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摘要】本文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探究分析,阐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教学 历史 初中
历史是初中阶段开设的一门全新课程,是人文学科的基础。入门课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上好入门课是帮助初中学生学好历史的第一步。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入门课往往会被忽视,造成学生对学科认识模糊和知识衔接不畅等问题。明确初中历史入门课的重要性、掌握历史入门课的基本技巧,对于顺利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具有战略性意义。
1初中历史教育的重要性
1.1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产生学习兴趣。在初中阶段,在教学要让中学生明白为什么学习历史,知道学习历史不只是中考的需要,更是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只有当学生明确了学习历史的意义时,他们学习内驱力才能增强,才会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理解历史王朝的兴衰,可以提供建设祖国的经验教训;学习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做人;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历史事件,可以提高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等等。
1.2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认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過对学生的历史教学,从中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这对于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责任认知是责任行为产生的心理前提和价值基础,从初中学生现在发展的具体情况来看,社会责任感的认知能力强弱,直接关系着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强度。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所以,把历史知识教学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教学工作联合起来发展,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学生正确认知能力的培养。
2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材教学的问题。教学中部分教师不认真研究课标及教材的编写意图,不能有效的根据教学目标挖掘其他课程资源,照本宣科,教教材的现象仍然存在,无法将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实现有效的结合。不少数教师仍未走出应付功利性考试的圈?,忽视历史教育精神培养的本义,在教学中仍以知识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问题,不考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历史教学活动成为掌握历史知识和提高应试能力的训练场。
2.2历史教学中不注意体现学科特点。课堂上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现象比较严重,对于一些知识的获得与结论的形成,不能积极的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感悟,获取知识,而是单纯的照抄照搬,死记硬背。这就造成历史教学中知识的前后衔接存在问题,知识的体系构建也存在问题问题。
2.3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历史材料的阐释教学还不够科学,还没有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功能。教师不能充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历史图片、文字史料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辅助教学。活动探究课不能正确对待及不开展的问题。历史课外活动开展得不够普遍。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开展的不够充分。教师重视的不够。
3如何更好地进行初中历史教学
3.1初中历史教学要进行创新教育。初中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正确的教育观念确立了,思路就会清晰,教育的机制就会灵活,才可能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才可能是真正的创新教育。教师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充实、完善智能结构,才能日日见新,才能做一名创新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由教师向学生发射信息,独占课堂代替学生思维的局面,把整个教学过程变成培养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索情境,鼓励学生不因循守旧,敢于创新。学生能够做到的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做,教师起指导、点拔的作用。要精讲巧练,要实现做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实践中学。
3.2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初中历史教育要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造性、有独立见解、有开拓能力的人才。当学生感受到你的关爱时,他们也会回报你同样的爱。同时,一旦他们喜欢你,也必然会喜欢你的教学,这就是“爱屋及乌”的道理。课后花一两分钟时间与不同的学生聊天,关心他们的身体、学习、爱好等,这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可以交心谈心的朋友。长期坚持下来,必然会赢得学生的欢迎。老师的亲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你教的课的兴趣。但要注意的是,跟学生的关系不能好得没有距离,要把握分寸,要让你的学生对你既敬又爱。中学历史教学面对的是可塑性很大的中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规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助动,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包括现代化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让他们在掌握和运用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认识事物的深刻性和勇于创新的开拓性,鼓励他们大胆创新。
3.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提出问题,从新的可能性、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有创造的想象力。”想象是最有价值的创造因素。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创造力的灵魂。想象力愈丰富,创造力愈强。在启发学生积极想象的时候,适度进行逻辑性的说理评价,不仅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有益,而且对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也大有益处。
4结束语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探究性的活动来给学生创造一些具体的机会,来实现对学生社会责任行为的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体现“知、情、意、行”的协调统一,其中付诸行动是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归宿。面对社会责任采取正确的价值选择和社会行为,意味着社会责任感的最终养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具体的志愿活动,比如在一些重大的历史纪念日(如五四青年节、党的生日),历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向市民宣传纪念日的由来等。社会实践则主要指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参观、走访、调查等社会性活动,如到当地博物馆、纪念馆调查参观。
【参考文献】
[1]陈礼斌,论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38).
[2]黄光热,加强历史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2(25).
[3]戴安刚,轻松愉快接触历史――浅谈初一历史入门[J].中小学电教,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