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句释疑

2015-05-30 10:48杭建军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18期
关键词:武昌重修名士

杭建军

执教阎伯理的《黄鹤楼》时,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下子就把我给难住了。

学生指着我做的《黄鹤楼》ppt说:“老师,你在翻译‘重檐翼馆,四闼霞敞时说是两层屋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可是我看得到的黄鹤楼的图像是五层屋檐,这是怎么回事?”

另一学生站起来补充说:“这个‘重檐字是不是“重重叠叠的屋檐”的意思,在《山峡》中‘重岩叠嶂中的‘重不就是重重叠叠的意思吗?”他这样一说,别人附和起来,仿佛这个问题不再有任何异议。可是,也有不服输的,他说:“老师,我看了几本参考书,都是翻译成‘两层屋檐,难道他们都错了吗?”

下课后,我查了“重檐庑殿顶”,发现就是“两层庑殿顶”,可黄鹤楼明明是五层,为什么要说说是“两层屋檐”呢?我又重新搜寻黄鹤楼的图片,发现黄鹤楼的前面有四座两层的附楼,作者说的是不是这四座楼呢,和同事讨论这个问题,他们也不知所以。

后来,我一直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一下午沉浸其中。我大脑中电光火闪,是不是古代的黄鹤楼和现在看到的不一样呢?我马上来了精神,查找黄鹤楼的资料。终于找到了答案。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称,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

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古代的黄鹤楼一共只有三层。自此,“重檐翼馆,四闼霞敞”的释义也就好理解了。

猜你喜欢
武昌重修名士
基于地方本科院校线上建课重修的探析
《世说新语》里的三种名士
学分制下高校重修工作持续改进路径研究
《世说新语》:在奇闻轶事中感怀魏晋名士风骨
武昌理工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王亚南与武昌中华大学
夜登武昌封建亭(外二首)
童迷黑白秀
名士雅趣——谈王镛砚铭艺术
莫高窟第61窟甬道北壁西夏重修供养人像蠡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