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志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切·格瓦拉在世界上获得了无数的神圣光环,比如“尘世的耶稣”“自由和正义的旗帜”。思想家萨特曾评价格瓦拉是“我们时代最完美的人、不可腐蚀的人”,其革命激情和清教徒式的生活方式至今仍被众多青年所膜拜敬仰。
在这个“三个富头拥有三十亿双穷脚”的世界上,切·格瓦拉几乎就是“完美人格”的化身。甚至在担任古巴国家领导人时,他也极为廉洁奉公。为追求“神圣的平等”,他放弃权力,再入丛林打游击战,战斗到最后一滴血。
然而,真实的格瓦拉并不像舆论和文艺作品中描绘的那般完美,也完全不值得顶礼膜拜。
神坛上,是格瓦拉那性感的面孔、刚毅的眼神、煽情却充满温情的演绎。但神坛下,切所演奏的,却是一幕幕充满恐怖色彩的死亡奏鸣曲。
像喝粥一样杀人
格瓦拉认为革命就是消灭个人主义,用“彻底的批判的激情”去清除旧时代留给个人的一切,“如果每一个人都这样成为自己的设计师的话,创造一种新的人类——他们将是古巴的象征——就将容易得多”。
为了打造无私的集体人格,格瓦拉将人定义为“一件半成品”,而革命“新人”将是革命车轮上的一颗“幸福的”“有觉悟”的齿轮。
为塑造“新人”,格瓦拉对“半成品”毫不留情,据卡斯特罗贴身通讯员卢西安诺梅回忆:格瓦拉“杀人如喝粥一样容易”。“一天我们冲进一个小小的咖啡种植园,切说农场主朱安·佩雷兹是巴蒂斯塔政权的暗探。事实上,这个倒霉的朱安唯一的错误就是大声嚷嚷说他不赞成革命。一个小时后,在朱安的妻子和孩子面前,切将他枪毙,那三个孩子分别是一岁、三岁和四岁。”
在完成这一切后,他在寄给父亲中的信写道:“我得承认,爸爸,在那一刻,我发现我真的喜欢杀戮。”
1962年,格瓦拉发表名为《一个年轻社会主义者应该是怎样的》演讲,他说:“一个年轻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就是当他把子弹射向敌人的时候。”
胡乱的经济改革
随着古巴革命的胜利,格瓦拉成为仅次于卡斯特罗兄弟的古巴第三号领袖,主管经济。但这个经济总管却将古巴经济搞得乱七八糟,也把古巴人折腾得够呛。
为达到理想中的“共产主义”世界,格瓦拉废除一切市场机制,要求每个企业都要在政府安排下进行生产,结果工业生产陷入停滞,1963年的一份调查显示,有些生产计划须经20多个行政部门审批才能进行。
格瓦拉意图在古巴建立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贸然将古巴经济命脉砂糖业大规模减产,烧毁近半蔗田,改建炼油、炼钢、发电、水泥等重工业,他不顾国内实际情况不断从苏联东欧采购机器,结果导致古巴从1961年开始面临食物短缺的困境。
农业生产在1962年大幅下降:新种的甘蔗落后计划17%,甘蔗合作社则落后30%,大米产量从30万吨减到20万吨。食品供应越来越不正常,商店空空如也。
由于食物不足,卡斯特罗不得不在1962年3月12日宣布实行食品配给制,生活必需品如肉、蛋、奶、米、面等必须凭票购买。
在主管经济期间,为避免工人消极怠工,格瓦拉设立“劳动裁判所”,惩罚手段包括减工资、调工作地点、解雇以及押送强迫劳改营。
格瓦拉如此倒行逆施,使得古巴的经济一度一蹶不振。直到他离开古巴,古巴的糖产量和经济情况才有所好转,而在此之前,古巴是拉美最成功的经济体之一,从未出现过食品匮乏现象。
奇葩的外国革命
早在1959年,格瓦拉的一个随从就记录了他的“全洲革命”理想。他计划先在被比利时殖民者蹂躏的刚果发动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成功后,再把革命推向整个拉丁美洲。
在刚果,格瓦拉等人在当地连最起码的沟通都成问题,他们对格瓦拉的革命理论根本就不感兴趣。在刚果的游击队员和领袖看来,革命并不是要打倒什么帝国主义,只不过是要打倒现任领袖,胜利后一起喝酒吃肉而已。甚至有些人认为,革命就是要消灭白人,但不明白为什么格瓦拉这个白人要跟我们一起打仗?
同时,格瓦拉的刚果战士们也无心训练,闲来就喝喝酒,或者花钱弄张通行证,大摇大摆渡过边境,到坦桑尼亚去嫖妓。格瓦拉反而还要在闹革命的间隙帮助医治那些染上了性病或酒精中毒的人。
结果,混乱的刚果革命仅仅坚持了七个月就草草收场了。整个革命一直没有像样的政策纲领,同时刚果人也没有什么动力团结起来推翻现政权。因此,格瓦拉这次吃尽苦头的革命尝试几乎没有任何结果。
即便是在同讲西班牙语的玻利维亚,格瓦拉的革命也是一团糟。他在未取得当地共产党的同意下,私自以玻共的名义购买土地,建立革命基地。如此举动让玻共第一书记蒙赫一开始就对格瓦拉颇为不满。
在革命的领导权上,格瓦拉强迫蒙赫承认他的军事上的絕对领导,而且他对这个问题毫不让步。
在最终革命失败,格瓦拉被逮捕后,蒙赫总结道:“当人民知道这支游击队是由一个外国人领导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翻脸,不再支持共产党。格瓦拉尽可以英雄地死去,不要指望有朝一日会成功。”
在玻利维亚的丛林中,秘密警察扣动了扳机,随即,一座革命丰碑倒下了。
格瓦拉的精神土壤
“有时,一个人的死亡悲剧使他的一生更加完美,并使之成为人间楷模。”英国评论家约翰·伯格说。
格瓦拉年纪轻轻的时候就死掉了,而他作为反叛者的一生,却承载了一代年轻人对理想生活的美好期盼。
与之相比,在六七十年代的拉美、欧洲,甚至美国,连续不断的经济凋敝使得右派当权者们不断盘剥老百姓的利益。越南战争、水门事件让底层民众看清了统治者的本质。而正在受剥削的底层青年们,每每面对官僚们趾高气扬的面孔时,心中便期待一位救世主能带领他们走出贫苦生活的泥淖。
而格瓦拉,这个被左派所打造的光芒万丈的革命领袖、精神导师,成为了那个特殊年代人们全知全能的革命偶像。他如同一幅鲜红的召唤旗帜,带领着所有被压迫的人们去实现格瓦拉式的终极理想: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美丽世界。
在这个美好愿景面前,格瓦拉的残酷本相已经模糊。他化作了“时代的完人”,成为摇滚乐迷乃至一切理想、叛逆、斗争有关情绪的标识。但,狂热的人们业已忘记,神坛下的他,却是残忍、虚伪、无知而又愚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