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剑
数学教学是初中教学中较为困难的部分,对不少的学生来讲,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是每个初中数学教师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一、课前分层引导,帮助不同水平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教师要在“吃透学生”的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而课前分层引导指的是教师在正式的课堂数学教学开始前,提前将课程标准上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点分成不同的难度,然后分层次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课程开始前,有效地掌握适合自己水平要求的学习重点以及难点,从而实现差异性教学。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平面图形的过程当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从而更好地去学习,我在课前特意在黑板上向学生展示了本节课对不同程度学生的不同难度要求。对于基础不是太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中对平面图形的含义,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的相关性质进行着重性的关注,而对于基础相对不错的学生,则要求让他们学会掌握“圆的面积S=πr2”“圆的周长l=πd”这样的运算性应用,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侧重。通过这么几个问题,层层递进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较好地掌握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重点,并通过与自己水平的结合,在学习中能有所侧重,在适合自己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有所进步。
课前分层引导是教师有效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目的与重点、难点的一种教学手法。通过巧妙地进行课前设问,教师可以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正式的学习过程开展之前明确学习目标,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完成教学任务中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为有效课堂奠定基础。
二、课上分层教学,帮助不同层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课上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习内容与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从而让每一个学生能够顺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完成相应的学习过程,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概率的过程当中,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合理有序地完成学习任务,我特意将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什么叫随机事件?”“什么是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这样的基础知识,一部分是“随机事件的概率包含了什么样的含义?”以及“怎么来求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这样的进阶性知识。在教学中,我一步步地深入,在不同层次的讲解上,通过提问以及互动的方式,引起不同层次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在最适合自己的阶段,保持最大的注意力,从而对“P(A1∪A2∪……)=P(A1)+P(A2)+……”“P(A)=m/n,n表示该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结果的总数目,m表示事件A包含的试验基本结果数”这样的概率相关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掌握,实现差异化教学。
课上分层教学是教师帮助不同层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合理方式。合理而巧妙地在最适合的阶段,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可以保证学生在最适合的层次上,有所发展,有所进步,高效化学习成果,让学生不至于在难度太大的知识上浪费太多精力,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后分层检查,帮助不同程度学生检查学习遗漏
课后分层检查指的是教师在课堂内容教学完成之后,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分层检查,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基础上进行强化,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自身相应的层次中,更好地了解到自身不足的部分,从而进行补充,查漏补缺。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式的过程中,为了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在课堂教学内容结束后,我特意在黑板上写下了若干个二元一次方程式,并随机抽取学生,让他们来进行详细解答。在提问学生的过程中我特意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安排了不同程度的提问,尽量地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提问检查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检查到自己学习上的遗漏部分, 更好地掌握“-b+√(b2-4ac)/2a”与 “-b-√(b2-4ac)/2a”这样的一元二次方程式的解法,有效地完成了在教学课堂内容的基础上,顺利实现差异化教学。
课后分层检查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有效进行分层检查的途径之一。通过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分层提问,教师可以清晰明了地掌握到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并在自身的教学之上,有效地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实现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复习,完成教学内容的有效转化,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虽然存在着很多差异化的难题,但并不是不能克服的。通过科学、有效以及合理的教学方式,教师完全可以使这些问题的影响最小化,保证课堂内容教学的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古寨乡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