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邓丽君翻唱歌曲成就

2015-05-30 10:48章盛祺
北方音乐 2015年16期
关键词:演唱风格邓丽君编曲

章盛祺

【摘要】邓丽君无疑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的一座高峰,她的歌曲不仅流行海内外,更风靡至今,这促使大量学者对此展开探讨,但是相关论文对邓丽君翻唱的歌曲缺乏具体分析,本文从邓丽君翻唱的歌曲出发,与歌曲的原唱和其他翻唱版本进行对比,探索邓丽君团队在编曲、填词及演唱风格等方面的成就。

【关键词】邓丽君;翻唱;编曲;填词;演唱风格

细数邓丽君的著名歌曲,其中不乏翻唱三四十年代上海的早期流行歌曲和日本、东南亚的歌曲,但大部分人都将这些歌曲贴上了“邓丽君”的标签,而遗忘了歌曲的原唱和其他翻唱版本,显然这是因为邓丽君所翻唱的版本在当时更富有感染力,因此,从翻唱歌曲入手进行对比,更加容易分析邓丽君歌曲的创新之处。本文仅以少数邓丽君翻唱的有代表性的歌曲为例,从歌词、编曲、演唱风格等方面与原唱和其他翻唱版本作对比。

一、上海早期流行歌曲

以李锦晖、李锦光等人为代表的中国流行音乐的前辈们根据传统的戏曲元素,创作了大量的流行歌曲,同时代还有一批优秀的歌手兼电影演员,通过电影将流行歌曲发扬光大,但是由于条件限制,他们仍然缺乏较高的专业素养,导致早期的流行歌曲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以《夜来香》为例,原唱的伴奏主要是鼓类乐器和单簧管,原唱李香兰没有像周璇一样使用尖细的嗓音,但是高音处理仍然不够理想,如在高潮部分的第一次“夜来香”的高音,就被李香兰用近似美声的方式(音色较为圆润)唱了出来,与夜晚的静谧气氛稍有不合;邓丽君翻唱的版本中通过电子合成添加了许多装饰性的伴奏(类似三角铁等),有助于构造夜晚的意境,邓丽君在唱高音时使用了不明显的假声,让高音显得十分柔和,使得情感更加细腻丰富,感人至深;再拿其他翻唱版本进行比较,刘惜君演唱版本的伴奏完全不符合歌词意境,而小野丽莎的演唱版本却过于平淡,可以说假声使用过于明显,导致感情表达不够充分。

总之,在重新演绎上海三四十年代流行歌曲的过程中,邓丽君的编曲者展示了杰出的才华,而邓丽君本人也使用她优美的嗓音和深厚的歌唱功力丰富了歌曲的情感,使得这些歌曲因邓丽君而为人们所熟知。

二、日文歌曲

作为被日本统治了五十年之久,不仅在日据时期受到了日本文化的大量灌输,就是在日本政权离开台湾后,也始终与台湾保持密切的文化交流,这为邓丽君借鉴日本歌曲元素甚至直接翻唱日本歌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文在此仅讨论邓丽君所翻唱日文歌曲的情况。

邓丽君所翻唱的日文歌曲大部分为演歌。日本演歌是介于日本传统音乐与流行歌曲之间的一种歌曲形式,与中国许多古乐一样只有12356五声音阶[],歌声情感细腻、歌声婉转,邓丽君的许多歌曲就是翻唱自日本演歌,另外不难听出,邓丽君演唱其他歌曲时所使用的演唱风格也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演唱的风格。

《北国の春》是广为华人所知的日本演歌,美空云雀演唱过这首歌曲,她的音色较为醇厚,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高音和低音都使用了很厚重的发声方式,导致声音略偏雄性,而另外一部分则选择轻声演唱,最终使声音两极化,笔者认为至少这不太适合大部分年轻人的审美需求;邓丽君用熟练的日语翻唱了这首演歌,重要的是,她使用了更为纯净、清新的声音,在局部采用了泣声,在增加歌曲柔和度的同时并没有减少意境中的忧伤。另一首演歌《长崎は今日も雨だった》也被美空云雀演唱过,邓丽君演唱了经过重新填词创作的《泪的小雨》(笔者在网上未找到邓丽君演唱的日文原版音频),对比也十分强烈,总而言之,美空云雀的风格倾向于悲壮,而邓丽君的风格是凄婉,虽然各有千秋,但笔者仍认为邓丽君的风格更适合委婉、含蓄的东方人。

除演歌外,鄧丽君还翻唱了一些日文流行歌曲,如中岛美雪的《ひとり上手》。“ひとり上手”的中文大意是“习惯孤独”,歌词描写了一位女性遭到恋人背叛后的内心独白,饱含悲伤与未显露的控诉,但是这首歌曲的节奏欢快,旋律活泼,连中岛美雪在演绎这首歌的时候也是使用轻快的风格,反倒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绝望,这种现象似乎只能用文学中的“乐景写哀情”解释;然而邓丽君的团队似乎并不十分认同这种表现形式,填词时选择了欢快的粤语歌词,以形式上最接近原曲节奏和旋律的主题重新演绎了这首歌曲,果然获得了成功,使这首歌成了邓丽君粤语歌中的经典之作。

三、大陆地方民歌

台湾不仅有许多内战前就迁入的福建籍的居民,还有一部分跟随国民政府迁台的“外省人”,这些外省人携带着家乡的传统音乐,并且有着浓厚的思乡情结,邓丽君既能获得大量的大陆地方民歌素材,在台湾当地也能获得相当大的听众市场,因此她翻唱的外省民歌也成了其翻唱作品中重要的一部分。

《采红菱》是邓丽君十三岁时参加金马奖唱片公司举办的歌唱大赛夺冠时所演唱的歌曲,改编自江苏民歌[],在网上能查到的较早的是刘韵、夏丹对唱的版本,伴奏使用的明显是地方戏曲的乐器,另外两人在演唱时使用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技巧,比如将“得呀得郎有情”中的两个“得”的卷舌音唱成松快的颤音,但是这些传统戏曲和地方民歌特色的元素在这首歌曲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反而不利于歌曲的流行;邓丽君翻唱的版本使用了富有流行元素的伴奏,演唱时也将刘韵、夏丹版本中断句的部分衔接起来,使得句子较为连贯,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过于明显的卷舌音之后仍能保留原有的韵味,这一点是在她之后的韩宝仪、卓依婷都没有做到的。

四、总结

从邓丽君的成就来看,她的成功不外乎是因为她既保留了独特的艺术气质,又通过朴素的真情流露打动了听众。艺术是为欣赏而产生的,在任何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创作中,都需要考虑社会的审美需求,闭门造车、脱离群众实际需求、企图垄断艺术的实践,都将会使艺术作品成为空中楼阁,失去社会价值,因此艺术家在考虑作品的艺术高度之外,还应投入一定精力考察大众的文化需求,将“雅”与“俗”适当结合,这样才能使艺术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周珂珂.浅谈对日本演唱的理解[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9:76-77.

[2]杨艳丽. 从城市民族音乐学视角看“邓丽君现象”——关于邓丽君歌曲在大陆、台湾和日本的流行原因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03:144-153.

[3]李爽.邓丽君—中国20世纪流行乐坛划时代里程碑[D].沈阳师范大学,2012.

[4]李爽.邓丽君音乐流行因素探析[J].黄河之声,2011,05:110-111.

猜你喜欢
演唱风格邓丽君编曲
探究流行音乐编曲
春日景和
全球首发!“酒是这样——邓丽君品牌酒上市发布会”盛大举行
十唱共产党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南京邓丽君”李家华:唱着“君歌”走世界
简论电脑音乐编曲
邓丽君的清迈“小城故事”
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 陈佳《又见邓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