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聪
(惠州市惠阳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广东 惠州 516001)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基础的血液生化检验手段,在临床上应用颇为广泛,在大部分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的评估中都具较高的参考价值。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偏差,无法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准确的实验室检验结果,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误导,对患者的治疗、预后有较大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1]。因此,掌握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有影响的因素,在临床中做到规避,能保证其结果的准确性,对提高诊断正确率、治愈率有积极的作用。临床实践发现[2],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中,以血样的采集部位和采血后的检测时间最为常见。本文针对血样的采集部位及采血后的检测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现将结果叙述如下。
选择2018 年2 月—2019 年10 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2 例,女性48 例;年龄19 ~52 岁,平均年龄(43.5±2.9)岁。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家属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 纳入标准 ①没有各种急慢性或感染型疾病;②脏器功能正常。
1.2.2 排除标准 ①研究前1 个月服用过影响血液成分、性状的药物;②各器官功能不全;③精神、心理疾病,无法配合研究;④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所有研究对象常规消毒后,于清晨、在空腹状态下采集肘正中部位的静脉血(静脉血)和右手无名指指尖血(末梢血)[3],将每人、每个部位采集的血样分为4 份,放置于常规室温环境下,分别于30min、2h、6h 内进行血常规检验,检验仪器为德国贝克曼库尔特DxH 600 血细胞分析仪。
观察、记录不同血样的采集部位(静脉血、末梢血)及不同检测时间(30min、2h、6h)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分别按照部位、时间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血常规检验主要观察指标为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静脉血RBC、Hb、WBC检验结果低于末梢血(t=9.347、6.033、8.392,P=0.000、0.000、0.000),静脉血PLT 检验结果高于末梢血(t=14.873,P=0.000)。见表1。
表1 对比不同血样采集部位的血常规检验结果(±s)
表1 对比不同血样采集部位的血常规检验结果(±s)
采集部位 n RBC(×109/L) Hb(g/L) WBC(×109/L)PLT(×109/L)静脉血 100 3.74±0.36 114.52±10.86 5.65±0.54 137.68±12.91末梢血 100 4.25±0.41 123.91±11.15 6.34±0.62 112.75±10.69 χ2 9.347 6.033 8.392 14.873 P 0.000 0.000 0.000 0.000
静脉血30min 与2h 的RBC、Hb、WBC、PLT 检验结果无显著差异(P >0.05);4h 的RBC、Hb 检验结果低于30min、2h(P<0.05),4h 的WBC、PLT 检验结果高于30min、2h(P <0.05)。见表2。
表2 对比静脉血不同检测时间的血常规检验结果(±s)
表2 对比静脉血不同检测时间的血常规检验结果(±s)
检测时间 n RBC(×109/L) Hb(g/L) WBC(×109/L) PLT(×109/L)30min 100 3.74±0.36* 114.52±10.86* 5.65±0.54* 137.68±12.91*2h 100 3.69±0.34& 112.17±10.51& 5.72±0.56& 138.33±12.94&4h 100 3.34±0.29# 100.46±9.88# 6.83±0.67# 196.59±18.32#t*与& 1.010 1.555 0.900 0.356 P*与& 0.314 0.122 0.369 0.723 t*与# 8.653 9.577 13.713 26.285 P*与# 0.000 0.000 0.000 0.000 t&与# 7.832 8.118 12.712 25.975 P&与# 0.000 0.000 0.000 0.000
末梢血30min 与2h 的RBC、Hb、WBC、PLT 检验结果无显著差异(P >0.05)。4h的RBC、Hb检验结果低于30min、2h(P <0.05),4h 的WBC、PLT 检验结果高于30min、2h(P <0.05)。见表3。
表3 对比末梢血不同检测时间的血常规检验结果(±s)
表3 对比末梢血不同检测时间的血常规检验结果(±s)
检测时间 n RBC(×109/L) Hb(g/L) WBC(×109/L) PLT(×109/L)30min 100 4.25±0.41* 123.91±11.15* 6.34±0.62* 112.75±10.69*2h 100 4.18±0.40& 122.64±11.07& 6.41±0.63& 113.68±10.75&4h 100 3.62±0.34# 113.85±10.92# 7.38±0.70# 153.94±13.81#t*与& 1.222 0.808 0.792 0.613 P*与& 0.223 0.420 0.429 0.540 t*与# 11.828 6.446 11.122 23.586 P*与# 0.000 0.000 0.000 0.000 t&与# 10.667 5.653 10.300 23.005 P&与# 0.000 0.000 0.000 0.000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基本的血液生化检验方式,主要通过对血液各细胞成分的数量、形态等指标的检测诊断疾病,能对大部分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的评估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检验依据[4]。因此,临床需保证其结果的准确性,尽量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很多研究指出,血样的采集部位和采血后的检测时间是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本次研究显示,静脉血RBC、Hb、WBC 检验结果低于末梢血,PLT 结果高于末梢血,提示不同的血样采集部位能对血常规检验的结果造成影响。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虽然指尖采血的操作比较简单、易行,而且对皮肤、血管的要求比较低,但指尖部位的血管是毛细血管,管径比较细、采样时出血量比较少,如果被检查者的末梢循环比较差则需反复穿剌、揉捏,增加被检查者的痛苦和感染的风险。同时在反复操作的过程中,血样中可能混入较多的异物,血样性状的稳定性比较差。静脉采血的血样来自于静脉血管,血量丰富,可以1 次性采集到足够的样本,血样中杂质、异物比较少,性状更加稳定[5]。本次研究还显示,将静脉血、末梢血都放置于室温环境下,4h 的检测结果比30min、2h 的检测结果都具有显著的差异,而30min、2h 的检测结果则无显著差异。究其原因,可能认为随着血液样本放置时间的延长,血细胞发生聚集、黏附,引起了结构的变化,导致不同检测时间的检验结果出现了差异[6]。根据此研究结果,建议尽量于血样采集2h 内完成检测,可以避免检验结果的差错,增加误诊风险。
综上所述,血样的采集部位和采血后的检测时间都会对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产生影响,其中静脉血和末梢血的检查结果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而在采血2h 内进行检测,可以避免检测时间对结果造成的影响,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