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锐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这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适应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必然选择,是落实依法治校的有效途径。大学章程作为现代大学制度的载体,可以规范高校、政府、社会之间,政治权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诸多关系,可以协调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同时实现科学、合理、合法、规范的自主管理体系。
关键词:大学章程;依法治校;大学精神
一、以大学章程建设推动高校依法治理进程
高等教育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表明,为了适应世界高等教育趋势、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应坚持政府宏观引导,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自主办学是将大学治理过程中宏观抽象的问题进一步微观化、具体化,把学校内部与外部治理体系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规范,理清关系,实现“党委领导、校长治校、教授治学”的治理模式。
大学章程在内容上,除了办学形式、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学术管理等,还涉及整个学校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是高校宪法精神和规范学校治理体系的最高表达,也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大学治理中的具体表现。
二、以大学章程作为软法机制完善大学治理结构
大学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大学章程是规范学校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学校接受监督和进行自律的基本依据。合理合法地完善大学章程,逐步实现自主办学、自主管理、学术自由,高等教育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1.内部治理结构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和基本共识。准确规范党委会及校长办公会在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形成“党委重在谋划和决策,校长重在管理和指挥”的治理模式。对学校相关决策机制、运行程序、议事规则等做出合理合法的制度设计,形成各有其权、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的运作流程。坚持重大问题问计咨询、重大事项公示听证、重大利益跟踪反馈的机制,确保决策民主有效,提高整体管理的运行效率,维护学校及师生的根本利益。
第二,遵循权力分散和重心下移原则,合理划分校、院两级权限。明确规范二级单位与一级单位间的职责权限、管理规则及运行程序,学校在宏观上把握规划、战略及重大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建立与二级单位联系的长效机制。同时,激发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逐步提高学院办学活力。
第三,发挥教授治学的优势,在管理中协调,在监督中平衡。大学章程中应进一步明确学术权力的含义、职责范围、权力主体、实施途径与保障措施等,发挥学术委员会作为最高学术管理机构的职能,增强教授主体在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合理配置学术资源,使行政权力决策符合学术发展规律和适应学术发展需求,提高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程度。
第四,处理好师生关系,规范民主管理制度。明确师生参与学校内部治理的方式与途径,保障教职工和学生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促使公平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搭建民主沟通桥梁,营造出学校发展靠师生,发展成果师生共享的和谐氛围。保障教职工和学生合法权益,塑造出德能兼备的教职工队伍和创新进取的学生群体,激发师生齐心协力推进依法治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落实“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2.外部治理结构
在外部治理过程中,政府要转变观念和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尊重高校依法治理的权力,使高校从隶属政府的行政机构转变为依法面向社会的独立法人和学术机构,从按行政规律管理转变为按教育发展规律治理,有序地向市场和社会其他组织开放,形成提高高校管理与服务水平所必需的社会环境、物质条件和激励机制,协助其为高校建立内部质量监督系统,增强质量保障意识。
三、以大学章程凝聚大学精神和育人使命
大学章程是法的治理模式、法的精神和法律条规在大学的延伸,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促进高等学校实现大学使命的一种制度性保障,兼具全局性、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作为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学章程已成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的新路径。高校应以章程为指导,健全以章程为龙头的规章制度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正做到育人为本、学术为魂、师生为重。
参考文献:
[1]曲绍卫,范晓婷.大学章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构的“里程碑”[N].人民政协报,2013-12-11.
[2]张建初.现代大学制度下的大学治理结构[J].教育评论,2009(05).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战略发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