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潜
[摘要]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5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垂体后叶素复苏治疗,对照组采用去甲肾上腺素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12h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尿量、血肌酐、6h内复苏成功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发生率。结果:用药12h后观察组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2h后两组MAP、尿量、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h复苏成功率为85.7%(2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18/28);观察组MODS的发生率为25.0%(7/28),明显低于对照组57.1%(16/28)。结论: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优于去甲肾上腺素,其可显著提高组织细胞灌注,改善组织缺氧状态,患者复苏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感染性休克
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0月采用垂体后叶素治感染性休克患者2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感染性休克患者诊断均符合2001年危重病医学/欧洲危重病医学会/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外科感染学会国际会议制定的关于全身性感染的定义标准,休克出现时间<6h。排除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的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肠梗阻、气胸、系统性硬化症等。将56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垂体后叶素进行复苏治疗,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62.3±9.6)岁;对照组采用去甲肾上腺素进行复苏治疗,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61.8±8.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留置静脉导管及动脉导管等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所有患者在均给予包括去除病因及容量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垂体后叶素升压治疗,剂量在0.017~0.042U/min。对照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剂量为5~20μg/min。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12h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尿量、血肌酐、6h内复苏成功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用药前后各指标的变化
两组用药前HR、MAP、尿量、血肌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2h后观察组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2h后两组MAP、尿量、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用药前后各指标的变化
组别
例数
HR(次/分)
MAP(mmHg)
尿量(ml.kg-1.min-1 )
血肌酐(μmol/L)
观察组
用药前
144.6±13.6
56.8±6.1
0.58±0.06
61.8±7.2
用药后12h
118.3±11.4
72.6±7.4
1.13±0.12
62.4±7.1
對照组
用药前
143.7±13.8
56.5±6.5
0.56±10.0
61.5±7.7
用药后12h
126.7±11.2
74.0±7.5
1.15±0.13
63.4±7.6
2.2两组6h内复苏成功率及MODS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6h复苏成功率为85.7%(2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18/28);观察组MODS的发生率为25.0%(7/28),明显低于对照组57.1%(16/28)。
3讨论
感染性休克是指患者由于感染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进而引起组织器官灌注严重不足的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综合征[1]。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升高血压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首要策略,临床上治疗方法包括早期液体复苏及儿茶酚胺类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通过维持血压来提高重要器官的组织灌注。但有研究表明,患者患感染性休克时,约有1/3以上患者的血管加压素相对分泌不足[2]。目前,国内尚无临床上可使用的血管升压素,垂体后叶素是一种由血管升压素和催产素构成的混合物,血管加压素由视上核及室旁核分泌,分泌后储存于垂体后叶,具有收缩血管而升高血压的作用;催产素主要用于引产,在小剂量给药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极小,因此,主要通过血管加压素对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3-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组患者在用药12h后观察组HR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垂体后叶素具有更明显的降低心率作用。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6h内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垂体后叶素对于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复苏效果明显优于去甲肾上腺素。研究显示[5],感染性休克时应用小剂量血管加压素可选择性的扩张血管,介导脑动脉、肺动脉及冠脉血管扩张。值得指出的是,垂体后叶素可减少冠状动脉血流,增加了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因此,使用宜应用小剂量。总之,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优于去甲肾上腺素,其可显著提高组织细胞灌注,改善组织缺氧状态,患者复苏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强.对比分析去甲肾上腺素与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J]. 2014,13(14):1190-1192.
[2]伍增龙,黄永鹏,马俊,等.感染性休克患者两种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1):180-181,193.
[3]罗毅,刘路培,黄振宇,等.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31(5):585-587.
[4]陈少忠.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研究现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 16 (5):110-112.
[5]王灿琴,王忠云,潘寅兵,等.垂体后叶素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应用[J].江苏医药, 2011,37(14):1693-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