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曼青
摘 要:目前经济、文化全球化加速发展,多元文化、价值观不断涌现。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不足导致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匮乏,传统美德观淡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教育资源,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成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模式。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素质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和血脉。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坚定不移地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教育资源武装广大学生,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
1.经济文化全球化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挑战
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市场经济带来利益的同时也有其负面效应。人们对利益的关注度增加,毫不掩饰自己对利益的需求。当今的大学生更是从不回避对个人利益的追求。
当今的大学生能够通过各种媒介获知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大学生乐于接受新鲜思想和事物,但还缺乏辨别力,易被外来思想和文化影响,自由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冲击了我国传统价值观,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因此,与时俱进地获取教育资源,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成为应对时代的挑战和迫在眉睫的任务。
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从传统文化的结构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由儒家和道家构成。“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对中国的政治、伦理、价值观念、心理结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行为模式、道德规范、人生理想、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都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这些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解决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这些理念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明辨是非和抵御错误文化侵袭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1)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愛国之情。翻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满是可歌可泣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爱国思想都以天下为己任,都心忧天下,自觉地把个人前途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这种强烈的、无私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正是现在部分大学生爱国精神的缺失。因此,把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
(2)有利于树立大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会遇到很多挫折、矛盾以及困难,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应对挑战和困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生准则和处事态度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3)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诚信是基本的道德品质。《论语》中多处提到了“信”字,“信”字是信誉、信任、诚信的意思。“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培养诚信的行为品质。
3.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教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1)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教育资源有效地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既弘扬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教师可以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把内容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归类,将优秀文化内容穿插于教学中,既向学生灌输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增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
(2)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具有潜移默化的熏染陶冶功能。我们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元素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校园的环境中要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使学生们时刻被传统文化熏染。学校还要组织大学生们定期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主题明确,内容多样,形式要紧跟现代时尚,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3)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社会实践。高校引导大学生知晓传统文化的同时,更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化为行为。高校要建构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体系。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刻地理解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其现代意义,逐步使其成长为文化的弘扬者和践行者。
(作者单位:哈尔滨剑桥学院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