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心血管内科病员的护理管理体会分析

2015-05-30 11:08李俊
世界复合医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内科心血管护理人员

李俊

摘要:目的:就当前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管理体会以及临床价值进行研究。

方法:对我院的252名患有心血管疾病并住院的患者进行观察,将其无差别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案,另一组则采用综合护理方案,针对两组的反映进行满意度的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不满意度远低于对照组的数字。两组护理满意度统计计算后发现P<0.05,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结论:在进行心血管疾病的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措施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出院,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体会

前言:在进行内科心血管护理工作的开展中,护理工作人员应该严格的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办事,随着社会发展对临床护理越来越重视的发展趋势,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生理护理、生活护理,保证护理的质量,保护患者的安全,就已经成为了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面对心血管病人疾病的严重性,做好护理工作有助于患者早日出现,规避并发生的发生。虽然,在护理工作中存在较高的风险,容易因为一些矛盾或者问题处理不到引发纠纷,所以,在进行临床护理工作开展中要进一步完善护理方式,提高护理方式,最终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对我院201X年X月到201X年X月的252名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成平均的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男性患者85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53-71岁,平均年龄(62.98±5.78)岁,病程1年-10年,平均病程(4.26±1.89)年,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53例,心绞痛患者33例,房颤患者22例,心功能不全患者16例,肺源性心病患者4例;对照组男性患者91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63.25±4.03)岁,病程2年-12年,平均病程(4.76±2.01)年,其中高血压心脏病患者35例,心绞痛患者55例,心功能不全患者14例,房颤患者14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8例。在进行人员的分配上,两组患者各种数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的具体方法

对照组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

观察组的患者需要采用综合性的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管理方案。

首先,当患者进入医院后相关的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按照Barthel指数量表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做出准确评估。Barthel指数量表是用来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包括进食、洗澡、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用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10项内容。针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采取相应的生活护理、饮食指导等健康教育;,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悉心的护理,包括患者的病房温湿度、长期卧床患者的皮肤状况、口腔状况等,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的调整。第二,心血管疾病具有病情复杂、反复、病程长、症状明显等特点,患者往往他们住进医院后会表现的情绪焦躁不安,对相关事物产生了莫名的恐惧、惊慌、悲观等,所以,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与个人的性格特点进行护理,采用健康教育沟通的方式,让患者了解疾病的诱发原因以及治疗的过程中,耐心的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获得双方的信任,保证护理及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按照医師的要求为患者进行药品的管理,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不良症状及时的记录并上报主治医师,进行及时的处理。第四,心血管疾病往往种类繁多,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是,他们在夜间时往往冠状动脉收缩,迷走神经会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的状态,最终导致了患者心肌缺氧,使患者在夜间休息的时候出现失眠、胸闷等状况,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状况,并为其调整病房环境,使患者能够得到良好的休息。第五,当患者治愈出院后应该争取患者的意见,然后通过随访的方式进行记录,并嘱咐患者按时复查身体。

1.3 观察标准

设立调查问卷,针对临床护理的服务效果等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64例(50.79%),一般50例(39.68%),不满意12例(9.52%);对照组满意44例(34.92%),一般42例(33.33%),不满意40例(31.7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组间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观察组

126

64(50.79)

50(39.68)

12(9.52)

对照组

126

44(34.92)

42(33.33)

40(31.75)

X2

9.738

P值

0.008

三、讨论心血管内科护理的管理体会

在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的今天,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心血管疾病大多为心身疾病,是受心理因素影响最为明显的疾病。针对这一特点,了解病人的心理问题,采取合理、科学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才能够保证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使其身心健康获得快速的恢复,保证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出院。由于心血管内科病人入院时一般都发病急,进展快,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监测,尤其注意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尤其是节假日及夜间的巡视及观察非常重要。力求做到不论病情轻重,应随叫随到,防止坠床及意外发生。其次,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避免矛盾和纠纷。护理人员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的时候应该尽量平心静气的、采用文艺的说话方式进行沟通,针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进行专业的解答,通过结合理论知识与普通话将其通俗易懂的表现出来,然后根据病人入院时的实际状况介绍病人应该实行的治疗护理计划,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对于一些情绪激动、行为失控的家属应该先安抚在解释。为了提高护理的质量,护理人员必须保证常规护理工作开展到位,并积极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的指导,然后对患者的病房进行整理,确保病房的舒适、温馨,然后通过健康知识教育的方式,使患者了解相关知识,对患者的药物护理及失眠护理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护理质量的提升,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出院。最后,相关的护理工作人员还应该按时的参加一些学习、培训等课程,通过多实践、多学习的方式提高自我的护理水平,积攒护理经验,强化对理论知识的运用,为我院心血管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结语:做好心血管疾病内科护理管理工作,合理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有助于提升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护理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并获得治疗护理后的患者好评。

参考文献:

【1】张玮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大家健康 2014年23期

【2】袁敏 如何有效降低心血管內科护理风险 中国保健营养 2012年22期

【3】黄秀清 浅析如何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S2期

【4】曲海燕,心血管疾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中国农村医学杂志.2010年7月8卷第四期

【5】刘利贤,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的护理研究.《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S2期

猜你喜欢
内科心血管护理人员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