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
【摘要】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对学生进行的不同方式的教育培养,体现出老师尊重学生,注重个体差异化,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和能力来完成与自身相适应的作业训练,这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树立信心,达到更加完美的教育成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作业;个体差异;层次分类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他承认学生在个性和才能上存在着差异,并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过去传统的作业中统一性的弊端,坚持差异理论,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组合情况,设计分层作业、开放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将学生通过观察、测验、交谈等方式分为几类,按不同的分类进行不同的作业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成绩以及学习主动性的目标,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一、对小学数学作业现状的分析
由于很多老师对新课改不健全地理解,只追求课堂教学方式的革新,而忽视了对作业改革的探究,以至于目前小学数学的作业方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作业模式,布置大量的盲目性、随意性、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继续采用题海战术,没有跟上新课改发展的脚步. 我们需要革新作业模式,使得每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作业,提高自主的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而作业分层是解决这一问题必要的方式.
二、对小学数学作业分层重要性的分析
小学数学实施作业分层布置,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人实际水平出发,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目标来进行的,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与个性差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习发展特点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新课改的健全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实施作业分层布置,是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现实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科学性、正确性是毋庸置疑的,哲学要求我们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教学中,我们也应尊重每名学生的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
三、小学数学作业分层的具体措施
1. 对学生分层
通过观察、测验、交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摸底. 首先教师要对每名同学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掌握,充分认识每名同学的差异,并根据同学们不同的智力情况,综合学生原有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层次,以此将学生分为三等:上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 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出必做与选做的题目,让学生以自身学习水平来完成.
2. 对作业难易程度分层
作业难易程度的分层是作业分层设计的重点过程. 对于上等生来说,难度较大的作业题目可以很好地帮助其完成知识点的巩固与运用,激发出更大的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能够更有效地训练上等生的学习能力;对于中等生来说,高难度的题目可能会导致其失去学习的兴趣,为完成作业而抄袭,不能够自主、独立、创新地完成作业;而对于学困生来说,不言而喻,影响程度则更加严重. 而难度较低的作业题目,则达不到上等生对学习内容的要求,造成吃不饱的现象;对于中等生,也有可能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却刚好能够适应学困生的学习水平,保持其学习热情,树立自信心. 所以,将作业难易程度进行平衡的分层,是分层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该很好地把握这一环节.
3. 对作业量的分层
布置作业量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学生所学知识点在课后的巩固情况. 布置的作业量过大,则会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会让学生认为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去写作业,甚至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的现象;作业量过小,又达不到巩固知识点的效果,没有了布置作业的实际作用.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化情况的严重,教师根本无法拿捏作业量大小的合适范围尺度,顾及不到每一名学生. 对作业量实施分层,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对于上等生,加大作业量,使其可以充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点的运用,极大地训练了上等生的学习能力;对于中等生,减少作业量,使得在其能力之内最大限度地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知识点将得到巩固运用;对于学困生,布置少量的作业,但追求“少而精”,使其掌握最基本、最典型的题型,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与信心. 这就要求教师要很好地把握学生的自身能力情况,拿捏作业题量上的尺度.
4. 优化分层作业的评价方式
我们采取新的学习方法、新的学习内容,但是,如果仍然采取旧的评价方式,那么再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都是无法真正体现其“新”的价值,在分层作业模式中亦是如此. 现在小学生注重完成作业后所得到的书面成绩,而很多教师也只是根据学生们书面作业中客观的对与错来给成绩,忽视了其中学生们在其他方面的知识水平、创新内容与思维,不能将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体现在成绩当中. 分层作业的评价应当以激励为主,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得到表扬、奖励的机会,肯定学生们每一个点滴的进步,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使其内心受到鼓舞与激励,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心理需求,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得到尊重和发展,较好地消除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都有了显著提升,不仅降低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压力,而且为以后的数学教学、学生的成长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最终达到优质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陈庆.个性化数学作业设计初探.新课程小学,2007(7).
[2]尚侠.设计数学作业的新形式.新课程小学,2008(1).
[3]李星云.试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之策略.云南教育,2008(7-8).
[4]赵长女.小学数学多元化作业的设计.课程研究,2009(6).
[5]朱文娟.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