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段目标 实施有效教学

2015-05-30 14:56王泳昆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段正方体长方体

王泳昆

教学要追求有效,首先要选择“教什么”,这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其次是“怎么教”. 那么什么是取舍的标准呢?当然是离不开《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教材的编者意图和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的把握. 教学中若想确立最佳教学突破口,我认为首先要研究和抓准学段总目标,用学段目标为导向指引具体的数学教学,下面笔者愿以拙见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解读标准,厘清学段目标

课伊始,教师应对本课教学即将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做到了然于胸,在教学中灵活使用教材,紧扣目标,细化目标,以目标定教,用目标检测课堂. 因此,能否理清学段知识点的目标成为每位数学教师的必修课,应注意新教材在知识编排上遵循螺旋上升的原则,同一个学习内容分几个阶段编排,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前后又都有连贯性,教师要树立整体意识,要有良好的目标预见性,明确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

例如“图形的认识”第一学段的学习内容为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学段目标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是学生需要认识的最基本的图形,教学时可以把这些图形的认识过程设计成帮助学生从实物立体图形逐步过渡到抽象平面图形的过程. 本目标的重点是“辨认”,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对平面图形的感受就可以了.

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为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学段目标为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由于学生的想象力有限,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应是一个难点. 在学生积累了丰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直观经验,形成了有关立体图形的表象,并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又将为表面积和体积的学习奠定基础. 与传统“几何初步知识”课程注重知识本身逻辑体系相比,新课程的“空间与图形”并不是按“点→线→面→体”的顺序呈现的,而是“(立体)实物→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注重内容的相互渗透、螺旋上升、循序渐进,建立空间与平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实际教学时我们应谨慎处理两个学段的不同教学目标,特别是第二层次的目标不能认为是简单的重复,又不能拔高要求,人为增加学习难度.

二、研读教材,落实学段目标

学段目标的落实,离不开教材的唯一凭借,而对于教材的解读我一贯主张“信奉而不唯是,遵循而有所立”,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它凝聚了无数编者对教育的认识、对教学的理解,是数学思想的形成、数学素养赖以提高的重要载体. 在研读教材时应有不求甚解的求知精神,敢于向教材发问,勤于思考. 如:思考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每道例题要达到什么目标,教学时应如何分散目标,采用哪种教学策略等. 用智慧的眼光审视教材,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化教材“为我所用”从而拓展教学空间,将学段目标于无形之中在教材中寻找它的影子,并在课堂教学中赋予具体有形的含义.

仔细查阅数学教材不难发现教材编排时都分解着不同的教学目标,为此在设计练习时,应以此为落实目标的落脚点,基于承载着同一知识点不同层次的要求,备课时应深刻领会教材中的主题图,例题的文字叙述,咬文嚼字抓住题“眼”,从例题的编排顺序体会学段目标的编排意图,从小处入手,不放过教材中的每一知识生成的细节和思维拓展的机会;教学组织时应做到张弛有度,仔细揣摩教材深层次蕴含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数学思维训练的旨意.

如五年级上册教学“三角形面积”,在充分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后,我重点抓住公式中“÷2”让学生回顾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同时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对后续的公式应用学习埋下伏笔,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一石二鸟的教学效果正是我们一贯崇尚和追求的,事实证明它更有利于学段目标的达成.

三、捕捉生成,巧达学段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学段目标只是课堂的框架,不同学段的教学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方便教学时调整紧扣目标.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捕捉预设外的生成因素并理智纳入课堂临场设计中,让学段目标在课堂教学出彩.

例如,计算方面的学段目标规定为: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第一学段的学习后学生已掌握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技能. 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相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时,出示例题后问:“有什么办法算出32 × 12的得数呢?试试看. ”话音刚落,就有一名学生说:“用笔算呗. ”很多学生也叫着用笔算. 我乍一听,暗叫不妙,这跟我的预设不一样,但马上又一想,殊途同归这不是很好的生成吗?于是我笑着说:“那就请同学们用笔算,试一试吧!”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探索数学的方法,来获取新的技能,倘若我放弃了这个生成点,一味追求我的预设,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解题策略,并对这些策略进行优化,从而引出笔算方法,就激不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智慧的火花. 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紧扣目标,超常规地摆脱教材、教学设计的束缚,冲出预设的疆域,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和需求,让有形预设寓于无形的、动态生成的课堂中.

总之,目标犹如黑夜前行的明灯,学段目标的把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我们应以课标为导向,立足于学生的思维特点,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知识结构,遵循螺旋上升的发展原则,科学定调,真正落实新课标精神.

猜你喜欢
学段正方体长方体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多少个小正方体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