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戏剧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融合了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多种表现形式,并需要演员具有一定的表演技巧,以此生动的向观众传达出戏剧表演的意境,我国的戏剧表演家也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表演观念。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多元文化逐渐产生,这种表演观念受其影响并发生改变,逐渐呈现出以写实表演为发展主流、戏曲表演为发展特色、多样化表演为发展趋势的特点。
【关键词】戏剧;表演观念;形成;拓展
表演艺术是戏剧的核心。表演艺术需要通过演员的演技来体现,而演员的演技又受到表演观念的支配。表演观念涵盖的内容比较丰富,可以是演员对作品的创作观念,对自身表演的一种认知观念,也可以是对观众的服务观念。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观念,都需要有观众的支持和认可,这样才能充分的体现出表演艺术以及演员自身的价值。随着多元文化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戏剧表演者也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表演观念,在原有的表演观念下加以拓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的戏剧艺术能够更加繁荣。
一、戏剧表演观念的概述
众所皆知,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戏剧表演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其脚本的创作也同样取材于生活。戏剧表演的相关工作者在生活中通过观察与探索,对选取的素材进行加工与构思,就成为了舞台上带给观众欢乐和美感的戏剧表演作品,换句话说,戏剧表演也是一种高于生活的、具有一定社会用意的艺术形式。
(一)戏剧表演观念的内涵
戏剧表演观念,普遍被认为是人们对戏剧表演和戏剧创作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戏剧作品的创作以及戏剧表演的活动形式。观念是一种支配人类行为的主观意识,同时也能反映出人类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1]。因此,戏剧表演观念的正确与否会影响戏剧表演的结果。
(二)戏剧表演观念的形成
我国戏剧表演观念的形成要从话剧的起源说起,一开始话剧作为舶来品成为我国的一种舞台演出形式,起初受到很多学生的认可和欢迎。在19世纪末20年代初,我国历史发生重大变革,各种西方戏剧思潮也蜂拥而至,当时的戏剧表演形式深深的触动了人民的思想意识和欣赏观念,同时也激发了他们介绍和演出西方戏剧的欲望和热情,而人们也对艺术文化重新进行了审视。到了1928年“话剧”被正式命名,从此,人们开始注重话剧的表演观念。时至今日,多元文化的融入,也使得现代戏剧表演观念发生改变,逐渐朝着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二、戏剧表演观念的发展
(一)写实表演成为发展主流
我国的戏剧存在三大表演流派,三大表演流派具有各不相同的表演剧体系,其中包括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写实主义演剧体系、布莱希特“间离效果”演剧体系以及梅兰芳表演体系[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写实主义演剧体系的表演观念:主张体验,主张演员与角色合一,要求演员生活在形象之中;布莱希特“间离效果”演剧体系的表演观念:主张表现,推崇“离间效果”,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梅兰芳表演体系:梅兰芳表演体系不同于西方传统的写实主义表演,需要演员具有程式化、虚拟化的表演技巧,它是根据梅兰芳无数次舞台艺术实践所建立的。
我国戏剧的演剧体系可以说是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下的写实表演观念为主的。虽然很多戏剧作品都在进行着不同形式的演出方式,但仍旧是以写实表演为主进行着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写实表演观念更能适应文化艺术发展,也更容易被社会所接受,因此,写实表演成为发展主流也是必然的。
(二)戏曲表演成为发展特色
戏曲属于中国的传统戏剧,是世界上三大古老戏剧之一,同时戏曲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极具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特色。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并综合了对白、歌唱、舞蹈、音乐、武术以及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与西方国家的歌剧、舞剧、话剧有一定的区别。戏曲表演的舞台一般没有过多的舞台道具,场上地点转换的情节都需要演员进行表演,戏曲艺术表演中,演员虚拟化的表演技巧为戏剧艺术带来了艺术表现的自由。另一方面,“武场”、“亮相”、“四功五法”“打背供”等众多戏曲手法,也经常出现在戏曲表演中,这些“程式动作”的加入,使戏曲表演更加生动、形象,并且更能吸引观众。
为了使我国的戏剧更加具有特色,并使我国文化能够发扬光大,很多戏剧表演艺术家、戏剧表演创作者一直在尽心尽力,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试图将戏曲表演手段运用到戏剧表演中,以此推动我国戏剧表演的发展。
(三)多元化表演成为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已经悄悄的走进社会中的每一个角落,并慢慢的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因此我国戏剧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势必受到其影响,舞台上演员的表演也逐步呈现出多种新的形式,这表明我国戏剧表演正朝着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发展。因此,戏曲表演者要顺应这个发展趋势,实时更新自己的思想,并不断的探索和思考,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戏剧作品。
三、实践戏剧表演观念应重视的几点内容
实践戏剧表演观念应重视以下内容:首先要强调演员的表演技巧在表演创作中的作用;其次演员应该熟练的掌握多元化的表演观念和技巧;最后要注重满足观众的需要。这样才能使戏剧的表演和创作达到预期的效果,更好的服务于每一位观众。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戏剧表演在众多戏剧表演者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观念,为了保证这种表演观念能够在戏剧表演中完美的表达出来,戏剧表演者一定要提高自身的表演技巧,将戏曲表演手段有效的融入戏剧作品中,并适应多元化表演的发展趋势,进而推动我国戏剧民族化,为我国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默涵.我国戏剧表演观念的形成与拓展[J].文学教育(中),
2014(3):95.
[2]金粉.我国戏剧表演观念的形成与拓展[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6):105-110.
作者简介:蔡雨桐(1986-),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形体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