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山山
【摘要】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而在我国网民的使用率中,大学生群体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互联网从邮件、BBS、QQ等软件一路更新发展而来,为大学生的交往方式从无到有,从普及到迅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互联网的发展和大学生交往方式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它对大学生交往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利弊共存的影响下,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互联网作为一个更好的平台去服务大学生,期待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互联网;发展;大学生;交往方式
1、互联网的发展
互联网的开发、发展和应用让人们迅速的进入了信息大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交流等都无法离开网络的飞速发展。同时,互联网也也悄悄地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心里变化。互联网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发展变化的同时也影响着传统交往方式的发展,并与传统方式形成挑战,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虚拟性等形成了“网络社会”。人们利用网络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方式具有新的革命性的变化。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2014年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報告着重指出了如下数据: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截至2014年6月,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0.7%,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这基本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像QQ、微博、微信等网络通讯工具都成为高校学生喜欢的交流手段,满足了大学生交往的需求,它成为了大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的必经之路。所以,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2、互联网发展路径及大学生交往方式的变化
2.1互联网发展的路径
现今,互联网的发展路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因为生活的地理环境的制约,人们的活动范围,往往局限于某一特定地区,传播交往范围窄,网络却可以实现让人们“千里传音”。现在有很多最新的软件,譬如空间、人人网、豆瓣、微博、贴吧、微信等。有朋友如是说到:现在很久不联系的好友,仅有的联系就只是在微信里点个赞而已,可想而知这个软件确实成了大众的一个工具。此外,人际交往网络,可以使人们对经济的成本小,保持这种超时空,只要你有一台电脑上网,有知识,有电,往往可以管理你的网上家园。这些对于经济、时间紧张以及不善于交际的大学生来讲,有着相当的吸引力,能扩大他们人际交往的范围。
此外,电子产品及软件的更新更是不可小觑。从以前笨重的复读机、单放机到随身听、广播等电子产品的简单功能,到现在的MP3\MP4等都可以用小小的一个放在手掌心的东西来取代我们的音乐和视频。再到现在人人必备的人手不止一个的手机,功能更为强大了,集几乎所有功能于一身了,音乐、视频等都不在话下,通话、信息功能除外,更有上网、视频聊天、实时对讲等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强大功能。以前你可以说,只要你有一台电脑,便可以拓展你的人际交往范围,现在一个小小的手机却全都能实现,所以,互联网的发展也离不开电子产品的发展和软件的开发更新。
2.2大学生交往方式的变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网络交往的社会形式。大学生已经逐步接受这种全新的虚拟世界,网络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因此,应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交往问题的研究,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并且建立起与现实世界存在的人的良好关系,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的个性和社会化的发展。
恩格斯写道:“人们在今天的发展阶段上只能在社会内部满足自己的需要,人们从一开始。从他们存在的时候起,就是彼此需要的,只是由于这一点,他们才能发展自己的需要和能力等等,他们发生了交往”。①网络传播模式迎合了大学生的这一需要,大学生的交往空间有了很大的扩展。大学生进行网络人际交往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当今最为流行的聊天类、虚拟社区类、电子邮件类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比较流行,其他像聊天室、QQ、微信等也有较高的使用率。这些常用工具在大学生轻松的学习、交流的同时,让大学生的交往能力也得到提高。
大学生活中,从没有互联网到并不普及到普及更广泛,一直到非常普及,这一系列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生交往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3、互联网发展与大学生交往关联
互联网的发展和大学生交往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交网络是一种新的互联网发展的形式,它是基于“六度分割”理论,以现实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模拟和重建现实的社会网络关系,社交网络的出现是诞生了一种以此为基础的新的沟通方式,即社会网络交往,而大学生是使用社交网络的主要群体,在大学生的沟通交往方式中,使用社交网络是大学生在社会交往方式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互联网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起到了骐达的促进作用,新型对话式的人际交流和沟通模式,让大学生看到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力量,使其对科技作用和知识价值产生新认识。在此基础上,可以得知互联网的发展对大学生的交往方式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4、互联网发展对大学生交际方式的影响
4.1积极影响
对于大学生来说,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为大学生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让大学生在学习领域得到拓宽、让大学生的社会环境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阔,这些对大学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4.1.1互联网丰富了大学生交往的社会环境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交往的社会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有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例如,方便快捷的电子邮件正逐渐取代传统的通信方式,而软件更新,如现在最火热的微博、微信消息是学生交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由此衍生出不少新型的人际关系。社会化网络为大学生的互动提供了多种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性格等特点进行自由交往,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固定,他们的爱好具有相似性,根据社会心理学的“从众效应”他们对分享的信息容易得到认同,大学生处在这种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随着时间的发展日渐成熟,使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同,而且具有强烈的愿望去进行自我展示和社会交往,这个时候网络的社会化可以满足大学生这种需求,这种交往方式也可以极大的促进了大学生的开放意识和民主意识的发展。
4.1.2互联网发展培养大学生交往意识
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在交往中的平等自主自立的意识。互联网的发展促进大学生思想上的进步,与人如何更好的沟通交往、全凭网络主体自身的主观兴趣爱好,这有助于大学生在日常的网络人际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强化平等意识,使其自主意识克服现实交往的不平等性,并逐渐将这种意识渗透至日常生活,让他们更好的从网络和西安市生活结合中了解社会,从而逐步建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发展进步的观念。
4.1.3互联网开阔了大学生交往的视野
互联网信息的多样化、知识多元化,为高校学生深刻的对现有知识的了解,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创造新的知识,扩大交往的范围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学生在网络社会和现代科技知识的海洋中可以获取专业的知识,同时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网络发展的多样性,让大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在锻炼中得到提高,而网络环境的进一步宽松、网络形式的日益发展以及可开发的网络新功能,使大学生有了自主创造的新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都得到发展。互联网正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这就让正处在发展成长中的大学生看到科技的伟大力量,对科学技术会产生新的认识,更能让他们体会到知识经济的巨大作用,鼓舞学生们投身到科学技术知识的海洋,掌握学习和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为更好地立足社会,推动社会发展自发地完善自身条件。
4.2消极影响
4.2.1过度依赖网络交往
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和匿名性,这种性质为带有欺骗性的人际关系提供了可能,社会规范很难在网络上进行控制,所以,网络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人际交往的信任危机。此外,网络交往也容易泄露个人隐私,在这一交往过程中,前台就是现实社会中的外在表现,后台则属于个人领域具有隐私性,后台信息逐步前移,容易使个人隐私暴露。社会化网络要求的是用户进行实名注册和鼓励填写个人详细资料,虽然说这有助于用户建立交往关系,但也会存在泄露个人隐私的可能。
4.2.2大学生主体性迷失和自我认识的偏差
交往是人的交往,人们在交往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具有主觀能动性。网络技术的发展最容易引起大学生主体的方向迷失,同时,角色的虚拟化是网络交往的一大特点,一些大学生也许拥有一个以上的多个代表不同身份、性格、性别的网名,扮演着与自己的实际身份和性格特点相差悬殊,甚至截然相反的虚拟角色。网络信息传播的超区域性使全球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和思想观念在网上汇聚交织,大量腐朽文化思想和错误信息,容易使大学生丧失识别能力从而导致价值观的冲突与迷失。
5、结论
面对人类社会正在进行的这场信息革命,我们在看到互联网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应留意其负面影响,并正确应对新技术给大学生所带来的挑战,从社会、政府、学校及自身等方面加强措施让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抵御互联网消极影响的能力得到增强,从而互联网才能更好地为大学生交往发展服务。作为一个大学生,深刻的跟随了互联网的一路发展,从刚入大学校园没有电脑的日子,只能去网吧完成各种电子作业的日子,到后来有了电脑的大学生活,最后你会发现,经历了从msn到QQ,到微博再到微信,以前的那种看似很难实现的现在就一部手机就能解决一切,所以说互联网是现代科技带给人类的福祉。因此,在面对一个事物的两面性时,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应该正视网络,尽最大的可能让其发挥作用,为大学生所用,展望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武昭阳.大学生网络交往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济师,2012年第10期.
[2]杨宏兰.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现状及对策[J],校园之声,2011年第7期.
[3]王莉.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及调适途径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第2期.
[4]王同奇.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及科学引导研究[J],百家论坛,2011年第513期.
[5]胡建慧.大学生网络和短信交往的特点与问题[J],网络思政,2012年1月.
[6]马桂兰.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心里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第7期.
[7]张琪.浅谈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J],科教文汇,2007年第33卷.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360页.
[9]李健.社会化网络对大学生交往的影响[J],《新闻爱好者》,2012年3月.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3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