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樽江月释多情

2015-05-30 14:54孙倩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念奴娇江城子愁绪

摘 要:东坡词中总关情,也正因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增加了东坡词中的情韵,打动了读者千年。然而,在理学兴盛的宋朝,东坡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在释放情感的同时又会有所克制,东坡词多是以景结情,以清远的意境冲淡浓稠的情感,令读者感受到其开阔的心胸和旷达的情怀。

关键词:东坡词;情;理;以景结情

人都说东坡诗“情理兼盛”,意即诗中既包含丰富的情感,又不乏理性的克制,笔者却认为这个词用来形容“东坡词”也许更为恰当。东坡多情,这情更多地投注在其词中而非诗中。不仅东坡如此,整个宋朝的文人皆有这种倾向。诗言理、词抒情是宋人文学创作的总体趋势。东坡词虽多情却又不沉浸于中,理学精神要求的克制使得东坡词的结尾往往是令人沉静的清旷与高远。

一、人生自是有情痴

东坡不朽,贵在“多情”。

东坡词中最能体现其豪放风格的是《念奴娇·赤壁怀古》,而其婉约词的代表则是《蝶恋花》。两阙词都是词中难得的佳作,最能体现东坡词豪放与婉约兼容并包的特点,巧合的是它们却都有同一个词——多情。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东坡自嘲“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是一种因理想和政治上的失意而造就的“多情”。时光已经无情地逝去了,周公瑾年纪轻轻便已有雄功伟业,而我苏轼空令岁月蹉跎,至今于政治上无任何建树,曾经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随着头顶渗出的白发而渐行渐远,怎能不感慨万端呢?在《蝶恋花》中,墙内正值青春韶华、无忧玩乐的佳人勾起东坡对自己青春年华的怀念,当佳人笑声渐悄时,一同消失的还有东坡记忆里的笑声,这笑声中有他自己的,有弟弟苏辙的,也有爱妻王弗的。当他突兀地陷入孤身自处的现实,他只能无奈地悲叹“多情总被无情恼”,这是一种对亲情、对世事无常的“多情”。所以说,东坡的情无处不在,他把不能自持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他的词中。

“多情”是东坡一生不能超越的关隘,他也曾自嘲“苦被多情相折挫”(《蝶恋花》)。然则东坡词,可贵的便是这份不能自持的“多情”。正因情多,才会使无奈、困惑、眷念、执着这些复杂又永恒的情感主题才一直萦绕其中,使得东坡词穿越千年的风尘,至今仍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二、此事却关江与月

东坡词情多而不凝滞于中,终究是还是和东坡深受理学精神的支配有关,每当情至浓处,东坡总能宕开一笔,以高远的意境冲淡浓稠的情感。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结尾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典型的以景结情,这是苏东坡和李清照、李后主极为不同的地方。去读易安词,读者会发现李清照在抒情时总是追求一种淋漓尽致的表达,当愁绪袭来,她绝不隐藏绝不克制,就是要它汹涌而出倾泻而下,要让人完全地沉浸在愁绪里不能自拔。“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也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愁绪无法排遣,反而让人更添绝望之感。李后主亦是如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这愁绪是要人深深地沉浸其中的。可是苏轼绝不这样,他的词中有一种理性在,读者能够明显地感受到他词中的克制。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他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那些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和自己的政治失意形成鲜明对比,谁能说他的愁不够多、不够深?他也自嘲自己“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那要如何,一味沉浸其中?这便不是苏东坡了,他的情绪很快发生了转变,“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江”给人辽阔之感,“月”则是高远的象征,东坡将无处排遣的悲愁和辽阔高远的江月结合在一起,融于天地间永恒不变的事物中,以达到释放愁情的目的。读者怎会不折服于东坡辽阔的心胸和旷达的情怀?东坡词的超脱之处,正见于此。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亦是以景代情,高远的意境及时遏止住即将一泻千里的愁思。《苏轼词集》中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行香子·过七里濑》)

“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

“情乱处,青山白浪,万垂千迭。”(《满江红·怀子由作》)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浣溪沙》)

“舞罢鱼龙云海晚,千古恨,入江声。”(《江城子》)

“魂断,魂断,后夜松江月满。”(《如梦令·题淮山楼》)

无不是以景结情,化多情于高旷的意境中。

可以说,正是这些清风与江月,才使得东坡词完全不同于柳、欧词的缠绵幽咽,一扫女儿家的脂粉气,多了些大丈夫的伟岸与洒脱。

三、结语

李清照和柳永的词情感太过,读者与之的距离过近反觉俗浅;黄庭坚和辛弃疾的词理志太盛,读者与之的距离又过远反觉高冷。唯东坡词,既能入乎其内为尘世俗情所困,道出一个凡夫俗子对情的执着与无奈,又能出乎其外放逐心灵于高远的天地间,保持一份士大夫文人当有的清旷胸怀。这层审美的距离不近也不远,恰到好处地打动读者的心弦,于是东坡词为民众喜闻乐道了千年。

参考文献:

[1]苏轼.苏轼词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

[2]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三)[M].人民文学出版社

[3]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

[4]周汝昌、唐圭臬等.唐宋词鉴赏辞典(第二版)[M].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者简介:孙倩,女,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2级本科生。

猜你喜欢
念奴娇江城子愁绪
江城子·春潮不息
念奴娇·脱贫振兴庆盛会
念奴娇·脱贫振兴迎二十大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风起了
从人出发——评陈其钢《江城子》
念奴娇 国庆(外三首)
念奴娇 ·白衣兴颂
江城子,秋日送战友
一阙诗词 万里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