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替普瑞酮联合法莫替丁治疗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2015-05-30 16:14李春杰
世界复合医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法莫替丁疗效观察

李春杰

【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替普瑞酮联合法莫替丁治疗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50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普瑞酮治疗,两组均治疗30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3.92±1.1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9.73±2.08)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02%(72例),显著高于对照组69.33%(52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对照组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替普瑞酮及法莫替丁治疗非萎缩性胃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药物的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非萎缩性胃炎;替普瑞酮;法莫替丁;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国慢性胃炎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约为40%,是临床消化科的常见、多发病。在慢性胃炎患者中,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较常见[1]。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上恶心呕吐、腹部胀痛及轻微纳呆等为主,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的胃黏膜在长期疾病状态下易发生恶化,如:萎缩、肠化,甚至发展为肿瘤。笔者通过对该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75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联合应用替普瑞酮及法莫替丁治疗,并将治疗效果与同期仅仅采用法莫替丁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50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胃黏膜组织检查及胃镜确诊, 同时排除治疗药物过敏者,其他消化系统病变者,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不全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7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42例,女性33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37.9±7.4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病程12.7±3.8年;对照组男性42例,女性33例,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38.2±7.2岁;病程3个月-21年,平均病程13.0±3.7年;使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口服果胶秘,每次2粒,每天3次,口服阿莫西林,每次0.5g,每天3次;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法莫替丁治疗:法莫替丁每次20mg,睡前服用,每天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普瑞酮治疗:每日饭后30min内,口服替普瑞酮50mg,每天3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d。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

1.4疗效标准 (1)从6个方面评价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食欲不振、头晕乏力、上腹痛、反酸嗳气、腹胀、恶心呕吐。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严重:4分。(2)治疗效果标准:①治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除,食欲较治疗前相比显著增加;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恢复正常,充血、水肿症状完全消失;②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相比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较治疗前食欲有所好转;经病理及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水肿、充血基本消失并接近正常;③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任何改善,经病理及胃镜检查结果显示为未见好转甚至有所加重。

1.5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并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3.92±1.1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9.73±2.08)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比较(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75

12.19±2.32

3.92±1.17

对照组

75

12.03±2.41

9.73±2.08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02%(72例),显著高于对照组69.33%(52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75

51(68.00)

21(28.00)

3(4.00)

72(96.00)

对照组

75

31(41.33)

21(28.00)

23(30.67)

52(69.33)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对照组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兩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组别

例数

腹胀

腹泻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

75

3(4.65)

2(2.33)

5(6.67)

对照组

75

2(2.33)

2(2.32)

4(5.33)

3讨论 临床治疗非萎缩性胃炎的目的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类似于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2]。法莫替丁作为一种H2受体拮抗剂,具有明显抑制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的作用,可以迅速恢复受到病变及水肿损害的胃黏膜功能,对胃黏膜血流量增加,保护黏膜血管的临床作用显著。法莫替丁可以起到对胃黏膜粘液层的良好保护作用,对减轻患者的病灶和减少胃液中存在的被分解的小分子有促进作用,可以明显的降低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含量。替普瑞酮作为一种萜类化合物,对胃黏膜受到盐酸、乙醇等多种有害因子造成的损害有显著的缓解效果,其可以显著抑制由于去氧胆酸造成的胃上皮细胞增殖和移行,发挥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替普瑞酮可以增加胃黏膜前列腺素E2含量和血流量,促进胃黏膜氨基己糖水平作用较高。本研究通过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75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联合应用替普瑞酮及法莫替丁治疗,并将治疗效果与同期仅仅采用法莫替丁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3.92±1.1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9.73±2.08)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02%(72例),显著高于对照组69.33%(52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对照组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替普瑞酮及法莫替丁治疗非萎缩性胃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药物的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江涛,龚锦文,孙辉.替普瑞酮联合法莫替丁治疗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0,15(5):323-324.

[2]黄振鹏,梁仲惠,李锦丽,等.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2014,9(1):73-76.

猜你喜欢
法莫替丁疗效观察
硫糖铝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急性胃炎治疗效果分析
基于Au@Ag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检测血浆中的法莫替丁
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法莫替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及探讨
法莫替丁钙镁咀嚼片有关物质控制工艺研究
法莫替丁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