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演唱方法与黑衣壮山歌的结合与实践

2015-05-30 13:47熊雷
北方音乐 2015年20期
关键词:演唱民族声乐

【摘要】中国地域辽阔孕育了丰富的民歌素材,在中国有这样一个民族,他们自称为“敏”、“布敏”、“布壮”的族群,因以黑色为美,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身着黑色服饰,被称为“黑衣壮”。黑衣壮演唱的山歌可以說是现保存最完好的古老的表现形态形式,同时也被誉为是“山野来风的天籁之音”和“广西音乐的原始富矿”。本文通过对民族声乐演唱的发展和风格特点的研究,更好的诠释和弘扬民族文化,将从民族声乐演唱方法与广西黑衣壮山歌演唱结合其演唱的特色风格展开研究,将民族声乐演唱和黑衣壮山歌进行整合与实践,更好的诠释民族声乐和弘扬地方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演唱黑衣壮山歌作品对中国民族声乐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声乐;黑衣壮山歌;演唱

在中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中,有一个自称为“敏”、“布敏”、“布壮”的族群,因为该族群以黑色为美,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身着黑色服饰,所以被称为“黑衣壮”。黑衣壮主要生活在广西那坡县大石山区,有五万多人,是整个壮族中最小的一个分支。由于该地处于边远山区内,所以自然环境比较恶劣,交通不便,相对封闭,也由此保留了完好的原生态风俗风貌。特别是黑衣壮山歌,更是其民俗文化中的代表,包含6个种类160多套,类型丰富、形式多样、情感真挚,演唱时或高亢嘹亮,或低沉古朴,或悠长深远,表现出了黑衣壮族群特有的风情和韵味。被誉为是“山野来风的天籁之音”和“广西音乐的原始富矿”。

中国民族声乐的唱法既包含传统民族唱法的优点,又吸收美声唱法的声区统一、音域宽广、真假声结合的优势。它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产物,既孕育于中华文化之中,又生长在中华文化的土壤中。经过了对传统民歌、诗经、楚辞、乐府歌舞大曲、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戏曲等的继承和创新,逐渐从众多的音乐艺术形式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专门的声乐演唱艺术形式。使我们的民族演唱艺术更为丰富。它继承和发扬了民歌、说唱和戏曲的精华和艺术特征。同时也为演唱者拓展了音乐表现空间,开阔了歌唱艺术的表达张力。

一、民族声乐演唱特点

我国民族音乐注重对作品意境的描绘和表现,民族唱法追求音色的甜、脆、圆、亮,要求声音自然、结实、明亮,特别是与民族语言结合中讲究咬字、吐字的清晰准确,行腔圆润。字正字真是吐字的基础,腔圆则是指演唱者元音响亮、甜美圆润、音质饱满。腔圆是在字正的前提下,使声音流畅而完美,富有艺术感染力。歌唱者只有做到“字正腔圆”。演唱艺术才能真正达到声腔委婉、圆润、饱满、准确、清晰、不折、不倒的境界。

在演唱方法上,虽然黑衣壮族群不知道什么是共鸣技术,却能够将三个共鸣腔体有机融合在一起,将高、中、低三个音区相统一,使高音嘹亮、中音扎实、低音浑厚,为作品表现带来了极大地便利。在演唱形式上,则包含独唱、对唱、合唱等多种类型。而且歌唱并不是作为一种表演,而是出于一些民俗活动的需要,包含对天歌、对地歌、对神歌等等,有着浓郁的地方和民间风情。可以看出,黑衣壮山歌在作品和演唱上,都有着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既符合声乐艺术本质的艺术规律,同时又有着鲜明的特色,这也正是黑衣壮民歌受到人们普遍欢迎的重要原因。

二、演唱个性的多元化

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个民族都形成了特有的演唱风格。黑衣壮山歌也不例外,他们用歌声的表达,用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艺术再现,高于生活,超越生活。能够让我们对该民族的生活有全面的了解和感悟。如“画眉飞进油茶林,山山都是唱歌人;挑着箩筐进山坳,装满茶果装满情”。以物喻人,形象鲜明;以物说理,通俗易懂,给人以自然和亲切之感。黑衣壮山歌之所以能够受到普遍的欢迎,就是因为其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能够带给人们以全新的审美体验。

黑衣壮山歌是一个丰富的系统,包含多种类型,如“论”、“诗敏”、“尼的呀”等多个种类,不同的种类在演唱形式、音乐风格等方面均有不同,带给人们多元化的审美感受。如“论”,这是黑衣壮山歌中的单声部类型,属于高腔山歌,所以也被称为是“过山腔”,以男女对唱为主。在男女对唱中,有一种特有的对仗形式,即演唱内容的对仗,如“男唱天、女唱地;男唱山,女唱水;男唱哥哥,女唱妹妹”等。女声则多用假声,而男声多用真声和假声的结合,被称为“阴阳嗓”。在群山之间,男女歌手纵情歌唱,往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只有一阵阵动人的歌声在山谷中回荡。又如“诗敏”,这是黑衣壮最具有代表性的多声部民歌形式。与“论”不同的是,“诗敏”多采用五声商调式,速度较慢,曲调舒缓而悠扬,歌词多为七言四句歌,并伴有大量的衬词。在具体的演唱中,男女两个声部始终保持着同调式而不同音高的关系,猛然听上去似乎感觉有些混乱,但是仔细听过之后,就会获得一种错落有致之感。所以演唱个性化表现出民族音乐的成熟和它所特有的丰富内涵。

三、多样的传承

通过对民族声乐演唱的发展和风格特点的研究,更好的诠释和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和演唱黑衣壮山歌作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黑衣壮山歌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与其独特而丰富的传承方式是分不开的。各种仪式和庆典可谓是黑衣壮山歌的母体,没有民歌的仪式和庆典也是不完整的,很多黑衣壮人都是在仪式和庆典中耳濡目染,继而学会了唱山歌。黑衣壮人自幼就生活在这种氛围中,也就自然实现了民歌的代代相传。让更多的人认识了黑衣壮民歌,为其在新时期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而作为音乐工作者,更要将黑衣壮民歌融入到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和教学中,使之得到更专业、更广泛的传承。这既是黑衣壮民歌继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一个音乐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所在。

参考文献

[1]吕骥主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中国ISBM中心,1995年版.

[2]徐寒梅:《黑衣壮山歌唱腔析论》2010年第4期《中国音乐》.

[3]黄乃星:《试论广西黑衣壮文化背景及其山歌的艺术特色》2010年第16期《作家》.

[4]宁立正:《壮族文化产品的输出及影响——以那坡“黑衣壮”民歌为例》2011年第四期《广西民族研究》.

[5] 李萍,韦国友:《壮族山歌传承奥秘新探——以百色壮族山歌为例》2007年《百色学院学报》.

作者简介:熊雷(1977—)湖南岳阳人,广西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猜你喜欢
演唱民族声乐
陇东民歌演唱特征探究
传统民歌中方言演唱的重要性阐释
宋词演唱走入课堂之初体验
民族声乐教学中男高音歌唱的技术训练与能力扩展
论民族声乐的科学训练
声乐教学略见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演唱者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