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朝军
【摘要】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到当前影响和制约成都市中小学排球运动普及和发展的因素,除了排球项目本身的内在因素外,还有些外在因素,并对改变这种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学 排球运动 普及发展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220-02
目前,成都市中小学排球运动的开展不容乐观。从成都市第四届中学生综合运动会排球比赛可以看出,排球在广大青少年中,仍然比较陌生。队员是由各区市县选出,可谓是代表本区县最高水平,然而事实上在这些队员身上却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发球不过网,传球不到位,战略意识差,几乎没有扣球,有的甚至连站位也要裁判提示。笔者认为,市级比赛排球水平这么低下,中小学排球的普及状况也就可想而知。造成中小学排球水平和普及率低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项目自身的特点是影响和制约排球运动普及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外,还有其它外在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了解排球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以便找到更好的办法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这项运动中来。
一、影响排球运动发展的因素
(一)发展项目自身的特点是影响和制约排球运动普及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1)从排球技术动作分析
此运动技术要求与其他项目不同。首先基本功的练习时间长,要求掌握的技术内容较多。对击球高度、准确性、节奏有特殊要求,对参与者的力量、速度、协调性、灵敏性等素质和判断力、反应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说传、掂、发、扣、拦这几个技术动作,每个动作的掌握都必须经过大量的辅助动作和专项技术动作的训练,而且这些动作一旦初步掌握以后,还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来巩固才能找到较好的感觉,从而在比赛中正常发挥。而学生的课余时间是很有限的,他们都希望把这些宝贵的时间用在有趣的锻炼项目上。其次,从比赛观赏的角度上分析,排球是一个隔网的球类项目,比赛中基本没有身体的直接对抗,运动员作无球运动比有球动作多,很难使观众产生十分强烈的视觉快感。
(2)对身高要求过高
排球是一项典型的高人运动。无高度者几平不可能靠空中优势克敌制胜占有一席之地,此项运动最吸引人的技术是扣球技术,可以说排球的魅力所在就是扣球,谁若掌握了这项技术,就会非常的热爱排球运动。每次练习或比赛,个子矮小者只能“望球兴叹”。在比赛中无法让学生得到满足感,不能更好的展现个人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排球慢慢的缺乏了热情。
(3)球体过重过硬
球体过重过硬容易使初学者手部受伤。所有初学排球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手指易挫伤,排球碰撞身体之处出现红肿造成疼痛。有的学校现在正在推广软式排球,这大大减轻了疼痛感,但在软式排球不能够完全替代硬排前,它对排球的普及和发展还是一个影响因素。
(4)排球规则抑制了排球的不确定性
排球规则对中小学排球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篮球和足球比赛的相对可控性,确定了比赛时间的预告,预计和比赛时间的准确度,排球比赛时间的长短反差很大。据记载,排球比赛时间最长的达3小时35分钟,而最短的却为25分27秒。
(二)场地器材的不足是影响中学排球运动普及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场地、器材和设备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最基本条件,由于成都市部分区县经济条件的限制,场地、器材和设备达不到规定的标准,甚至严重不足。很多学校排球场地极少,有的甚至没有,有的学校虽然有场地,但是没有球网或球。学生上排球课只能在篮球场或足球场上练习,所以很难提高学生学习排球的积极性。特别是成都农村初中经费由乡镇筹措而农民收入不高,乡镇企业经营效益波动较大,乡镇财政尚有困难,更谈不上大力投资学校教育,这就造成了办学条件的极大差别。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特别是农村初中维持自己的正常运转都困难,而学校体育又需要有一定的经费的投入,体育也就被放到了次要位置,排球运动自然更不受重视。
(三)学校的体育师资力量不足影响排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学校体育教师的师资不足,分布不合理是成都中小学现存的主要问题,有的学校体育教师数量少,而排球专业的教师则更少甚至没有。都以田径和篮球教师居多。由于专业方面的限制,非排球专业教师不易上好排球课,于是他们较多的让体育课成了自己的“专业课”。所以也就无从挖掘学生的潜能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影响排球运动普及和发展
学校领导在一项运动的普及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首先,是政策上的支持。政策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它会激发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其次,领导的支持是保证场地设施到位的重要因素。学校领导如重视排球便会下大力气去抓好排球教学、训练和比赛。但实际上,学校领导往往急功近利,为提高升学率,大大压缩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而有限的体育课,也成了达标项目的训练课和“自由活动课”。另外,对有排球特长的教师的选聘以及对教师的培训等都与学校领导有很大关系。
(五)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技能学习和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环节,目前,由于一些学校和教师还没有完全重视和贯彻素质教育,而是仍然把学习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从而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各种有益的活动,致使中小学生必不可缺的游戏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没有保障,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所以,不同年龄层和性别的学生,其心理和生理特点是有很大差别的,教师应根据其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让其在无意中或是在一种求知欲望中主动地接受和学习,从而激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掌握学生的心理,这对教师在教学教法上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另外,教师对排球运动的认识也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排球业务水平也有待提高。
(六)社会和其他因素也极大的影响学校排球的普及和发展
在世界范围内,篮球,足球等运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相比之下传统的运动发展速度则较为缓慢,说明排球运动的吸引力远不及篮球和足球。篮球、足球在商业、媒体的宣传和炒作下,使学生在认识程度上加深,也对其产生了兴趣,从而直接影响排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其次当前宣传的主要途径是互联网,电视,书刊,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商家在其上面播放刊登的篮球,足球等内容项目很多,而对排球运动就很少。再次,排球运动也有很大的自然局限性,由于排球主要是通过上肢动作来完成,而且技术性和准确性都要求比较高,必须要求手露在外面,所以寒冷的冬天很多学生多不愿意去打排球,怕身体受到伤害。刮风的天气对排球运动也有很大影响。刮风使球体在空中摇摆不定,不能正常的比赛和练习。浓厚兴趣,强大的师资队伍以及场馆设施,不但是排球发展的内在因素,更是中学排球运动的持续发展,运动水平提高的有力保障。
二、结论与建议
目前中国排球的发展不仅要通过对其自身技术特点和规则的编排等因素进行改进优化,使其更容易掌握,还需要其他外界因素共同作用,减小它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它自身的优点,使其容易让中小学生接受。为此笔者提出几点促进排球普及和发展的建议:
(一)成都市有关运动职能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排球运动的引导和支持,建立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各区县中小学排球运动的广泛开展。进而寻求更多的社会关注和社会支持,保持全市中小学排球运动竞赛体制的完善与稳定性。
(二)应切实加强全社会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观念转变,坚决贯彻以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为本的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把发展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健全人格的体育课提到足够重视的程度,使学校体育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加大对各地区中小学体育设施的建设,有效促进排球运动在中小学的推广和普及,使排球运动成为中小学生强身健体的一个重要项目。
(四)对于高校、体校运动员或教练员的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以达到学训结合的目的,对于在职教师应该定期地回炉学习,进行学习考核,出台相应的任教资格认证等。从而加强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
(五)各学校可以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避开国际排球竞赛规则的制约。学校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修改规则,如:可以允许学生接四,五次球,降低网高等方式来降低难度,也可以规定每次必须有三名不同的学生击球,加强了学生每人击球数。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某人或某个位置学生击球数少,从而增加所有学生娱乐的兴趣。使广大师生都能加人进来,增加排球比赛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六)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排球运动健身价值,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良好的教育作用,使学校领导认识排球运动的价值,重视排球教学,支持排球运动开展。
(七)体育院系教师应深入基层,将九年制义务教育作为研究工作的重点,带动基层学校体育快速发展。
(八)加大力度改革师范教育,打破基层学校现有的封闭式教师培训体制,使各类学校的师资结构趋于合理,并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
(九)体育院系应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在注重对学生知识、技术传授与技能培养的同时,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环境适应能力,以便今后能够因地制宜地组织体育教学与训练,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王平.排球规则修改思路探讨[j].成都体院学报,1999(1)
[2]李雷,王志刚.软式排球在我国学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J1.成都体院学报,1999(l)
[3]周明华,魏承中.浅论排球规则的改革[J].洛阳师专学报,1996(5)
[4]吴金元,任海.我国“三大球”的滑坡与后备力量的培养.体育与科学,2001(I)
[5]叶宝华.抖时教学中学生心里障碍的诱因及排除方法的研究.体育科2002(2)
[6]龚德贵.中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与后备力量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1,8(2)
[7]佘克敏.排球运动项目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