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之创作考源

2015-05-30 15:45李国顺
北方音乐 2015年20期
关键词:歌曲源流考查

【摘要】文章以历史性客观叙事的方法,对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创作素材来源、诞生以及传播进行了详细的记述。并围绕作者和作品,从广阔文化背景中进行了梳理、记录和综述。并由此展示了这首华人经典名曲的强大生命力和丰厚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源流;考查

要追寻《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享誉世界的名歌的根源,除了把注意力集中在“西部歌王”王洛宾的身上以外,还要把目光投向曾经在青海生活了半个世纪的哈萨克民族身上。哈萨克是一个游牧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主要生活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中国的新疆地区。上世纪初居于新疆的哈萨克人“因不堪忍受新疆封建军阀,特别是盛世才的残酷剥削和大规模的屠杀,……误信反动头人的宣传,认为甘、青两省的统治者,同属伊斯兰教‘教友,便相约东迁。这次迁移规模大而且有组织”。 从1934年起,哈密及巴里坤一带的500余户哈萨克人东迁,一部分滞留在甘肃的酒泉,一部分则来到青海湖以西的茶卡地区。两年后,又有巴里坤的4000余户哈萨克人东迁。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滞留在甘肃的安西和酒泉,一部分人则从甘肃的张掖进入青海的海北。后与当地蒙、藏牧民发生冲突,青海时值马步芳家族统治,当局经过派兵镇压后又派出专人前往“招顺”,后来还把许多妇女和儿童迁到西宁马氏家族工厂里做工。王洛宾于1938年秋随丁玲任团长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到青海演出,并在西宁各中小学教唱抗日歌曲。剧团解散后,他应约于1939年初再次来到西宁,住在昆仑中学宿舍,组建青海抗战剧团,搜集整理民歌,从事抗日宣传活动。《在那遥远的地方》就在这样一个历史环境和机遇下诞生了。

一、《在那遥远的地方》之素材来源

王洛宾当时写了一首《穆斯林青年进行曲》,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起了当局的重视。并通过政府力量很快传唱到全省各县,继而传到西北和西南回族地区,以至于在抗战八年中,许多回族群众都以为王洛宾是个穆斯林。伊斯兰教规中禁止唱歌,我们今天听到的,在清真寺里阿訇的念经,虽有老调、麦加调或也门调等的不同,但都不说“唱”,要说“念”。当时由于他的工作,打破了回民学生长期不能唱歌的惯例。

王洛宾非常重视民歌的收集和整理编创,这是《在那遥远的地方》诞生的主要因素。关于此歌曲的素材来源,有两种主要的记述:一种记录是“1939年、1940年之际,新疆统治者将两个哈萨克族部落驱逐出境,一个部落停在了祁连山北麓,一个部落进入青海,青海统治才派人去海北‘招顺并将许多妇女儿童迁来西宁工厂中作工,实际上是作‘人质。当时我请东关维吾尔族商人哈迭尔协助(翻译)去工厂记录了二十余首哈族民歌。《玛依拉》、《都达尔和玛利亚》就是在那个时候记下的,并用这些民歌旋律,写了一个小歌剧。”(注:小歌剧就是二幕歌剧《沙漠之歌》。)十三首歌曲中其中一首《我愿作个牧羊人》就是后来的《在那遥远的地方》。

第二种记录是“约在1938-1939年之间,新疆一哈萨克部落,由于和统治者闹矛盾,被赶到甘肃河西走廊。一部分留在祁连山北麓,一部分则越过祁连到达青海海北地区。当时有三十余人到西宁与青海统治者商谈‘归顺事。这三十余人中有几个歌手,东布拉手。当时通过关系,约请他们的歌手每天去北门外公园弹唱半天,共用了三个半天的时间,记录下二十余首民歌。当时只请了一位维吾尔商人担任翻译,由于语言条件的局限,所以唱词不能逐字译出,只能半编半译,比如:‘在那遥远的地方歌中唱道‘每天能看她的笑臉和那漂亮金边的衣裳,那时在藏族的千户长家中看到他们的姑娘穿的是金边的衣裳,于是把这金边借用在哈族姑娘的衣服上,实际上哈族姑娘,衣服上根本不镶金边。后来传唱开了,这个‘金边的问题,也就不便再纠正了。”

关于这个事实,王洛宾先生在青海时特聘的助手,曾与王洛宾一同组建青海抗战剧团并在青海共事八年的老教育家周宜逵先生,因目睹了王洛宾先生在青海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面对社会上一些不实的说法,在年逾八旬之时,多方求证,历时月余写就了《回忆洛宾60年前在青海的真实情况》的回忆文章。文章较为详尽回忆和描述了当时的情况:“在他住地,他拿出几本密密麻麻抄写着民歌的练习本,兴致勃勃地唱给我听。我看到和听到的是他在甘肃搜集记谱的几首民歌。有《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达坂城》(即马车夫之歌)《黄昏里的炊烟》等,他说:‘很纯真,很有味!没有整理好,还要好好加工。他问我青海草原少数民族的情况。我告诉他,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以下简称哈族)歌手多,将来可以打听访问一下。 大约是当年的5 月中旬,有一天洛宾要我随他到北门外香水园去。他约好两位维族商人(兼当翻译),两位哈萨克族歌手(一老一少),准备花费一天时间在香水园一起唱歌。大家聚在一起,气氛十分融洽、热烈。年长的一位哈萨克族歌手风趣幽默,嗓音特好,唱起歌来高亢豪放,感情非常投入,而且高低快慢有很大随意性,第二遍与第一遍唱,多处有出入,同时音调中随时加入一些用喉咙吼出的花腔,学唱的人很难掌握。洛宾对此很欣赏,很感兴趣。老人弹起冬不拉,一连唱了六七首民歌,洛宾选中两首记录下来,即《等你到天明》《都达尔和玛利亚》。另外还记了九首短歌,只记了谱未填词,后来编入了歌剧《沙漠之歌》。年轻哈萨克族歌手又唱了洛宾在甘肃曾经记录的《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曲调基本相同,只是词句好像少了许多。维族青年歌手听了哈族歌手的歌唱,接着也唱了一首叫《牧羊人之歌》。听起来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大体相似,只是曲调简短,译出歌词完全不同。老歌手说,这就是哈萨克族歌,唱法不同。”王洛宾在记录的《牧羊人之歌》基础上进行创编后,定名为《我愿做个牧羊人》,这就是《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原始曲调。

二、《在那遥远的地方》之诞生和流传

王洛宾对民间音乐有着极大的兴趣和高度认真的责任心。他先让哈萨克族歌手唱三遍,完成基本记谱,再请歌手唱两遍,他认真订正后再唱给歌手听,若歌手举大拇指表示赞同,就算通过了。维族青年歌手唱起来节奏明显,变化不大,三遍过后就定稿了。并将词句原文(译意)记在曲谱下面,作为以后加工整理的素材。

“洛宾曾经有一次在西宁湟水边和哈萨克族歌手欢聚,歌手和洛宾同时唱《等你到天明》。两种语言同唱一首歌,散板唱法,洛宾尽量跟随歌手那高亢游弋的音调,曲调虽唱准了,声音高低差别很大。但也得到了歌手的认可。洛宾边唱边拿着他记的曲谱,随时在多处注上记号,后来对这首歌的汉文词句又作了大的改动。”周先生确认,王洛宾当时创编的歌曲几乎每一首都是这样和维、哈族歌手一起磨合练唱后,反复修改完成的。

后来王洛宾写的《草原情歌》,歌词、曲调都基本上以维族歌手所唱三段词的《牧羊人之歌》为依据,经过认真琢磨和再创作而最终完成。“为了唱起来情感更加深厚,他加写了第四段词(即‘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他还说,《牧羊人之歌》是脱胎于《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他将这两首歌都整理出来。我当时不大清楚它们的调式有何不同,只觉得一首长,一首短,个别地方相似。”对这首民歌,王洛宾视之为珍宝,曾携带着整理的歌谱,去昆仑中学找资深的中文老师石殿峰探讨某些语法、音韵等问题,精雕细凿,务求完美。关于《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最后定名,周宜逵先生肯定地说:“这时,歌唱家趙启海自重庆来到西宁,洛宾在百忙中陪他到处走走,据说赵也去过维族商店,听了歌手唱歌。赵临走时,洛宾把他改编、创作的几首新疆民歌交给赵启海,并把《草原情歌》改名为《在那遥远的地方》(四段词)让赵带去。这是1939年6月上旬的事。”《在那遥远的地方》就此诞生,在青海、重庆等地演唱后,很快就流传开来,并以著名的“青海民歌”而蜚声国内外,成为音乐会上的优秀保留曲目。作者对青海大地和各族人民深沉执着的爱,直接表现在歌曲中对青海高原美丽风光的描绘和讴歌之中。这种深情婉转、歌颂倾诉的歌声,引起了听众的强烈共鸣和美好暇想。

在《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的文化背景形成和积淀过程中,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而动人的故事。关于这段史实,与著名电影导演郑君里来青海拍摄大型纪录影片《民族万岁》有密切的关系。1939年4月,电影导演郑君里、美术师韩尚义、歌唱家赵启海等人抵达西宁。郑君里安排王洛宾和牧羊女骑马赶着羊群奔跑,王洛宾同时唱着他的那首日后脍炙人口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这段情节也被拍入了镜头,郑君里认为这是影片中很有意思的一个片断,增添了影片的情趣和艺术性。”每一个镜头都充满了美与力量:“黄昏,绿意盎然的草原上,一顶顶白色帐篷静静地沐浴在余晖中,藏族群众在唱‘拉伊声中,镜头由远及近,草原人民围着篝火,高兴地跳着锅庄,安静的草原俨然是欢乐的海洋,草尖仿佛都满溢笑容……”

综上所述,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曲调基础是哈萨克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但是王洛宾在进行创编时,为了塑造牧羊姑娘温柔亲切、姣好光彩的音乐形象,特地溶进了其他民族的音乐语言和生活情怀。《在那遥远的地方》具有深厚广阔的文化背景和艺术内涵,进而具备了坚实的生命力,经数十载传唱历练不衰,并且成为整个华人音乐的经典。

参考文献

[1]青海省志编纂委员会:《青海历史纪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

[2]1985年5月21日王洛宾给马忠国的信.

[3]1980年八一前夕王洛宾写给谢承华的信,载《牧笛》1985年3期.

[4][5][6][7]周宜逵《回忆洛宾 60年前在青海的真实情况》载《西海都市报》.

[8]郭晓芸:《<民族万岁>:青海的银幕“处女秀”》,《西海都市报》2011.11.7.

作者简介:李国顺(1964—),男,藏族,青海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理论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理论作曲及教学研究,传统音乐研究。

猜你喜欢
歌曲源流考查
《源流》前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水痘源流考
“啸”的源流
本帮菜之源流考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甘肃文县白马藏族文化的艺术特色
初中英语课前热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