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目标指导下的小学音乐”双基”教学探讨

2015-05-30 15:45张晓敏
北方音乐 2015年20期
关键词:技能音乐教师

张晓敏

一、新课程目标与“双基”教学

(一)新课程目标分析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段表述实际上包括和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依据了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需要、教学管理等因素来划分学段的。具体地说,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划分为“1-2年级”、“3-6年级”、“7-9年级”三个学段,其中“1-2年级”、“3-6年级”两个学段为小学学段,在音乐教学上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感受体验和探索创造的能力为目标。

(二)“双基”教学与新课程目标

1.新课程目标中的“双基”教学

音乐“双基”教学是指学校教学内容中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简称。新课程目标理念中的“双基”教学,不单是教会学生唱准音符,认识一个音乐知识点,掌握一种听唱、视唱乐谱的能力,而是教师将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意境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是学生获得审美感受与体验的过程,是音乐中情感得到升华的过程。

“基础教育中的任何课程,只要是一门学科,必然会有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因此,对于音乐教育来说,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这既是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音乐素质的一种需要,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了基础。”以上是《音乐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重要性的阐述。新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居于首位。音乐审美教育是目标、是方向,也是基本的指导思想,而音乐技能教育则是过程、是手段,也是实现审美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径。音乐技能教学必须为审美教育服务,为达此目的,就应该把音乐的魅力与乐趣融入技能教育,把纯技术训练本身所固有的艰辛和困难降低到最低限度,根据“寓教于乐”的指导思想来统领技能教学。

2.音乐课程改革后“双基”教学现状基本情况调查

(1)调查问卷的设计。本次调查问卷由笔者本人独立设计调查试卷,采用的是结构型问卷形式,从教师对课改后“双基”教学的认识及教学方法等几方面共设计13个题目,保证了问卷设计的科学性。

(2)问卷发放和回收。本次“双基“教学情况调查以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属小学、树勋小学、北安小学的在籍音乐教师为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22 份,实际回收问卷22份,占总数的100%,可以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有22份。问卷采取无记名形式。

(3)结果分析:

·学生方面:笔者对三所小学的学生进行随机提问时发现,除因学校性质差异造成的学生素质略有差异外,在音乐“双基”知识点掌握上都略显不尽人意。当笔者提及是否喜欢音乐课上学知识时得到的回答是想学,但是不好玩,没意思。

·教师方面:(如表1所示)

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对课改后的“双基”教学在教学方法和重视程度上均有较大的变化;在是否尝试体验“双基”教学的问题上,有一半以上的教师想过,但教学条件不允许,例如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没有专业配置的教学器件等;有93.3%的教师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在给“双基”教学在新课程整个目标中排序时,认为排第一位的占20%,排第二位占53.3%,排第三位占12.3%,有少数教师认为三者是并驾齐驱的,同等重要;在评价方式上,数字显示课堂上随即提问“双基”问题的仅占33.3%,66.6%的教师以期末考试为主;在“双基”教学的教学阻力上,学生无兴趣、实践机会少、无适合的教学方法所占比重均等,可见教师在“双基”教学中急迫地需要尋求到适合的教学方法。

二、对策研究

(一)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的先进与否直接决定其教育实践的效能。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从音乐课程的性质出发,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从而使音乐教育真正成为独特地基础教育,真正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为此,笔者认为,在教师观念方面必须处理好审美体验与“双基”教学的辩证关系以及普通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在音乐本质上是否异同的关系。

1.审美体验与“双基”教学的辩证关系

调查问卷中数据显示有80%教师认为“双基”教学与对学生的审美培养不冲突,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很难做到两者统一。为此,部分教师为简单迎合课程目标而选择过分淡化“双基”教学。但两者真的是水火不相容的关系吗?

音乐知识技能同样不可缺,因为音乐知识技能是音乐审美的基础、条件和保证,没有一定或必备的音乐知识技能,要很好地进行音乐审美或音乐审美要顺利深入地进行是很难想象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审美是离不开必备的音乐知识技能的。“艺术知识技能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是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的。”①音乐“双基”教学与音乐审美教育的关系也就是基础(条件、保证)与目的关系,即音乐审美教育是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目的,音乐“双基”教学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条件与保证。不但如此,在音乐教育审美价值受到如此重视和提倡的形势下,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的、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技能和音乐基础知识技能教学还必须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音乐审美体验也是有层次之分的。我们不单要求学生能从音乐中获得悦耳、悦心、悦意的音乐审美体验,我们更在乎学生的悦志、悦神的高层次的音乐审美体验,而这种悦志、悦神的高层次的音乐审美体验很显然更加需要学生有良好的音乐修养作保证和必备的音乐知识技能作支撑。如果忽视这一点的话,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最终将会受到限制和局限,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2.普通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在音乐本质上是相同的

问卷中数据显示100%的教师认为“双基教学在普通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中是不同的,原因各式各样,但皆趋于一种表述,即专业音乐教育要比普通音乐教育所学内容要深、多。但我们应该看到,两者在音乐本质上是相同的。音乐就是音乐,不会因接受者的不同而改变其性质,即没有截然二分的普通音乐教育的音乐和音乐家的音乐。普通音乐教育并不与专业音乐教育截然对立,也不与培养音乐家截然对立。两者都要先通过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才能获得良好音乐感知,最后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所倡导的普通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并且两者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大的传承性。他所进行的普通音乐教育既为匈牙利培养了良好的听众也为匈牙利培养音乐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呈现出一种倒金字塔的现象,专业音乐人才大于良好听众的比例。学校、教师一味地追求培养高级音乐人才,把学校音乐教育视为低级、不重要的事情,使普通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之间出现了断层的现象。

长此以往,我国即使能培养出大量的音乐家,但失去了最广泛的听众,那些再流行的东西也丝毫不能缩短人们与音乐的距离。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好普及与提高、普通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联系才能正确把握和设计有效的音乐课程,才能将普通音乐教育提高上去,才能为我国最大限度地培养懂得这种语言的听众。

(二)教材呈现

1.简要分析新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科书》每册大约分为6个单元。每单元均设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并围绕主题选取和展开音乐材料,紧扣《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四个领域,即音乐感受与借鉴、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并以这四个领域为一条贯穿全文的“动脉线”,辅以另外一条丰富而有序的“静脉线”(主题式单元)。“静脉线”大致涵盖了音乐与人生、社会、自然、音乐与民族、国家、地域、音乐与历史、音乐与姊妹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动脉线”与“静脉线”的交叉、综合,编织出该套教科书体例与结构的脉络。

2.把握教材中“双基”点的呈现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准教师”甚至在籍教师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即教学资源越丰富越好,便从网络上下载花样丰富的视频,上课时不停地播放,只为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原本音乐课应该需要的“音乐”却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事实上,在挖掘教材资源基础上把握“双基”点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人音版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二课《草原》一课中,在教学内容“音乐知识”环节中首次出现了音符的形状、唱名及时值的名称,这是在学生在一、二年级大量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感性向理性初级阶段发展的开始,因此要认真扎实地进行。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双基”内容为mi、sol、la的听辨、唱准及四分音符、二分音符时值。

(1)四分音符、二分音符时值:

师“美丽的大草原上,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大家想想看,会有哪些声音出现?”(师边启发学生边坐如下发声练习,并配上手势动作)

X — X — :hu (风声做连音练习)

X O X O :mie (羊叫声做顿音及连音练习)

生自行想象创作(师用图形表示)

X X X— : 、 、

(各种动物叫声做顿音和连音练习,并根据图形高低变化做声音的强弱训练)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具有“好玩、好动、坚持性差”等心理特点,因此对于相对枯燥乏味的声音训练这一技能要求普遍不感兴趣,但作为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上做些简单的基本声音训练是必要可少的,这是基础练习的一项很重要的部分,也为后面歌曲的更好演唱做好铺垫。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发声元素,用比较形象的事物和图形来教学,选择贴近学生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的素材“化腐朽为神奇”,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体验到发声练习的快乐,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乐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发声技巧。以上的发声练习中就结合了有效的教学方式而展开,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像里,想像草原上的声音,再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及手势的辅助来训练学生的声音,建立比较好的声音感觉。

(2)mi、sol、la的听辨通过演唱歌曲《草原上》留下最初的对此三个音的印象,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出在歌曲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音即mi、sol、la进行听辨模唱,注意练习中并不是孤立的单音,而是三个音为一组,让学生在演唱的同时体会三个音之间的音高关系。模唱可以做开火车式即一个紧接一个,在音高训练时结合科尔文手势进行训练。然后在其后的创编活动中学生自由结合,用mi、sol、la三个音即兴创编自己的歌。

(三)教学方法

1.体验“双基”的乐趣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什么是我们的目标呢?就是采用使儿童感到愉快而不是痛苦的的方法教授音乐和唱歌,培养他们渴望高尚音乐的情感,这种渴望将持续终生。”音乐既不是通过理智的。理性的途径来学习,也不能用类似代数或是与儿童用文字书写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应该是为他们铺设直觉体验的道路。要知道,一次单纯的体验能够使年轻的心灵通向音乐,直至终生。”②我们知道音乐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试想学唱一首歌曲,学生连最起码的唱歌技巧都没有,唱起歌来还能好听吗?还能够打动人吗?那么应该如何把音乐课堂上音乐知识与技能更好地导向学生呢?把双基教学渗透在音乐审美体验中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能使学生在感知、体验、表现、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中得到双基训练。

在审美的感知中渗透双基审美感知是音乐教学的主体,它既是一个音乐审美感知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技能技巧形成的基础,更是发展音乐能力的前提。在教师的引导下,让认识的主体从感知入手形成对音乐的认识。通过听赏的方法感受与体验旋律上的美感力量的因素(音高、節奏、力度、速度、音色),而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在节奏练习上,从身体的感觉和肌肉的反应入手(拍手、走步、奔跑),通过自由协调的表现音乐情绪的动作来感觉节奏,使学生建立起对音乐节奏的优美反应,从中体验美感与乐趣。音乐指导必须促进这种体验,只是尽可能地并给人以满足感。普通音乐教育即使别的什么都不做,也必须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使他们对音乐的反应可以随之深刻起来来。这是最基本的目标。③

(1)律动教学法

调查问卷中问及教师是否让学生在学习“双基”时亲身体验到教学中来时,显示80%的教师想过,但有61.5%的教师反映很大原因取决于教学条件不允许。如果马上给所有的小学都配置音乐教室是很不现实的,那么在普通教室里采用立体节奏的教学法无疑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当下流行的教学法有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

(2)游戏教学法

在游戏中边玩边学,不仅学得活,学得有趣,而且记得牢。例如在教学音阶排列知识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和熟悉音阶,可以领学生做“小青蛙找家”的游戏,让学生们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具体做法是由几名学生分别扮成小青蛙,每人手里拿一个画有小青蛙的唱名卡片。他们根据老师唱出的唱名,把唱名卡片逐个插入阶梯形的教具袋里,让小青蛙回到自己的家里。这一游戏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音阶的印象,能更准确地把音阶中每个音的位置找准。又如在复习单纯音符和休止符时,可以领学生玩 “摘苹果”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老师先弹出一组音,然后让学生按老师弹的音把写有音符的卡片苹果摘下来。等学生摘完苹果,老师再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苹果两个音符,有的苹果一个音符,有的一小节只有一个苹果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音符的时值。实践证明,音乐教学中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效果好。

2.摆正师生双主体的位置

尽管在音乐技能教学中,学生参与练习的时间长,但是教师的指导作用仍然十分重要。在教学中要注意:一是准确而富有感染力的示范(范唱、范奏)不仅是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模仿的“样板”,给他们留下生动具体操作过程的直觉映象,而且还具有激发他们学习欲望的功效。二是及时纠正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错误。纠正的方法可以是语言提示,也可以是正确的示范。三是在帮助学生形成歌唱或乐器演奏技能的过程中,必要的相关知识介绍是必不可少的有助于学生对本技能操作过程与方法的概括了解。使他们既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可以减少练习过程中的盲目性,让理论知识更好地指导练习实践。所以,笔者认为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的同时,不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放纵,盲目探索,以免荒废宝贵有限的教学时间。在批判“教师中心论”,强调应将”主人”的地位还给学生的同时,不要失去教师应有的主导权,力求建立一种主体间性式的教学关系。

(四)评价方式

音乐“双基”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教学领域,是学习音乐知识的基础性内容。小学音乐教育的“双基”教学不同于专业音樂教育,其内容和要求都是从感受与表现音乐的情感需要出发,适应音乐实践的需要,不做过高过难的的要求。调查问卷在评价方式这一项中教师的观点差异较大,数字显示有33.3%的教师几乎每堂课都会有课堂上随即提问“双基”问题,检测学生掌握状况,检查内容以单纯地知识点回顾或者提问为主,但有66.6%的教师则是几乎从来不随堂测验,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

小学音乐教育的“双基”学习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之中,没有独立的分科。因此,以往那种把演唱、演奏、读谱割离开进行评价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此笔者认为评价应根据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综合演唱、演奏、读谱视唱、音乐欣赏等内容进行,避免单纯的技能技巧考核;考查方式上可以每堂课都渗透一点,比如: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边自己伴奏边演唱;或者几人合作,有的演唱。有的吹奏、有的用打击乐伴奏。在以保证学生情感体验的前提下,进行知识技能的评价是比较可取的。③

注释:

①音乐天地[J].2008(1):24.

②音乐天地[J].2008(7):54.

参考文献

[1]贝内特·雷默著.音乐教育的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140.

[2]尹爱青,曹理,缪力著.外国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尹爱青.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陈燕秋.音乐技能教学的再思[J].中国音乐教育,2005(8).

[5]David A.Williams.What Are Music Educators Doing And How Well Are We Doing It? [J].Music Educators Journal,2007(9).

[6]Ellen Criss.The Natural Learing Process[J].Music Educators Journal,2008(11).

猜你喜欢
技能音乐教师
高级技能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音乐
画唇技能轻松
圆我教师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