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惊风的方法分析

2015-05-30 20:10:51晏淑荣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2期
关键词:中医治疗

晏淑荣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惊风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随机挑选2012年3月-12月,我科收治的22例小儿急惊风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结果:对比分析惊风患儿用药治疗前后的抽搐评估状况,用药治疗后抽搐状况明显低于用药治疗前,p<0.05,临床有实际意义,效果显著。讨论:中医治疗小儿急惊风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据不同病因进行病因治疗等抢救措施,临床中医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病症。

关键词:小儿惊风;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2-0422-01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重病证,临床主要症状出现抽搐、昏迷等。一般分为急惊风、慢惊风两大类,凡其病急骤,属阳属实者,统称急惊风。发病年龄以1~5岁多见。对2012年3月-12月我科收治的22例小儿急惊风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剖析,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至2013年我科收治的22例小儿急惊风患者,男性患儿12例,女性患儿10例,年龄2-5岁,平均年龄(3-0.5)岁,临床出现不同程度的高热、痰多等症状。

1.2方法 小儿急惊者,本因热于心,身热面赤引饮,口中气热,大小便黄赤,剧则搐也,盖热甚则风生,风属肝,此阳盛阴虚也,故利惊丸主之,以除其痰热,不可用巴豆及温药大小下之,恐蓄热痰不消化也。小儿热痰客于心胃,因闻声非常,则动而惊搐矣。若热极,虽不因闻声及惊,亦自发搐。”“二便秘涩者,清热镇惊汤、安神镇惊丸主之;火郁生风者,至宝丹主之;痰盛生惊者,牛黄丸攻下之;热盛生风者,凉膈散清热之;病不甚者,则用平治之法。

1.3统计学分析处理 利用spss19.0软件建立统计数据库,对临床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资料用均值与标准差方式表达,结果显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临床效果显著,有优越性。

2.结果

对比分析惊风患儿用药治疗前后的抽搐评估状况,用药治疗前抽搐评估为37.53-4.67,用药治疗后评估为28.75-3.24,用药治疗后抽搐状况明显低于用药治疗前,p<0.05,临床有实际意义,效果显著。

3.讨论

惊风暑温起病急,多发生于盛夏炎热之季。患儿多有高热多汗,头痛项强,口渴烦躁,恶心呕吐,便秘,嗜睡,抽搐。病理显示患儿舌红苔黄,脉洪数,指纹浮紫。严重者高热不退,反复抽搐,神志不清,呼吸困难,狂躁不安,舌苔黄厚,质红起刺,脉滑数。暑温药物:生石膏3g(先煎),生地10-15g,黄连5~10g,山栀5~10g,水牛角15~30g(镑,先煎,以之代犀角),黄芩10~15g,知母10~15g,连翘10g,丹皮10g,竹叶10g,玄参10-15g,赤芍10g。方义:石膏、知母清解阳明,黄连、黄芩、山栀、连翘清热泻火,水牛角清营解毒、息风镇惊,赤芍、丹皮清热凉血,竹叶利尿泄热,玄参、生地养阴清热。

湿热疫毒夏秋之季,起病急骤,突然高热,持续不退,神志昏迷,反复抽搐,烦躁谵妄,呕吐腹痛,大便腥臭黏腻或脓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湿热疫毒壅阻肠腑,内迫营血,直犯心肝。可见于中毒性痢疾,亦有先见惊厥,而后大便脓血,甚而始终未见大便症状者。药物:黄连6~10g,黄芩10~15g,黄柏6~10g,山栀10g,白头翁15-30g,秦皮10g,玉枢丹0.6~1.5g(化服,日2次)。方义:黄连、黄芩、山栀、黄柏清热解毒,白头翁、秦皮清利湿热,玉枢丹解毒辟疫。加减:抽搐不止者,加羚羊角、钩藤、全蝎息风定痉。大便不爽者,加生大黄、枳实、厚朴清肠导滞,通腑泄热。腹痛者加白芍、木香理气和血,呕吐者加竹茹、生姜、半夏和胃降逆。

惊恐动风发病急,暴受惊恐后面色时青时赤,频作惊惕,甚而四肢抽搐,但时间较短,偶有发热,大便色青。舌无异常,脉数乱,指纹青紫。有惊吓史,平素情绪紧张、胆小,夜惊啼。声光、异物刺激,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心失内舍,肝风内动。药物:琥珀粉3g(冲),胆南星6g,天竺黄6g,茯神10g,远志6~10g,龙齿10g,石菖蒲6~10g,蝉衣3~6g,党参6-10g,琥珀抱龙丸1/3-1丸(日2次,化服)。方义:琥珀、龙齿镇惊安神,天竺黄、胆南星、石菖蒲化痰息风,茯神、远志、党参养心安神,蝉衣息风,琥珀抱龙丸镇惊化痰。加减:寐中肢体抖动,惊啼不安者,加小麦、白芍、甘草、磁石缓急平冲;呕吐加半夏、竹茹和胃止呕。平时胆小心惊者,可用镇惊丸(《医宗金鉴》)调理,以养心安神、镇惊豁痰,方内有茯神、麦冬、朱砂、远志、菖蒲、枣仁、牛黄、黄连、钩藤、珍珠、胆南星、天竺黄、水牛角等。朱砂一味,含有一定毒性,每日剂量不应超过0.5g(冲服),疗程应在10天以内为宜。

急惊风之痰,有痰火(热)、痰浊之别。神昏、高热、痰鸣为痰热上蒙清窍,妄言谵语、狂躁不宁为痰火上扰清空,深度昏迷、嗜睡喉鸣、呼吸困难为痰浊内陷心包。故其治有芳香开窍、清心开窍和涤痰通腑之别。急惊风之热,有表热和里热之殊。外风邪在肌表,清热宣解即已,若见高热惊厥亦一过性,热退惊止;内风病在心、肝,热、痰、风三证俱全,反复抽搐,神志昏迷,必用清热、豁痰、息风之剂。

通过本文显示,对比分析惊风患儿用药治疗前后的抽搐评估状况,用药治疗前抽搐评估为37.53-4.67,用药治疗后评估为28.75-3.24,用藥治疗后抽搐状况明显低于用药治疗前,p<0.05,临床有实际意义,效果显著。中医治疗对缓解小儿惊风症有显著疗效,通过中药药理的作用及时缓解患儿高热多汗,头痛,口渴烦躁等临床症状。

对于长时间抽搐的患者给予吸氧处理,并注意患儿生命体征变化例如体温、血压、脉象、呼吸、出汗、瞳孔等变化情况。对急重者,宜采取西医退热、抗惊厥、降颅内压、纠正呼吸衰竭,根据不同病因进行病因治疗等抢救措施。

猜你喜欢
中医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引产术后胎盘残留的中医治疗方法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53:45
探讨院前急救模式对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03:10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应用中医辨证方案治疗临床体会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1:52:36
高通量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1:42:39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上海医药(2016年20期)2016-11-09 21:19:04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56:21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