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在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中的应用

2015-05-30 23:06冯国钧
世界复合医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

冯国钧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预防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胃癌病人进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临床资料,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的病人120例,给予肠外营养的120例病人作为对照,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在预防术后残胃排空障碍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组病人的术后发生残胃排空障碍的有1例,对照组有15例。结论: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有效降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发生。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胃大部分切除术;残胃排空障碍

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是一个相对比较安全、高效且价格便宜的营养供给方法。早期肠内营养对于病人术后改善营养吸收情况、提病人免疫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都比肠外营养的应用效果要明显。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胃癌病人胃大部切除术后进行不同的营养供给方法,发现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的病人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给予肠外营养的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收集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胃癌病人进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临床资料,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的病人120例,同时给予肠外营养的120例病人作为对照。病人年龄25-82岁,平均年龄59岁,入选病人均无并发糖尿病。其中,早期肠内营养组中高分化腺癌11例,低分化腺癌37例,印戒细胞癌8例,其他2例;肠外营养组中高分化腺癌25例,低分化腺癌62例,印戒细胞癌9例,其他3例。肿瘤分期情况:早期肠内营养组I期8例,II期27例,III期85例;肠外营养组I期10例,II期20例,III期90例。

1.2方法

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组的病人在手术当天的早晨留置胃肠减压管捆绑鼻肠管,手术过程中把鼻肠管放进韧带的下方或者吻合口下方距离输出撑空肠20厘米处,并用手术器械固定好。胃肠减压管必需等到病人手术完成后肛门排气即可拔掉。手术完成后24小时内启用鄂农恩制剂即哈利制药企业的瑞素,每5OO毫升含热量2092千焦,蛋白质19克,糖类69克,脂肪17克。手术完成后的第一天需要经鼻肠管滴注等渗盐水500毫升,第二天给予瑞素5OO毫升,第三天给予瑞素1000毫升,第四天开始给予瑞素25-30毫升每千克,利用输注泵匀速滴注,需要在12-16小时内滴完,不足的部分由肠外营养补足。手术完成后的营养支持5-12(平均7.1)天。给予肠外营养组的病人同样放置胃肠减压管,等到肛门排气后即可拔掉。给予标准的3升袋肠外营养供给,热量为1046-1215千焦,由葡萄糖和百分之20的英措里皮德分别提供百分之50的热量,氮0.18克/(千克·天)(氮源为百分之85的乐凡命),每天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氯化钾和胰岛素。用量为葡萄糖:胰岛素为5:1,将葡萄糖和胰岛素混合于3升袋中,在17-23小时内匀速静脉滴注。在手术完成后的第二天开始进行,一共5-15(平均7.9)天。

1.3残胃排空障碍的诊断标准及临床表现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诊断标准:经过一项或者多项检查发现没有胃分泌液流出道机械性梗阻,胃的引流量大于800毫升,持续天数大于15天,没有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现象,没有引起术后胃瘫的基础疾病,比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结缔组织疾病等,没有使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表现如下:在由流质变为半流质饮食的过程中,出现了上腹部胀痛,反复呕吐、宿食以及胃液、胆汁等。病人呕吐后症状会有所缓解,并出现肛门排便和排气的现象。通过体检后会发现病人的胃内发出振水音,还可能出现肠鸣音等症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所得到的数据。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组的病人和肠外营养组病人之间的胃排空障碍发生率比较平方差和标准差进行检验。当P小于0.05时,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组的12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和腹痛症状,但对药物的输注速度和温度进行调节后症状有所减轻。6例发生腹泻,通过减少药量并调节药物输注速度后其中的5例症状减轻,另外1例的腹泻情况比较严重,排除肠道感染,加用洛呱丁胺后症状减轻。有1例病人出现吻合口屡,经引流等处理后愈合。所有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组的病人均没有出现急性机械性肠梗阻和代谢性并发症,没有出现死亡病人。肠外营养组的病人没有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的并发症。但有2例病人出现了吻合口屡,其中1例症状比较严重,并引起腹腔内感染,治疗无效死亡。结果显示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组病人的胃排空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病人的残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O5。

3.讨论

胃排空障碍是指不伴吻合口或输出空肠撑等机械性梗阻因素的残胃无力,排空迟缓,又称胃瘫或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胃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原因如下:病人精神因素,情绪紧张,对手术顾虑重重;迷走神经切断、损伤,影响术后胃张力的恢复;手术创伤,手术时间长,胃壁组织挫伤较重以及腹腔内手术后改变,如网膜粘连;胆汁返流影响残胃功能恢复;饮食改变,使残胃不能适应;全身因素:营养不良、低蛋白、电解质紊乱等。早期肠内营养供给是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的方式来提供可满足机体代谢需求的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对胃肠功能完整或具有部分胃肠功能的病人,只要病情许可,营养摄取的最佳途径仍是胃肠道。一般情况下,术前小肠功能正常,术后肠蠕动和吸收功能也一直存在。术后麻痹仅限于胃和结肠,只要胃充分减压,术后第一天甚至术后数小时内即可进食。临床研究表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供给是安全有效的。它对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肠载膜屏障、减少术后并发症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术后胃排空障碍表现为术后开始进食的1-2天内出现餐后上腹痛、饱胀、暖气、反酸和呕吐等症状。体检有胃振水音,胃镜和X线检查的主要表现为胃液I留、胃无蠕动或蠕动减弱,吻合口水肿、慢性炎症,但部分造影剂或胃镜仍能通过吻合口。本研究通過分析进行胃大部切除术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发现,术后给予不同营养供给方式,残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也明显不同。早期肠内营养供给组120例病人中出现残胃排空障碍的只有1例,而肠外营养组病人120例出现15例, 早期肠内营养供给组残胃排空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这说明早期肠内营养供给方式更有利于胃肠道功能与形态的恢复,食物刺激有助于激活肠道内分泌系统,可增加肠载膜和门脉系统的血流,促进肠道激素的合成和释放,调节胃、胆、胰分泌,促进胃肠蠕动和载膜增生,从而降低残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

  1. 结语:

胃大部分切除术完成后如果病人出现残胃排空障碍一般需要需持续长时间的禁食、胃肠运行减压以及营养供给等复杂的治疗过程,增加了患者的住院天数,还加大了患者的精神压力。作为医院的大夫有责任尽量降低这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通过分析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供给和肠外营养供给残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发现早期肠内营养供给是一种安全、高效且价格低的营养供给方式,值得应用和推广。

5.参考文献:

[1]杨东炜.鼻空肠三腔喂养管在腹部手术后胃瘫病人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3,15(5):308-309.

[2]工俊.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分析与防治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26(10).

猜你喜欢
早期肠内营养
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肠道肿瘤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措施的意义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临床研究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调控及安全性研究
探讨食道癌、贲门癌、胃癌及胰腺癌术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效果
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免疫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应用时机的临床对照研究
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肠外营养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