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实践课程设计与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2015-05-30 13:30廖颖何娟茹
求知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评估方法课程设计

廖颖?何娟茹

摘 要: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如何在注重培养英语基础能力的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把语言的使用融入学习的各个环节,成为了外语教育者关注的热点。从课堂内的实践拓展到课堂外的实践,再让第二课堂实践以纳入学分的形式高姿态进入第一课堂,西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和实践,并探索出一条针对提高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路径,以及探索行之有效的英语实践课程设计和评估方法。

关键词:外语实践;课程设计;评估方法

一、 改革背景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教育提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大学外语教学对语言实践的探索逐步加深,培养具有高素质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成为了高等教育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外语语言教学中,增设外语实践类课程成为了实现注重语言知识灌输的同时加强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必修课程,由于课程面向全校大面积非英语专业学生,人数多、操作难,语言实践一直是困扰大学英语教学的一大难题。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学时日益缩减,尽管英语教师在课堂力求对高校大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进行综合性训练,但我国学生所处的文化土壤以及语言环境薄弱,课堂之上的训练时间与训练方式对于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无疑是杯水车薪。因此,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来弥补自身在语言实际应用方面不足的需求十分突出。目前,大部分高校主要通过组织开展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类零散外语实践活动辅助开展,并未真正形成体系。如何保障和解决数千名学生的语言实践,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考核,亟待英语教育者大力探索。

二、“英语实践”课程的设计

在广泛调研其他高校相关做法及校内师生有关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西南石油大学于2005年就展开了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外语实践方式的实践与探索。学校依托“校园之声”外语调频广播电台为广大的学生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学习实践平台。电台不仅利用音频传播的特性为广大师生听众提供了一个英语有声天地,还利用电台的自制节目,如《校园新闻》《精彩演讲》《银幕之光》等栏目为全校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2012年,电台组织的多项竞赛全面升级为西南石油大学外语学科竞赛,赛事以“实践”为指导思想,依托外语调频电台组织开展。通过“校园之声英语播音员大赛”“校园之声英语听力大赛”“校园之声新闻写作(翻译)大赛”“校园之声英语演讲大赛”“校园之声英语口语大赛”等5大类7分项学科竞赛为全校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英语实践机会。2014年,“英语实践”课程作为“大学英语”拓展课组之一被正式纳入全校人才培养方案,第二课堂外语实践纳入学分,正式迈入第一课堂。“英语实践”是在“大学英语”课程语言运用实践需求下应运而生的,该课程面向全校各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旨在通过依托外语调频电台的语言实践平台进行有组织,有层次的,涵盖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外语学科竞赛及各类英语实践活动。并积极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和实践环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各种语言学习策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外语技能实践环境。

“英语实践”课程为大学英语拓展课组中的选修课之一,课程旨在要求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各项语言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提升其综合文化素养,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能力。学生可以由入学第一学期开始,通过积极参加经外国语学院认定的各类英语实践活动逐渐积累,并自主决定在任意学期选修接受评价。

三、“英语实践”课程的评估方法

为实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方向自主选择课程实践项目,但同时避免实践的单一性,“英语实践”课程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①学生需参与说、读听、写译三大不同类别的至少5项活动,确保实践的全面性。②针对不同的实践项目,考核评价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学生只要参与实践便可获得基础分,在此基础上不同得分取决于学生参与实践的效果。竞赛类项目根据学生参与活动的赛果核定分数,不同级别的获奖等级分别对应不同分数段。活动类项目则依据不同活动的参与次数给予认定。例如,校园新闻撰稿,稿件被采用1篇获得基础分,采用次数越多,得分越高。口语角活动,也是依据参与实践的数量核分。有效保障了实践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的统一性,评分的客观性、公正性。③该课程以学生语言实践为主(占总评成绩的90%),课程结束时学生仅需提交一篇500词左右的英文实践报告(占总评成绩的10%),很好地实现了以实践为导向。

四、改革所取得的成效

1. 促进了外语实践课程项目的系统化,解决了大面积学生参与实践的难题

“英语实践”课程涵盖了二十余项可持续开展,并具有高度系统性的学科系列竞赛及外语实践活动,每学期可为全校学生提供超过7000人次的外语实践机会,解决了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大面积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实践难题。

2. 课程设计精英化与大众化相结合,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实践项目

“英语实践”课程实践项目的设计既有适合英语基础水平较高、喜欢挑战自我的外语精英参加的学科竞赛,亦有适合普通学生参与的简单外语活动,这不仅使优等生发挥了自己的学习优势,让他们有机会脱颖而出,也调动了一般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参与次数的不断积累,愉悦的语言实践活动使普通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加注重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在第一课堂的学习中更加勤奋努力。

3. 推动了课程考试时间的全程化,有效实现了“以赛促学”

由于“英语实践”的活动开展贯穿全学期、全学年、全学业期,每一项活动均为一次实践项目的考核,考核时间全程化。学生也可以多次参加,反复实践,提高实践成绩。考虑到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课程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参与度做了明确的要求,这样更好地发挥了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达到了“以赛促学”的作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努力使自己的优势得以发挥,而且在参赛的过程中得到教师们的相应指导,不断处于自我追求与突破的状态中。

参考文献:

[1]刘红梅.大学英语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0(07):23.

[2]张勇刚,李 宁,周广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8).

[3]张积林,韩 明.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1(19).

[4]谈柄发,崔世海.普通高校专业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

[5]廖 颖,闫海丰,马思豪.高校新型互动实践式外语调频电台运行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31):26.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评估方法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直升机概念设计中的人机工效评估
品牌资产评估方法对比与分析
浅析电网规划中的模糊可靠性评估方法
烂尾楼资产证券化及定价方法的探讨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