境,比如,定点光的运用,作品第一段中,从开始到结束,两束定点光都照在聋人“李昂”的身上(见图3),有利于进行视觉感知。在作品中,他们除了使用手语和舞蹈动作表达明确的意思,还能较好地直接使用身体姿势、面部表情和眼神等非手控特征进行延伸,使作品表达更生动、更精确,从而,吸引观众走进作品营造的视觉效果中,体味并把握住作品的“神”——拼搏精神(见图4)。

四、双文化动作交融 创作抒情的舞蹈意境

所有艺术都源于情[1],手语是聋人文化的核心,是交流的语言,具有情感特征,合理与舞蹈艺术融合,才能设计出能够以舞造境的手语舞蹈。手语舞蹈《拼搏》,既强调手语动作本身的流畅,又强调舞蹈空间营造的韵味。例如,作品最后一段中,《光明》中的“可我坚信光明就在远方”两种创作,既表达了最基本的概念(见图5);又延伸了独特的作品意境(见图6),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给观众带来极大的震撼。在神韵得到震撼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绪也跟着跳动,激发内心情感,感知作品想表达的思想与情感:聋人大学生不埋怨、敢拼搏、最后实现梦想的感人故事,和聋人大学生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的精神。这种作品意境中情感的自然流露,让观众能够全身心地感受作品。

此外,手语舞蹈中的聋人文化还渗透在作品创作的一些细节中,作品以特有的视角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内涵与深意。比如,作品《拼搏》中,由于聋人难以完全通过听觉通道感受音乐,专门配备了手语指挥员,协助聋人舞者与音乐等浑然一体。又如,由于身体符号和手语符号都来源于生活,作品《拼搏》从聋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提炼出了表现主题的刺绣、绘画等活动情景……可见,手语舞蹈以舞蹈为本体,具有了聋人文化的一些独特元素,是手语文化和舞蹈文化融合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朱培科,王海英主编.舞蹈鉴赏[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4.

[2]苏妙音.谈谈舞蹈艺术中音乐的选择角度[J].北方音乐,2011(02).

作者简介:季筱桅(1980-),女,江苏人,硕士,副教授,手语研究与手语舞蹈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