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末梢全血标本的检测时间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

2015-05-30 13:28白婷巴俊杰
世界复合医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检测时间

白婷 巴俊杰

【摘要目的探讨末梢全血标本的检测时间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用专用的血液分析仪器对32例末梢全血标本进行分别采血,采血之后的5、10、30分钟里连续进行检测,对血液结果中的RBC、HCT、PLT等重要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在采血之后的5、10、30分钟与0分钟进行比较,发现WBC、PLT、LYM%、NEN%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P小于0.05,其他参数在统计学上无意义;采血后的5分钟和30分钟进行比较,10分钟与30分钟比较,PLT存在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而其他参数见则无意义。结论:利用专业仪器进行末梢全血检测时,若在采集之后立刻对样本进行检测,那么会对有些指标产生影响,所以应在5到10分钟之内检测样本。

【关键词】末梢全血;检测时间;血液分析

对于血液进行常规检查与分析,其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临床医学中,但是,在多数的情况下,基本都是用静脉采血方式获得血液样本,并且在血液分析仪器上进行相关检测。而末梢采血目前只是被用在对急诊和婴幼儿患者中。虽然如此,但是末梢采血技术也已有进步,从以前的预备稀释模式到现如今的末梢全血模式,精准度和精密度都有改善,唯一还没有改进的就是样本存放时间对结果存在的影响。之前已有报道针对时间过长对预备稀释模式的采血结果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因此,本篇文章就只针对末梢采血时时间对样本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仪器

Mindray - BC5300血液细胞检测、分析仪

    1.2 盛放样品的仪器

专业的配套试剂、校准品、质控品

    1.3材料

一次性的采血针、配套的包有EDTA-K的末梢采血管

    1.4 研究对象

在某医院的门诊和急诊患者当中随机选取3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患者的男性为17例,女性为15例,年龄期间为(20.4±5.3)岁。

    1.5 方法

在检测前,要将血液检测分析仪器进行常规的保养,做好检测前的校准,按照操作要求操作,为品质合格做好保障。开始检测时,用一次性采血针对患者的无名指进行末梢内侧采血,这样就能让血液自行留出到配套的EDTA-K的采血管中,采集大概150毫升,迅速进行混匀,并且立刻在全血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并且在将样本放置5、10、30分钟后进行重复的检测,将结果及时记录。

    1.6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计数的采用X±s进行表示,两组样本中的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表1 末梢全血不同时间检测主要的参数进行比较

指标

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30分钟

RBC

4.65 ± 0.43

4.65 ±  0.43

4.65 ±  0.43

4.65 ± 0.43

WBC

10.33 ±  3.88

11.15  ± 3.88

11.04 ±  3.81

10.32 ± 2.88

HCT

37.60  ± 3.33

37.54 ±  3.34

28.04 ± 2.56

33.03 ± 2.89

PLT

173.52  ±30.74

220.51 ± 34.52

119.8 ± 50.74

202.78 ± 1.94

HGB

55.23  ± 23.56

55.13 ± 15.26

53.16 ± 13.25

56.20 ± 14.65

LYM

61.24   14.56

60.25   13.54

62.43  14.06

60.35   12.65

NEN

28.15   13.04

26.51   14.51

26.16  14.56

25.62   13.06

在這32个样本中,有20例的血液样本在0分钟内通过检测仪进行检测,在检测的时候,BC5300的血液细胞分析仪的页面出现了警报提醒,而5、10、30分钟内检测血液,并没有出现报警提醒,但是血小板的计量数目却又升高;但是在没有出现报警提示的12例血液样本中,在长时间的放置后,血小板计数也有升高。

    3.讨论

在临床医学中,血液常规分析是采用静脉血常规的自动检测比较常见,但是,对于婴幼儿和急诊的患者来说,采用末梢血的血常规分析更加快速、方便。BC-5300的血液分析仪器,目前已被很多的医院广泛使用,通过很多医院的临床检测得知,刚刚采集完的末梢血液样本若立即检测的话,检测仪器就会出现危险警报;若是将样本放置一段时间后,再通过血液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并没有出现报警告知,但是血小板的计数在一般情况下都会出现明显的升高。所以,要找出一个合适的检测时间进行检测,从而设计了本次试验,希望在对结果的精准度有保障的前提下,能够更加快速的将试验报告发出。

通过上述实验研究可以得出:在0、5、10、30这四个时间点内,HGB、RBC、HCT这三个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而WBC、LYM和NEN着三个参数在5、10、30分钟内的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都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LT参数在5、10、30分钟内的检测也是有统计学差异的。通过上述结论以及数据可知,采血完成后的5至10分钟内的检测结果相比其他结果相对稳定。

BC-5300的检测仪器在进行血液检测时,利用电阻抗击的原理,根据电解质的单个的血小板细胞通过一些计数的小孔,从而引起电阻的沖击,通过这个来反应细胞的数量。相关文献曾报道过,在刚刚采集完的末梢血中,血小板可能会出现假设性的集聚,但是这种血小板却不能被相关的溶血剂溶解掉,会使血小板的计数值有所下降。随着时间的不断加长,并且有在抗凝剂的作用下,血小板的形状有盘状演变成球状,进行伪装后,又一次回到胞质里面,发生一些假设性的聚集。所以血液与抗凝剂需要找个平衡点,将两者进行一下平衡。如果时间过短,血小板的状态不够稳定,这个时候血小板与抗凝剂相互作用,就会对散点图分布产生影响,干扰到计数,从而导致检测仪器出现警报。

所以,在使用检测仪器对末梢全血进行检测分析的时候,应当将样本在采集后,放置5至10分钟,再对其进行一些检测,只有这样,才能对各项结果的准确度提高保障。对于一些血小板结果靠近最低值的病患来说,若采集后立即进行检测,就会出现血小板数低于标准值得情况,容易产生误诊。所以,对检测时间的选择是很重要的。此外,若在进行血液检测的时候,仪器出现报警的状况,可将样本先进行放置,过一会再重新检测。

结束语:

血液常规检测是临床检验中最为基本的一项检查,而末梢全血的检测更为简单,其操作也是较为方便、快捷的,但是对血液样本的检测时间要求极高,所以,在临床医学中,一定要注意进行末梢全血的血液检测时,选对时间再进行检测,这样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高。

参考文献:

[1]戴胜奇.幼儿末梢血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 ,10(19): 276-277

[2]张蕙兰,侯微.血细胞分析时末梢血放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32(23): 4847-4848

[3]王继华,王峰.EDTA抗凝末梢血放置时间对血小板测定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质. 2011 ,21(6):1472-1475

[4]刘艳红,刘峰.末梢全血的检测时间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J]现代检验医学杂质.2011,26(5):126-128

猜你喜欢
检测时间
新技术显著缩短食品细菌检测时间 等
提高便携式XRF测定仪在土壤污染调查中使用效果的措施
对两种细菌鉴定法在血液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血样采集部位及采血后检测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
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检测时间距离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在黄梅县的实际应用
ABL90血气分析仪在急诊科的应用研究
不同检测时长对粉煤灰砌块放射性检测结果的影响
一种自适应的快速能量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