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播学中的集体无意识现象

2015-05-30 10:48艾理
求知导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传播学

艾理

摘 要:集体无意识首先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后来这一概念广泛被引用于行为学、管理学和文艺理论等,但是集体无意识在传播学领域的引用比较少见,对于传播学中集体无意识的研究也只是处于起初阶段。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传播学中集体无意识概念的来源以及定义,然后分别从集合传播和组织传播中两方面来探讨传播学中集体无意识现象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对社会的作用。

关键词:传播学;集体无意识;集合传播;组织传播

集体无意识是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在20世纪初提出来的一个分析心理学的概念。他的本意是指由遗传保留下来的人类历史经验在人类心灵上的沉积,是人类共有的一些普遍精神和自然情感。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它是以天性的方式存在于人性之中,后天的环境会激发这意识的出现,比如说恐惧黑暗、敬畏自然、同情弱小等天生的人类情感。

一、传播学中集体无意识的含义

由于侧重点的不同,对于“集体”的定义,心理学和传播学有所区别,传播学中的“集体无意识”概念也有别于心理学上的“集体无意识”概念。本文所讨论的“集体”的含义,是一种横向概念,是指因地理环境或者共同目标和利益诉求而集合起来的人群,它比较侧重于地理空间,如社会生活中的“人群”“组织” “大众”等表示群的概念。这里的“集体”按其组织特点,主要可划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事件、情感或者其他原因临时聚集起来的群体,比如,体育赛事的观众、逃荒的难民、网络围观者。另一种是由于有共同意识、共同利益、相同信仰或者其他原因组织起来的,有一定的分工和协作的、比较稳定的社会团体,这样的团体有政党、宗教、军队、学校等。前一种临时性的集体,被我们称为集合,后一种相对稳定的集体叫作组织。所以本文所分析的集体无意识现象,主要是指集合传播中的集体无意识现象和组织传播中的集体无意识现象。

二、集合传播中的集体无意识现象

在荣格的学说中,“意识的整个本质就是辨别、区分自我和非我、主体和客体、肯定和否定,等等。事物分离成对立的双方完全是由于意识的区分作用,只有意识才能认识到适当的东西,并使之与不适当的和无价值的东西区别开来。”[1]简单地说,意识就是人的大脑的一种辨别自己所看到、听到、触摸到和感受到的外界对自身产生的影响的能力,人的行动往往是由于意识的作用而产生的。无意识意味着这种大脑的这种辨别能力处于休眠状态, 表现为两种状态,一种是没有进入到个体大脑意识层面的行为,或者是被大脑压抑起来的意识,比如说“梦”,这种无意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传播学研究的无意识已经进入了个体大脑的意识层面,虽然这种意识是经过个体意识加工后的,但是它并不是个体正常的意识现象,它反常于个体正常思维和推理,它不是来源于个体本身的判断力,而是来源于外界强力植入和影响,是环境刺激后的结果,其中个体意识判断成分含量比较少,群体的意识情绪处于绝对优势,直接掌控个体的思维,是由于外界(即人类群体环境)的作用,使得大脑的意识判断短路的现象,这样的现象在社会中很常见,它包括“被人接受了的或虚无缥缈的观念,是一些老生常谈、礼仪和道德规范、要遵循的惯例或禁条,公认的必须采用的或不准使用的行为和幻想的表达方式”,或者是“盲目地跟风、跟随大众的行为”。在集合传播中,典型的集体无意识现象有常见的足球流氓暴力行为、哄抢购物、谣言的扩散等。

1.集合传播中的集体无意识产生的流程

传播模式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即信息的产生、信息的传播和信息的反馈。集合传播中信息的产生一般都是伴随着某个具体的社会事件的刺激而产生,集合传播的过程就是群体对这一事件的解读过程。

下面是集合传播中的集体无意识产生流程的示意图:①信息产生阶段:触发性事件——对事件的信息解读。②信息的传播阶段:信息汇集趋同——信息分散到个体。③信息的反馈阶段:形成集体无意识——产生无意识的集合行为。

集合传播中的事件一般是与大众群体的利益关系密切的突发事件。出于人的自保天性,人的本性中潜藏有一种对变化的恐惧,当人适应一个环境,并且能和这个环境很好地互动的时候,任何环境的变化都会让人产生自然的恐惧,变化越快越急剧,这种恐惧感就会越强,所以集合传播中的触发事件往往是一些突变的异常的事件,如自然灾难、政局突变、经济动荡等,这些事件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快速产生一种群体情绪。

当触发性事件产生之后,一些最先接触事件的个体就开始对这一事件进行解读,由于个体的意识不同,对事件解读出来的信息也不同,这些不同的信息慢慢汇集起来,并在传播过程中,逐渐淘汰掉不合理的内容,被加入一些合理的猜测,变成了群体对信息的解读。在群体的解读下,信息内容慢慢趋同,最终形成一个最为合理的内容形式。反过来,这个合理的信息又不断分散到每个个体,最终被个体所接受、相信。

由于这个信息是不断淘汰和随意添加的结果,所以它已经远离了触发的事件,这个信息的合理并不是合乎事件的本身,而是符合人们夸大了的思维习惯。所以这个触发事件本身所具有的刺激人的恐惧情感,也随着信息的夸大而被夸大,最终形成巨大的群体情绪。由于个体对信息掌握不全面,个体为避免自己受到危害,他们更愿意相信群体,跟随群体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下,被自然地认为是最安全的,这就是人们说的“法不责众”心理。所以,个体在这种群体情绪面前,显得非常弱小,没有多大的抵抗力,个体意识只能服从集体意识,被集体意识所掌控,在集体中的每个个体都处于无意识状态,这种现象就是“集体无意识”。

2.集合传播模式对集体无意识产生的作用

集合传播是一种弥散性传播,是信息在群体内部弥散、循环、随机的传播模式。它的传播场合既有一对一的形式,也有一对多的形式,既可以是点对点的传播,也可以是点对面的传播,它的传播方式是多元的、双向的。集合传播并没有一个明显的信息来源,传播客体和传播主体的选择也是随机的,并且传播客体与传播主体之间没有明确的等级关系、强势和弱势之分。这种随机性会造成一种信息回流的现象,即信息会在传播过程中,会多次回传到某个个体身上,然后又从这个个体传播到其他个体,这样的信息循环带来的结果是,加强了信息的可信度,个体对信息的分析和判断跟不上群体对信息的解码速度,以至于放大了信息对群体的影响。于是个体只能选择听从和相信被群体解码后的信息,这就加强了集体对个体意识的压制,于是集体无意识现象得以迅速扩张。

3.集合传播的特点对集体无意识现象的影响

集合传播中的信息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信息内容关系到群体内大多数个体的利益,二是信息具有很强的模糊性。模糊性不仅指信息内容有很强的模糊性,还指信息发布机构或者发布渠道的模糊性,在集合传播中的信息内容往往是那种似是而非的信息,并且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信息发布机构和顺畅的传播渠道。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信息留给了个体很大的想象和加工空间。信息在不断的猜测和添加之后,一旦被群体认同,就会产生巨大的群体情绪。在这种情绪下,集体关注的焦点就不会集中于信息的真实性问题上,他们中一部分会在假设或者承认信息是真实的基础上,判断信息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然后相应地做出一些行为举措。另外的大部分则完全在这种群体情绪和氛围的感染下,去模仿被这部分人的行为。于是个体就会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被逐步吸纳到这部分人之中,形成一个庞大的集体,最终所有的个体都会盲目地跟随集体的活动流向而进行活动。

除此之外,集合传播还有匿名性、暗示性、感染性和循环性。

集合传播的匿名性使得每个个体都可以无所顾忌、毫无保留地把他感受的群体情绪发泄出来,如,在足球流氓暴力事件中,有很多参与“打砸抢”的球迷,并不是恶迹斑斑的破坏分子。相反,在正常生活中,他们都是循规蹈矩、老老实实的常人,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集合传播的匿名性使他们被淹没在群体之中,在群体中没人知道他们的身份、地位和家庭背景等,他们处于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这种状态使他们失去社会责任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从而做出许多宣泄原始本能的行为”。[2]由于这些个体发泄出来的都是不受压抑的情绪,所以就整个群体来说,因为原来触发事件所产生的群体情绪就会不断膨胀。反过来,这种虚夸了的群体情绪又进一步增强个体情绪,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让个体一直处于一种无意识的亢奋之中。

集合传播中在信息传播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群体情绪或者群体情感的传播。信息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信息交流来实现的,而群体情绪的传播只能通过暗示来实现,即信息的传播不是通过直接的说服或强制来实现,而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个体接受某种观点或者从事某种行为,这种暗示并不是目的性的暗示,暗示和被暗示的对象都处在一种不自知的气场中,这样的气场下个体之间的相互暗示是无意识的,受到了气场的压迫。

集合传播中的信息之所以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蔓延至整个群体,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集合传播的感染性。感染性与暗示性是相互关联的另一种传播特性。被群体所接受了的信息,在暗示的作用下会像凶猛的传染病毒一样,以异常的速度在群体中弥散蔓延,而这种蔓延的过程就是感染。群体的感染使得整个群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被一种情绪、一种观点所支配,并迅速引起整个群体的激烈活动。

三、组织传播中的集体无意识现象

1.组织传播中集体无意识的形成流程

组织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而成立的,各个组织成员之间有着严格的管理和分工。所以组织传播中信息有一个最大的特性就是目的性,这个目的性就体现在组织管理层对信息的筛选和加工中。组织传播中的集体无意识的形成一般都经历这么几个阶段:组织上层获得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宣传—信息分散到各个部门—个体意识被组织意识掌控。[3]

组织中的集体无意识形成的最终原因和动力是组织利益。在组织利益的推动下,处在组织上层分工管理的人会主动去寻找一切对组织有利的信息,当一个和组织有关系的信息出现后,这部分人就开始筛选和加工,筛选出对组织有利的部分,屏蔽掉对组织有害的部分,或者他们会在解读信息中加入大量的组织意识,让所有的信息都为组织的目的和利益服务。

组织一般的传播方式是“内部宣传”,信息通过演讲、开会、聚会等方式传递到组织各成员。在组织内部大量的信息的轰炸下,组织内部成员的意识节节溃退,最终在心理上自觉接受组织意识,在组织意识的强力面前,每个个体处于无意识状态。

2.组织传播的模式对集体无意识的影响

组织传播是一种等级传播,所以它的传播模式比较稳定,通常是一对多的下行传播,即信息在组织内部是自上而下传达贯彻的单行过程。下层对组织的反馈会通过汇报、调查等方式传递给上层,下层在组织传播中处于被动地位。下层的愿望、建议和要求在组织传播中对信息的收集和加工会起到一些作用,但是总的来说,组织下层地位比较弱,在传播等级中处于最底层,是完全的受传者。

传播的等级性使得信息带有组织压力,会给某些没有被组织意识完全掌握的内部成员造成强迫性集体无意识,也就是说,个体的意识必须服从组织,如果个体意识和组织意识冲突,组织会用它的群体压力和群体规范等手段迫使个体意识表达不出来,个体只能顺从组织。

横向上的组织传播,主要通过同级部门或成员之间的交流来实现,其目的只是相互之间的协作和配合,由此可以看出部门或者成员只有在执行上有自己的意识。组织分工的本质,就是为了更好地执行组织意识。

组织传播还是一种封闭式传播,由于信息是和组织密切相关的对组织有利的信息,所以组织内部并不想让更多的外界知道,信息只是在组织内部流传。这样也会出现信息回传的现象,与集合传播相比这种信息的回传现象对个体意识的影响的力量要小得多,但也是组织传播中集体无意识形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3.组织传播中的特点对集体无意识产生影响

首先,组织传播具有目的性,这种目的性是为组织利益服务的,这是集体无意识可以在组织中形成的根本条件。其次,组织的制度性导致了组织传播的规范性,组织内有一个关于群体规范的体系,即组织内的奖惩制度,组织会清除掉那些对影响信息传播的障碍和带有负面情绪的组织成员。通过组织的群体规范,组织内部会得到统一。

再次是组织传播的集体归属性。由于组织成员是在认同组织的观点的基础上加入组织,所以组织各成员对组织有很强的集体归属感,在这种集体归属感的背景下,大部分成员对组织关于信息的解读也会出现一些盲目的认可,这也是组织中集体无意识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最后组织传播还有强烈的倾向性。由于组织对信息的选择性,使得组织成员在宣传的作用下,被大量的同面的信息所包围,在只看到信息一面的情况下,大脑自然只能做出带有很强烈的倾向性的判断。可以这样说,组织内部的集体无意识很多情况是被组织蒙骗了的集体无意识。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二战时期德国纳粹会在他们的组织中成功地使其成员相信他们反人类、反人性的种族屠杀观点,使得其成员在情绪高涨中,残酷地屠杀犹太民族。

四、集体无意识传播的利弊

1.集体无意识的有利方面

集体无意识一直在社会变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次社会的改革中,都活跃着集体无意识的身影。人类同属一类群体,所以人类具有一些共同的普世价值。可能部分团体由于自己的团体利益,不去承认和认同这种普世价值。但是,就整体的人类来说,每一次大规模的集体无意识的出现,都根源于人类共同心理,也是对这种普世价值的推进。普世价值和共同心理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土壤,并引导着人类群体不断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集体无意识对于一个社会团体,有着生死攸关的影响。一个社会团体的存在是建立在集体聚合力和凝聚力的基础上的,团体内部要有统一的思想基础和集体认同感,而集体无意识就是维护这种集体聚集力和凝聚力的主要手段。在集体无意识的作用下,整个团体会处在一种团体氛围之中,维持着团体的稳定和精神。

2.集体无意识的不利方面

在集合传播中,由于信息具有的模糊性和虚夸性,加上整个群体都处于一种群体情绪当中,整体的群体情绪一直处于高涨的亢奋状态,每个个体的自制力都处于最低的状态,理性让位于感性。所以很容易引起社会骚乱、暴动、打砸抢烧等,如果这种集体无意识被别有用心的煽动者所利用,将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健全发展,破坏社会秩序和社会规范,为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集体无意识往往还扮演着控制组织成员的手段。在集体无意识的掌控下,组织成员很容易就会变成执行组织意志的工具。组织传播中的集体无意识通常有很大的愚民性质,使得成员为了组织利益,不择手段。历史上的军国主义、种族主义、宗教冲突等,充分暴露出集体无意识的破坏威力。当前社会中的恐怖主义是集体无意识危害的一大表现。所以对于传播中集体无意识应该加以重视,这样才能很好地避免和应对由此产生的社会危害。

参考文献:

[1]卡尔·荣格.荣格文集[M].冯 川, 苏 克译.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2]凯斯·R·桑斯坦.极端的人群:群体行为的心理学[M].尹宏毅,郭彬彬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烟草专卖局)

猜你喜欢
集体无意识传播学
集体无意识视角下的网民互联网生存
传统媒体正能量的传播学探析
沈从文笔下湘西形象的集体无意识解读
《梦》的解析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野性的呼唤》中的神话原型
《紫颜色》中“丑小鸭”原型管窥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