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传芳
【中图分类号】G718.3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在物理学科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时要以实验作为出发点,帮助学生探究物理知识。如何搞好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是值得农村学校物理教师研究的问题。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缺少实验器材,决定了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应有自己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本人在农村学校任教多年,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试谈一下如何搞好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一、自制教具,使物理实验顺利开展。
农村学校由于经费紧缺、设备缺乏等原因,在实验教学中难免存在困难,做为教师应能自己克服,设法解决,如在分组实验中缺少电阻线圈,就自已设计制作了电阻,还可用于分组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使用教具辅助教学,其目的是直观,便于学生观察、理解和记忆,它给学生以感性的、形象而具体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减轻他们学习抽象概念的困难,为他们尽快地掌握概念和规律,并牢固地记忆创造条件。所以自制教具要遵循直观性,教具要简单直观。如在讲解大气压时,为了形象直观有趣地反应大气压的存在,我和同学们一起自制教具:取一只40瓦废日光灯管,一端开口,将其内壁所涂荧光粉刮掉;再取一只直径比日光灯管小3毫米、长为10-20厘米的试管,试管内衬一红纸筒;在日光灯管里装满水,把试管底朝下插到日光灯管里,并迅速将两管倒置过来。此时,日光灯管里的水徐徐流出,同时试管自动在日光灯管里上升,直至上爬到灯管顶部。
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兼具经济性的活动,如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组建兴趣小组等,时刻留意在生活中身边那些小制作所需的材料,及时收集整理,既贴近生活,有实用性,又大大调动了他们的实验兴趣。这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完成实验,提高教学质量,使“教”与“学”双边活动能顺利进行。
二、充分发挥教材中“小实验”的作用,训练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因此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被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主要的是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
例如:初中物理第二册中的《电磁铁》一节中,提供了如何自制电磁铁的方法,我让一个班级的同学利用假期进行制作,并要求以作品的形式加以展示。在此后的几天中陆续有不少同学前来询问如何能提高电磁铁的磁性,以求自己制作的电磁铁磁性最佳。这样在他们制作的过程中,对电磁铁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事实表明,这个班级的学生在《电与磁》一节的学习中,绝大多数同学对“电磁铁特点”这一知识掌握较好。
三、切实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 , 即边学边实验。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重视演示实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德国物理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演示实验的课,不算是一堂成功的课”德国的物理教师除了极少数纯理论课没有演示实验外,一般每堂课要做2-3个实验。美国物理教师普遍都很重视演示实验。在他们上的每一节课中至少要做一个演示实验。而且这些实验都是他们自己设计,所用器材都是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的。大量的信息资料显示:国际物理教育界正在流行这样一种趋势,即衡量一堂物理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堂课中演示实验的数量和质量。
四、扎实有效地完成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是实验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验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感官和教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事物和现象,在具体的程序上大致是:思考预习——出示目标——掌握实验目的、器材、步骤——检查仪器——实验操作——归纳结论——整理仪器——巩固小结——填写实验报告。这几步程序是学生主体要完成的过程,作为教师给予适当讲解或演示,以及巡回指导,我们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大致也是这样的实验过程,但在具体做法上,结合了教学的实际情况,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有机地结合实验要求,扎实地进行适应我们学生的分组实验。
农村学生由于经历及知识的认识程度不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分组时,注意到将成绩好的和进步生,动手能力强的与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分在一起,以利互相帮助。同时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分组实验中,不可“管”的太死,也不能“放任自流”。尤其像我校的学生,由于自控力较差,“玩实验”的心理较强,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在进行分组实验中,全面监控每一环节,即给学生一片活动、自主的空间,又让他们能有效的完成实验探究。在分组实验的一至四环节中,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合理有序的完成任务,少讲多问,少讲解多演示的方法,即巩固课本知识又为实际操作做好准备。实验操作是实验课的中心,应强调学生的科学的实验态度和实验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但在实验中对预测出现的问题,我先不提出,只是让学生动手做,当学生遇到困难求助时,再集中指导。不同的学生知识基础、推理方法及动手能力均不相同,在实验操作中,我也鼓励各组之间互帮互助,操作准确又快的学生可以越组帮助其他学生,有时对简单的实验也开展操作小竞赛,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经过种种方法,确实加强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另外对其它实验环节也不能轻视,更应做好,做到實处,以补充和完善实验操作中的不足。
实践证明,搞实验教学,只有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探索出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新方法,才能扎实有效的完成好教学任务。只有通过训练有素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