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对人力资本集聚的作用机制研究

2015-05-30 09:16:25孙金冬韦羡玲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2期
关键词:聚集区沿海地区技术水平

孙金冬 韦羡玲

摘要:没有绝对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相对优势产业,营造区域经济竞争优势,吸引人才。具有绝对人才优势的东部沿海地区,应集中发展优势产业,转移相对落后产业,破解“民工荒”难题。

关键词:产业集聚;人力资本集聚

近些年来, 人才集聚现象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如果人力资本真的存在聚集效应,那么人力资本初始存量高的地区更能够吸引人才,必将出现“高者越高,低者越低”的现象。然而,有的学者坚持人力资本发散的观点。高水平人力资本地区对低水平人力资本更有吸引力,原因在于知识外溢的力量不足以抵消高低水平人力资本相互配合的“新古典主义”趋势(Suedekum,2006)。并且,这种人力资本外在效应对不同年龄段的高水平人力资本的作用程度不同,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地区对年轻的高技能人员有吸引作用,而对年长的高技能人员没有吸引,年轻的人才为了得到知识外溢的好处可以不考虑高昂的房价和与年长同事相比较低的工资,向人力资本存量高的地区流动。而当他们经过“学习阶段”成为熟练人才后,房价较低、人力资本水平较低从而竞争不激烈的地区对他们更有吸引力(Peri,2001)。

从学者们的研究可以看出,人力资本聚集现象不仅与不同地区人力资本水平高低有关,还跟其人力资本结构有关。人力资本结构的改变会影响到人力资本集聚现象。本文将引进产业结构变量和人才结构变量来研究人才聚集现象。

一、产业集聚对人力资本集聚的作用机制

对于一个特定的个体来说,他(她)可以选择任何工作和任何工作地点。然而,更可能的情况是,他(她)会选择某一特定的工作,并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从事这项工作,甚至为这项工作而选择改变工作地点。如果初始人力资本水平较低,他(她)需要良好的非正式学习环境,通过同他人的交流获得技能。而技能密集的产业聚集区为他(她)提供了这个平台(Glaeser,1999)。

假设只有产业聚集区(A)和非产业聚集区(NA),人们在这两个地区间流动。产业聚集区和非产业聚集区的差别在于平均人力资本水平不同。在产业聚集区,从事某项工作的人们拥有的平均人力资本水平较高。而在非产业聚集区,从事某项工作的人们拥有的平均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假设在这两个地区,平均人力资本分别为HA和HNA,HNA

假设对于初始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特定个体i来说,选择到产业聚集区工作只是为了增加学习和模仿机会,以提高其人力资本水平。用s表示均匀的分布在I行业的高人力资本水平劳动力占区内总劳动力人口比例。因此,在这一区内的学习机会为S/I。用c表示当有学习机会时低技术水平者向高技术水平者模仿的概率。那么,在这一区内学习模仿的概率为cs/I。能在特定行业工作的概率D(N)是区内这一行业劳动力人数N的增函数。低技术水平者若没有抓住学习机会,那他仍然保持低技术水平。因此,低技术水平者仍然保持低技术水平的概率为(1-cs/I)D(N),低技术水平者抓住学习模仿机会从而提高其技术水平的概率则为1-(1-cs/I)D(N)。因此,低技术水平者提高其水平的可能性随模仿率c、高人力资本比例s、行业劳动力数 N 增加而增加,随行业数 I 增加而减少。

用wNA表示特定个体i在非产业聚集区的生产率。由于产业聚集区的知识外溢,通过学习和模仿,在产业聚集区特定个体i的生产率会提高w[1-(1-cs/I)D(N)],并且提高的量是学习概率的增函数。因此,在产业聚集区特定个体i的生产率为wNA+w[1-(1-cs/I)D(N)]。如果劳动力都是按边际产出支付报酬,那么特定个体i在非产业聚集区和产业聚集区的收益分别为wNA和wNA+w[1-(1-cs/I)D(N)]。然而,更可能的情况是,知识外溢所获得的收益需要在学习者和被学习者之间分享,否则被学习者没有动力和学习者分享自己的知识。假设学习者必须支付收益的1-δ部分给传授他技术的被学习者。因此,特定个体i在产业聚集区所获得的实际收益为wNA+δw[1-(1-cs/I)D(N)]。

人力资本的聚集在带来知识外溢的好处外,还会带来生活成本的上升和竞争的压力。假设产业聚集区和非产业聚集区的成本差别C(N)是劳动力人数N的增函数。在这种情况下,特定个体i的净收益是

B(s,N)=wNA+δw[1-(1-cs/I)D(N)]-C(N)(1)

从模型1可以得出,对于初始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劳动力来说,其净收益随行业内高人力资本的比例 s 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产业集中度I的增加而减小。因此,人力资本相对集聚度取决于产业的相对集聚度。产业集聚度越高,模仿学习越容易,产业聚集区规模将越大。当然,在产业聚集区的成本上升,将会损失一部分人力资本。毕竟,成本的上升有可能会抵消了集聚带来的好处。不管对于低人力资本者还是高人力资本者,这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为了吸引和留住高水平人力资本,低技能劳动力应该选择其学习模仿收益的较低份额归自己,这样才能对双方都带来好处。

二、提高产业相对聚集度是形成人才集聚的关键

区域产业聚集会加大人才聚集。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在特定区域集聚,必然引致人才向该区域流动、集聚,从而促进群内人才集聚效应的产生。原因在于产业集聚加大了学习和模仿的机会。例如,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了大多数的高新技术产业,大量高端人才都涌向这些地区,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聚集,而且这种聚集的趋势仍在持续。张同全等(2009)比较了长三角、珠三角和胶东半岛三大制造业基地各市的人才集聚效应。发现各市的人才集聚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佛山、苏州、东莞等城市排名领先,而广州、南京、杭州等城市的排名落后。主要原因是前者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发达,制造业人才集聚效应更容易显现,而后者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较大,制造业的比重偏低,制造业人才集聚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小。

因此,地区产业特征决定着人才集聚效应的大小,从而决定着人才流动的方向。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首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国际产业向中国的转移,主要集中于工业尤其是制造业。20世纪80年代以制鞋、玩具、服装、自行车等轻纺工业为主,90年代以来以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为主,近几年又出现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如大型石化、冶金、机械、造船等产业向我国加速转移的势头。沿海地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也在大量吸纳中西部转移来的劳动力。出现了以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福建六省市地区为主要流入地和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和四川为主要流出地的劳动力流动格局(吴安,2004)。虽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发达国家或地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但这种劳动力流动格局依然没有得到改善。2011年,广东、上海和浙江净流入人口3985万人,河南、重庆和广西净流出人口2060万人。并且,在东部沿海地区人才越来越聚集在一些相对优势产业上。

三、结论及建议

在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时候,人才在发生着发散和重新聚集的过程。对于那些在该地区相对优势地位下降的产业,对想工作在该产业的人才的吸引力有限。这和模型1的结论是相一致的。也能很好地解释作为中国制造业集中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劳动力短缺现象。因此,对各地人才引进工作有如下建议。

第一,对于没有绝对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相对优势产业,营造区域经济竞争优势,吸引人才。中西部地区在产业选择上,要立足本地区的资源优势,不能盲目的跟风,要有明确的相对优势产业群。区域特色经济及相对优势产业的形成,为人才聚集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学习模仿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区域内,形成相对人才聚集。

第二,对于具有绝对人才优势的东部沿海地区,集中发展优势产业,转移相对落后产业,破解“民工荒”难题。东部沿海地区应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进程,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将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到内地。高附加值产业的形成,既能聚集相关高端人才,又能解决人才结构性矛盾,从而使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

参考文献:

[1]张同全,王乐杰.我国制造业基地人才集聚效应评价——基于三大制造业基地的比较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11).

[2]吴安.中国产业及劳动力逆向流动分析——以重庆与北京、广东的比较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4(12).

[3]Jens Suedekum.Human Capital Externalities and Growth of High- and Low-Skilled Jobs[J].IZA Discussion Paper 1969,

2006(02).

[4]Giovanni Peri.Young People, Skills and Cities[D].CESifo Group Munich,2001.

[5]Edward L. Glaeser, Hedi D. Kallal,

Jose A. Scheinkman,et al.Growth in Citi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2(06).

[6]Edward L. Glaeser. Learning in Cities[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99(46).

(作者单位:孙金冬,广西财经学院;韦羡玲,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聚集区沿海地区技术水平
2018年广西北海沿海地区考古调查简报
广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0:50
成都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策略
全国首批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辽河化肥厂
兰台世界(2017年15期)2017-08-29 14:56:05
土族聚集区传统常用野生植物及相关传统知识的研究
威海沿海地区雾的气候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分析
误区:非沿海地区人人需要补碘
时空扫描统计量三维可视化的实现*
钢管倒棱机设备及专业技术水平简介
现代冶金(2015年4期)2015-02-06 01:56:00
广州蕃坊及其外籍人聚集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