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高校德育管理体系的构建

2015-05-30 00:51刘石英
大学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高校德育管理体系新时期

刘石英

[摘 要]教育是立国之本,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时期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全球化与价值多元化日趋明显,高校的德育环境日趋复杂,这不仅极大的增加了高校德育管理的难度,也赋予了高校德育工作更高的要求。高校的德育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必须全面客观的建立并完善高校的德育管理体系,才能够正确处理系统内外部各主体的相互关系,促进高校德育工作健康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德育 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177-02

德育是国家重要的教育方针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校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对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品质以及政治觉悟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所处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日趋复杂,高校德育管理工作的难度随之增大,这为高校的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时期德育环境背景的前提下,提出建立系统的高校德育管理体系的设想。

一、构建横纵向结合的管理组织架构

合理的组织架构是保证高校德育管理系统中各要素之间保持稳固关系,相互顺利合作的基础。由于各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受教育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以及教育手段和教育信息内容的多种多样,这就要求高校德育管理的组织架构必须是多层次立体式的结构,而且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目前的德育工作者由包括党政领导、党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班级辅导员等在内的多种人员构成,各高校一般采取纵向组织架构,所设立的部门包括党委、团委、学生会、学生处、学工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马列主义教研室、德育教研室、思想政治教研室等。一些高校存在着党、政、工、团机构设置不合理,分工不明确,缺乏配合,人员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最终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甚至一些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达到预定的整体目标。

纵向的组织架构是各个高校通用的管理组织架构,具有一定的优势所在,不能够轻易打破,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通过引入虚拟横向架构的方法,结合各个学校教育者、被教育者、教育信息等因素的独特性,将组织架构进行二次优化组合。在管理学中横向管理是一种以特定项目或任务为主线,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进行的组织管理,是消除各部门之间障碍,增强沟通协作的一种有效手段。就高校德育管理而言,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是主要任务,整体任务下面又可以分为若干子任务,以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为例,两者就涉及多个部门的分工与协作,那么就可以以这样一个子任务或更下级的子任务为主线,明确各个部门的分工,齐抓共管,并且责任到人,打破各党、政、工、团部门的局限性,以学生为本,在满足整体目标的前提下更有效率的完成各项任务。在实际操作上可以单独设立协调部门,统筹安排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创建一体化的德育环境

由于高校德育管理系统的开放性以及当前社会与家庭环境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单方面的进行学校德育环境的建设很难满足高校德育工作的整体目标要求,必须要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高校环境看作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统筹建设。创建一体化的高校德育环境一定要明晰各个子系统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

家庭环境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有三大特点,亲情性、启蒙性和长期性。从孩子的诞生到走向社会,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庭环境下度过的,这段时间的思想道德培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家长是孩子的终身德育导师,由于至亲的关系,对孩子的德育管理很容易出现偏激,过分溺爱或者过分要求,所以家长应摆正心态,言传身教。另外,还应注意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融洽的家庭德育环境。社会环境具有复杂性的特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复杂多样,学生在认识社会的过程中很容易误入歧途,而又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与范围很大,极大的增加了对学生德育工作的管理难度。学校环境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与组织性,高校的德育管理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校园社区环境内,有组织、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培养,可控性较强,但应注意方式方法的多样性。

学校与家庭之间应打通定期沟通的渠道并制定重大问题应急方案,学生家长应该经常与学校辅导员沟通,将学生的生活习惯、家庭情况等方面信息通知校方人员,学校方面也应把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反馈给家长,当学生身心有重大变动时,双方应及时商讨应对方案,避免严重事件的发生;学校与社会之间应建立政治思想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互动平台,促进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与行的高度统一;若干个家庭构成了社会,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家庭在营造各自温馨环境的同时也有义务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另外还应发挥社区居委会等中间部门的纽带作用,便于家长及时获得学生在社会上的行为反馈。

三、推行多元化的德育方式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是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与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要打破传统的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课授课方式,引入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结合高科技信息化手段创新授课形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课上内容吸收率,同时,引导学生课下能够积极的自我学习。思想道德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思想理论课上,还应与其他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渗透内容与思想。教师是编排课程内容以及课上讲解的主要执行者,所以对教师的要求很严格,既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丰富的授课经验,还要讲究师德师风,以身作则。

(二)实践活动

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最终的目的是指引学生的实际行为,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加社会阅历,并且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深刻的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高校德育管理工作者可以通过组织社会活动,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把握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结合党和国家的最新指示,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素材。

目前传统的实践活动主要是以学校为主要的组织者,由相关教师带领学生简单的做一些公益性的活动,浅层次的接触社会。传统模式下,由于学校的职能范围以及资源调配是有限的,无法为学生创造深入的接触社会机会,简单的实践活动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学校应联合家庭、社区、民间组织、企业、政府,整合各方资源,打造各类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创新实践项目、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深层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可以更投入的体会认知的过程,更深入的挖掘实践活动的主题,使实践活动真正成为推动德育工作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心理辅导

高校学习阶段是学生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很多学生一直在家庭的呵护中长大,对于突然的改变,生活上无法适应,思想上也很难转变,这个阶段很容易出现情感上或思想上的障碍。

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在尊重教育公平原则,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还应重视心理活动对道德行为的影响。高校应把德育工作引入人心,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实际工作中应尽可能的丰富心理辅导的形式与内涵,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与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应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精神等多方面进行专业辅导,通过开设心理咨询室、咨询热线、网络咨询、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使其更加全面准确的了解自己,克服成长中的心理障碍。

(四)文化宣传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办学理念、宗旨与精神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它并不是在一个短时期内可以形成的,是经过长期的创造与积淀而最终形成的师生普遍认同的集体价值观。学生在校期间时时刻刻沉浸在校园文化的渲染之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所以深入的文化宣传工作可以有效的促进高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在进行高校文化宣传,营造和谐高校文化氛围的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主流文化与学生反叛文化、另类文化等个别极端文化的冲突,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传播的范围与速度都大大超出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大大增加了文化宣传治理工作的难度,这就要求高校的文化宣传工作者应更加丰富文化宣传手段,加强宣传内容的感染力与思想渗透力,使得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主流文化能够深入人心。另外还应注意校园文化应是领导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的集合,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应符合师生的共同发展需要,师生共建和谐校园。

[ 参 考 文 献 ]

[1] 张静芳,陈进华.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挑战及其对策[J].道德与文明,2012(6):115-119.

[2] 靖国平.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环境建设[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 薛桂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德育生态观及其价值选择[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4):102-104.

[4] 蒋笃运.德育系统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76-78.

[5] 袁馨泉.坚持科学发展观改进高校德育管理工作[J].高教探索,2006(5):90-91.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高校德育管理体系新时期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试论如何提高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生命教育视野下高校德育和谐研究
大学生社会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
中美日三国高校德育比较研究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